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充足性標準的再探討
本文關鍵詞:外匯儲備充足性標準的再探討 出處:《商業(yè)研究》2011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外匯儲備 充足性標準 假設前提 外圍條件GG-IMF準則
【摘要】:由于外匯儲備充足性標準的演變趨勢是充足性要求的范圍不斷擴充,標準水平不斷提高,但是發(fā)達國家的外匯儲備卻相對減少,實際情況與所述理論背離。因此,本文不認為GG-IMF準則有科學依據(jù),它只是不計儲備成本的理論鼓惑,并且?guī)в兄R的欺詐性。本文認為確定充足性標準的依據(jù)是國際收支波動風險和海外投資收益。
[Abstract]:Since the evolution trend of the adequacy standard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is expanding and the standard level increases continuously , th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is relatively reduced ,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is deviated from the theory . Therefore , this paper does not consider that GG - IMF ' s criterion has scientific basis , it is only the theory of reserve cost , and has knowledge fraud . In this paper ,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basis of determining adequacy criterion is the fluctuation risk of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overseas investment income .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數(shù)學與計算學院;
【基金】:國家軟科學項目,項目編號:2008GXQ6D175
【分類號】:F832.6
【正文快照】: 外匯儲備充足性標準是外匯儲備合理規(guī)模的評判依據(jù),值得深入探討。周念林等(2009)論述了從特里芬規(guī)則到格都特-格林斯潘-IMF規(guī)則的外匯儲備充足性標準轉變。外匯儲備充足性標準不是無條件的,而是有條件的,是指經(jīng)濟地滿足外匯收支需求的最低程度儲備,儲備目的是減輕國際風險轉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王群琳;;中國外匯儲備適度規(guī)模實證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8年09期
2 周念林;李余生;;外匯儲備充足性標準變動及其影響研究[J];商業(yè)時代;2009年02期
3 朱灝;;我國外匯儲備合理規(guī)模的測算研究評述[J];統(tǒng)計與決策;2010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孟秀惠;;國際貨幣體系失衡下中國外匯儲備的“美元困境”[J];商業(yè)研究;2012年04期
2 羅素梅;周光友;;外匯儲備適度規(guī)模測度理論述評及新進展[J];財經(jīng)科學;2011年05期
3 丁秀英;者貴昌;;中國外匯儲備適度規(guī)模的分析與探討[J];當代經(jīng)濟;2010年13期
4 黃萍;王浩;;我國外匯儲備適度規(guī)模的實證分析[J];黑龍江對外經(jīng)貿;2009年09期
5 周靖祥;;人民幣匯率、外匯儲備累積與宏觀經(jīng)濟波動[J];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6 湯澍涵;;基于改進阿格沃爾模型的中國外匯儲備規(guī)模分析[J];經(jīng)濟與管理;2010年10期
7 周光友;羅素梅;;外匯儲備最優(yōu)規(guī)模的動態(tài)決定——基于多層次替代效應的分析框架[J];金融研究;2011年05期
8 師俊國;;我國外匯儲備影響因素的分位數(shù)回歸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2年06期
9 巫強;王嘉;;中國持有美國國債規(guī)模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10 饒曉輝;;平滑消費視角下中國外匯儲備的最適持有量[J];經(jīng)濟科學;201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吳明華;周愛民;;我國外匯儲備對人民幣幣值的影響——影子匯率[A];第十三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牟曉云;金融危機對中日韓三國經(jīng)濟的影響及政府的對策效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孫愷;基于供需平衡的我國外匯儲備適度規(guī)模測定[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2 高志芳;中國外匯儲備適度規(guī)模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3 喬姍姍;現(xiàn)階段我國居民消費和外匯儲備的關系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11年
4 邱晟晏;國際金融危機發(fā)生機理及中國的防范措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滿天舒;我國外匯儲備的規(guī)模與管理[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6 趙胤一;我國外匯儲備適度規(guī)模研究[D];江南大學;2012年
7 王曦;中國外匯儲備適度規(guī)模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8 周艷;我國外匯儲備規(guī)模優(yōu)化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邢大偉;;影響我國外匯儲備適度規(guī)模諸因素的實證研究[J];商業(yè)研究;2006年20期
2 劉莉亞,任若恩,任蓉;我國外匯儲備適度規(guī)模的實證研究[J];財貿研究;2004年01期
3 穆紅梅;;我國萬億外匯儲備的形成原因與效應分析[J];福建行政學院福建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4 王群琳;;中國外匯儲備適度規(guī)模實證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8年09期
5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課題組;;如何界定和保持中國外匯儲備的適度規(guī)模[J];國際經(jīng)濟評論;2007年03期
6 陳湛勻;;人民幣升值壓力下的外匯儲備適度規(guī)模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5期
7 孔立平;;關于外匯儲備適度規(guī)模問題的理論發(fā)展及評述[J];石家莊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8 俞穎;;中國外匯儲備適度規(guī)模研究綜述[J];經(jīng)濟問題;2007年08期
9 劉帆;;我國外匯儲備的分析與研究[J];金融經(jīng)濟;2006年04期
