個體特質、信息獲取與風險態(tài)度——來自中國股民的調查分析
本文選題:風險態(tài)度 切入點:信息獲取 出處:《經濟評論》2011年02期
【摘要】:本文利用中國6個城市的733位股市投資者的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顯示,我國投資者的總體風險態(tài)度是風險規(guī)避型的,進一步的多變量Logit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投資者的部分個體特質(比如受教育程度、職業(yè))、個人財富狀況會顯著影響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投資經驗的積累會降低其風險系數(shù)。一個創(chuàng)新的研究結果是投資者獲取信息的渠道和對媒體的信任程度會對投資者風險態(tài)度有顯著影響,具體來說,信息來源更為豐富的渠道會提高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程度,而對新聞媒體的信任程度越低,風險偏好程度也會提高。這些研究結論對券商有針對性的進行客戶管理、證券監(jiān)管部門加強投資者的風險控制、新聞媒體的監(jiān)管等等,都有重要的政策意義。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733 stock market investors in six cities of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isk preference of investor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overall risk attitude of Chinese investors is risk-averse. Further multivariate Logit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s that some of the individual traits of investors (such as education level,The personal wealth will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risk preference of investor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investment experience will reduce the risk coefficient.An innovative research result is that investors'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their trust in the media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investors' risk attitude. Specifically, more abundant sources of information will increase investors' risk preference.The lower the trust in the news media, the higher the risk appetite.These conclusions have important policy significance to the securities companies to carry on the customer management, the securities supervision department strengthens the investor's risk control, the news media's supervision and so on.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基于投資者行為分析的我國證券市場監(jiān)管研究”(項目批準號:06JC790027) 陜西師范大學211工程第三期建設項目資助
【分類號】:F832.51;F2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劉善存;許敏;;基于高頻交易數(shù)據(jù)的上海證券市場投資者風險態(tài)度實證研究[J];系統(tǒng)工程;2007年07期
2 吳衛(wèi)星;齊天翔;;流動性、生命周期與投資組合相異性——中國投資者行為調查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濤;;參與慣性和投資選擇[J];經濟研究;2007年08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余瑩瑩;中國上市公司現(xiàn)金股利信號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煜輝,賀菊煌,沈可挺;中國股市中信息反應模式的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8期
2 張新;祝紅梅;;內幕交易的經濟學分析[J];經濟學(季刊);2003年04期
3 王永宏,趙學軍;中國股市“慣性策略”和“反轉策略”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01年06期
4 李心丹,王冀寧,傅浩;中國個體證券投資者交易行為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2年11期
5 吳世農,許年行;資產的理性定價模型和非理性定價模型的比較研究——基于中國股市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04年06期
6 李濤;;社會互動、信任與股市參與[J];經濟研究;2006年01期
7 李濤;;參與慣性和投資選擇[J];經濟研究;2007年08期
8 晏艷陽;趙大瑋;;我國股權分置改革中內幕交易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06年04期
9 周琳杰;中國股票市場動量策略贏利性研究[J];世界經濟;2002年08期
10 史永東,蔣賢鋒;內幕交易、股價波動與信息不對稱:基于中國股票市場的經驗研究[J];世界經濟;2004年1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新燕;王勤;;基于成員風險態(tài)度的合作研發(fā)激勵模型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8年03期
2 王賽德;;“龍頭”企業(yè)與農戶的合約選擇——基于風險和風險態(tài)度的解釋[J];當代經濟科學;2006年03期
3 任鄭杰;周鋒;;E-V效用函數(shù)及滬市風險態(tài)度度量[J];河南科學;2006年04期
4 孟昭陽;;風險態(tài)度在建設項目風險決策中的應用[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5 成軍祥;賈東芳;;不同風險態(tài)度下美式期權的定價[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6期
6 王新宇;邱菀華;;風險態(tài)度可變特征對證券市場投資者博弈的影響[J];金融研究;2005年11期
7 肖鵬;汪瓊;;完全信息下的戰(zhàn)略聯(lián)盟企業(yè)風險態(tài)度與收益的策略博弈[J];當代經濟管理;2006年05期
8 周龍升;;不確定性下的風險行為選擇[J];科技資訊;2006年31期