10 張會;張羽鳴;王敏;;中國外匯儲備適度規(guī)模的實證分析[J];金融與經(jīng)濟;2007年1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湯敏;[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龐靖麒,呂日紅;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對會計的啟示[J];價值工程;2005年08期
2 ;警惕外匯高儲[J];中國經(jīng)濟周刊;2005年27期
3 顧鈺民;馬克思與新制度經(jīng)濟學假設前提的比較[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4 陸曉麗;李嬌;;我國外匯儲備需求的實證分析[J];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會計;2008年06期
5 梁笛;關于我國外匯儲備適度規(guī)模的再思考[J];財經(jīng)理論與實踐;2001年04期
6 周弋;周文貴;;中國的外匯儲備需求(1994~2005)——基于動態(tài)調整模型的分析[J];西南金融;2007年09期
7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課題組;;如何界定和保持中國外匯儲備的適度規(guī)模[J];國際經(jīng)濟評論;2007年03期
8 李仁君;經(jīng)濟理論與假設前提[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5期
9 卞華舵;吳云海;;愛因斯坦“妙解”管理難題[J];理財雜志;2007年01期
10 高進水;張燕燕;;我國當前外匯儲備規(guī)模的適度性判斷[J];經(jīng)濟研究參考;2006年9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景華;;經(jīng)濟學兩種范式關于人性假設前提的比較分析[A];中華外國經(jīng)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2 張秉銘;滕吉文;張中杰;;各向異性介質中的逆時偏移[A];1997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3 黃茂松;賈蒼琴;;非飽和土力學的基本理論與數(shù)值解法[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下)[C];2005年
4 馮棉;;邏輯推理中的相干性[A];第三次金岳霖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黃定華;吳金平;李才偉;;青藏高原大陸動力學研究中的幾個非線性力學問題[A];1995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5年
6 朱炳泉;;“板塊構造學說”的十大問題[A];2006年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7 陳峰;安金珍;廖春庭;陳大元;;動態(tài)巖石電阻率變化各向異性研究現(xiàn)狀和應用前景[A];1998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8年
8 王輝;張弘;;山區(qū)地震勘探資料處理中的炮點、檢波點空間位置校正[A];中國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朱金平;劉玉柱;;初至波菲涅爾體走時層析成像分辨率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10 嚴清華;劉窮志;;市場秩序的誠信維系及其路徑依賴偏好[A];與時俱進 開拓進取(下)[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大力;為何不可預測[N];上海證券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邱 偉;柯達入主樂凱:全流通后五大邏輯陷阱[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3年
3 程實;別拿經(jīng)濟學忽悠電價[N];上海證券報;2006年
4 趙永梅;歐盟執(zhí)行RoHS有關條款解讀[N];寧波日報;2006年
5 耿鴻武;給名特優(yōu)新藥留下合理價格空間[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6 周星果 朱曉亮;A+H同股同價IPO應考慮多方面因素[N];經(jīng)濟參考報;2006年
7 魏敏華;從月亮不一樣看購買力為何“不平價”[N];上海證券報;2006年
8 朱李;基金后市存加倉2500億~4000億元可能?[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8年
9 劉希模;責任地產的再思考[N];中國房地產報;2007年
10 中信證券研究部 陳宸;百貨 高市盈率仍有支撐[N];中國證券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趙渤;人為價值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2 常忠義;中國私募股權投資中的估值問題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3 盧鐵男;中國股票發(fā)行定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李鐵瑛;中國企業(yè)橫向整合管理模式選擇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5 王瑞雪;耕地非市場價值評估理論方法與實踐[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5年
6 馬野馳;東亞外匯儲備規(guī)模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7 寧華強;信息化條件下政府部門內部控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敖小偉;影響我國外匯儲備需求因素的理論與實證分析[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9年
2 張寶建;多業(yè)務組合決策模型[D];西北大學;2007年
3 劉澤;壟斷的交易費用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4 王嘉;國際貿易理論的新發(fā)展探索[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6年
5 梁真真;不均衡的天平:游弋于自由與現(xiàn)實之間的二戰(zhàn)后美國外交[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顧慶雷;近地表模型約束層析靜校正技術研究與應用[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7 江志斌;價值鏈在企業(yè)投資決策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08年
8 張濤;我國基金評價體系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9 胡強;中國傳媒職業(yè)經(jīng)理人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10 劉振疆;修正商業(yè)銀行操作風險損失分布模型的思考[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4181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1418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