9 申建軍;;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綠色物流實施激勵機制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年03期
10 胡宜挺;蒲佐毅;;新疆種植業(yè)農戶風險態(tài)度及影響因素分析[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廖娟;;人力資本投資風險:理論模型的演變及其新進展[A];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2 汪賢裕;彭怡;;引入風險機制的廠商—經理選擇模型[A];中國運籌學會第六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上卷)[C];2000年
3 劉慧茜;丁川;劉春艷;;渠道商促銷分擔比例與風險承擔關系的研究[A];第十二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徐百興;;關于多個不確定項目的組合項目投資最優(yōu)決策問題的一些數(shù)學模型[A];1995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5年
5 艾克武;陳浩光;孫小靜;;裝備研制合同信息不對稱博弈模型[A];2004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6 王愚;;非確定決策中的模糊期望效用模型[A];江蘇省數(shù)量經濟與管理學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7 熊義杰;;經濟計量學的發(fā)展與實驗經濟學的興起[A];陜西省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2010年年會“西部大開發(fā)10年”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張闊;李桂華;王敬欣;;城市消費者壽險需求和購買行為的影響因素及預測[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學術年會暨第八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9 彭曉博;;農民醫(yī)療保險需求影響因素的灰色關聯(lián)分析[A];十二五·新挑戰(zhàn):經濟社會綜合風險管理——北大賽瑟(CCISSR)論壇文集·2011[C];2011年
10 鞏前文;穆向麗;李瑾;;政府補貼對農戶設施農業(yè)投資決策的影響——基于天津市152個農戶的問卷調查[A];城鄉(xiāng)統(tǒng)籌背景下的農業(yè)產業(yè)安全[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韓婧;多聯(lián)系一個單位就業(yè)率提高2.5%[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6年
2 周萍邋通訊員 田佳;秦皇島力促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發(fā)展[N];中國工商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彭勇;異地買房三大風險不可不防[N];經濟參考報;2007年
4 陳坤邋劉業(yè)曄;把脈大學生就業(yè)心態(tài)與需求[N];廣西日報;2007年
5 揭方曉;“物流南城”緣何流金淌銀[N];撫州日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王蘇伊;異地買房需謹慎[N];市場報;2007年
7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科研開發(fā)中心供稿 本報記者 言民 魯宓;總部經濟對中心城市的效應[N];亞太經濟時報;2005年
8 高虹;博鰲論壇,我們借用得遠遠不夠[N];海南日報;2006年
9 記者 徐行翔;數(shù)字城管力促市容“大變臉”[N];嘉興日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陳四四 郭燕 ;尷尬的業(yè)主委員會[N];四川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喻友平;企業(yè)客戶服務中的客戶識別方法與支持平臺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2 葉國興;中小企業(yè)板投資者風險態(tài)度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3 謝文容;網絡交易中定價方式的選擇[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4 譚遠發(fā);機會型和生存型創(chuàng)業(yè)的影響因素及績效比較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0年
5 黃松;考慮行為因素的供應鏈定價與庫存決策模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6 徐江南;非公平規(guī)避性質探究:經理人報酬契約有效性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7 陳雙;供應鏈中RFID技術應用的風險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8 張征爭;不同條件下過度自信CEO薪酬合同設計的實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9 王崇;網絡消費者購買意愿影響因素模型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10 張巖;非常規(guī)突發(fā)事件態(tài)勢演化和調控機制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晁攸叢;基于前景理論的投資者風險態(tài)度特征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2年
2 孫超;基于差異逃離及風險態(tài)度的TeamReasoning游離博弈研究[D];清華大學;2012年
3 王平;前景理論模型的拓展與修正研究[D];中南大學;2005年
4 莊守寶;商業(yè)銀行操作風險效用分析[D];山東大學;2008年
5 王琛;基于需求端的供應鏈契約協(xié)調決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6 孫慧榮;風險態(tài)度與匯率泡沫相關性的實驗經濟學研究[D];江蘇大學;2007年
7 尹義華;風險財富比例與風險規(guī)避[D];浙江大學;2010年
8 侯春悅;技能成分對不確定性決策中風險態(tài)度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石磊;基于目標收益導向的動態(tài)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10 李國敏;電力市場下發(fā)電商與購電商的投標組合策略[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7287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1728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