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綜合價值分析的太陽能建筑激勵體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19 08:24
根據太陽能建筑既缺乏權威定義,又具有綜合價值的現(xiàn)實情況,太陽能建筑激勵體系設計需要與太陽能建筑界定、太陽能建筑綜合價值分析結合起來進行。太陽能建筑界定的核心是給出其定義。本文關于太陽能建筑的定義是:太陽能建筑是現(xiàn)有技術水平條件下,建筑所利用的太陽能對其能源供給在其使用總能耗比重達到限額要求的建筑。本文按照綜合價值界定→綜合價值分析與測算模型構建→綜合價值實證分析的思路進行太陽能建筑綜合價值分析。經過研究,將太陽能建筑綜合價值分解為常規(guī)市場價值、潛在市場價值和外部價值。通過對這些價值進行多視角分析,發(fā)現(xiàn)常規(guī)市場價值最佳研究視角是專業(yè)服務者視角,分析所依據理論是全壽命周期理論;發(fā)現(xiàn)潛在市場價值最佳研究視角是期權投資者視角,分析所依據理論是實物期權理論;發(fā)現(xiàn)外部價值最佳研究視角是宏觀調控者視角,分析所依據理論是外部性理論。依據全壽命周期理論,設計了太陽能建筑全壽命周期增量型收益——成本分析框架,構建了太陽能建筑常規(guī)市場價值測算模型;依據實物期權理論,將太陽能建筑期權價值分解為增長性期權價值和靈活性期權價值,通過對這兩種期權價值的研究,構建了太陽能建筑潛在市場價值的測算模型;依據外部性理論,將...
【文章來源】: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8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導論
1.1 問題的提出
1.1.1 選題的由來
1.1.2 選題的內涵
1.2 選題背景與意義
1.2.1 選題背景
1.2.2 選題意義
1.3 相關研究現(xiàn)狀
1.3.1 同選題研究現(xiàn)狀
1.3.2 國外相關研究現(xiàn)狀
1.3.3 國內相關研究現(xiàn)狀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邏輯框架
1.4.3 章節(jié)安排
2 太陽能建筑界定與發(fā)展綜述
2.1 太陽能建筑界定
2.1.1 太陽能在建筑主要應用分析
2.1.2 研究太陽能建筑定義的意義
2.1.3 對太陽能建筑定義的原則
2.1.4 太陽能建筑定義的思路
2.1.5 太陽能建筑定義的初步表述
2.1.6 太陽能建筑類型
2.1.7 太陽能建筑同類建筑
2.2 太陽能建筑發(fā)展綜述
2.2.1 國外太陽能建筑發(fā)展狀況
2.2.2 國內太陽能建筑發(fā)展狀況
2.3 國內外建筑利用太陽能情況比較研究
2.3.1 國內外太陽能熱水器發(fā)展比較研究
2.3.2 國內外光伏電池發(fā)展比較研究
2.4 本章小結
3 太陽能建筑綜合價值界定
3.1 綜合價值涵義與構成
3.1.1 綜合價值涵義
3.1.2 太陽能建筑綜合價值構成
3.1.3 太陽能建筑綜合價值分析意義
3.2 太陽能建筑常規(guī)市場價值界定
3.2.1 常規(guī)市場價值涵義
3.2.2 多視角下的太陽能建筑常規(guī)市場價值
3.3 太陽能建筑潛在市場價值界定
3.3.1 潛在市場價值涵義
3.3.2 多視角下的太陽能建筑潛在市場價值
3.4 太陽能建筑外部價值界定
3.4.1 外部價值涵義
3.4.2 多視角下的太陽能建筑外部價值
3.5 本章小結
4 太陽能建筑綜合價值分析與測算模型構建
4.1 太陽能建筑常規(guī)市場價值分析與測算模型構建
4.1.1 全壽命周期理論簡述
4.1.2 基于全壽命周期的太陽能建筑市場價值分析框架
4.1.3 太陽能建筑壽命界定
4.1.4 太陽能建筑全壽命周期成本測算
4.1.5 太陽能建筑全壽命周期收益測算
4.1.6 太陽能建筑全壽命周期常規(guī)市場價值測算模型構建
4.2 太陽能建筑潛在市場價值分析與測算模型構建
4.2.1 實物期權理論簡述
4.2.2 實物期權估價方法
4.2.3 實物期權理論在太陽能建筑潛在市場價值分析中的應用
4.2.4 太陽能建筑潛在市場價值預期
4.2.5 太陽能建筑期權價值的基本類型
4.2.6 太陽能建筑增長性期權價值測算
4.2.7 太陽能建筑靈活性期權價值測算
4.2.8 太陽能建筑期權價值測算模型構建
4.3 太陽能建筑外部價值分析與測算模型構建
4.3.1 外部性理論簡述
4.3.2 外部性測算方法
4.3.3 外部性內在化的基本原理
4.3.4 太陽能建筑外部價值的實質與范圍
4.3.5 太陽能建筑在節(jié)能外部價值測算
4.3.6 太陽能建筑在減排外部價值測算
4.3.7 太陽能建筑外部價值測算模型構建
4.4 本章小結
5 太陽能建筑綜合價值實證分析
5.1 太陽能建筑實證項目概況
5.1.1 太陽能建筑綜合價值實證分析項目的選擇
5.1.2 項目基本情況
5.1.3 項目示范的主要技術
5.1.4 示范技術方案
5.2 實證項目綜合價值測算
5.2.1 測算假設條件設定
5.2.2 實證項目常規(guī)市場價值初步測算
5.2.3 實證項目潛在市場價值初步測算
5.2.4 實證項目外部價值初步測算
5.2.5 實證項目綜合價值測算
5.3 本章小結
6 太陽能建筑激勵體系界定和激勵機理分析
6.1 激勵體系界定
6.1.1 激勵體系涵義
6.1.2 太陽能建筑激勵體系構成
6.1.3 激勵機理界定
6.1.4 激勵政策界定
6.2 太陽能建筑綜合價值與太陽能建筑激勵體系的互動
6.2.1 太陽能建筑常規(guī)市場價值與太陽能建筑激勵體系的互動
6.2.2 太陽能建筑潛在市場價值與太陽能建筑激勵體系的互動
6.2.3 太陽能建筑外部價值與太陽能建筑激勵體系的互動
6.3 太陽能建筑五大相關主體行為特征分析
6.3.1 太陽能建筑使用者的行為特征
6.3.2 太陽能建筑開發(fā)者行為分析
6.3.3 太陽能建筑調控者行為分析
6.3.4 太陽能建筑服務者行為分析
6.3.5 太陽能建筑投資者行為分析
6.4 太陽能建筑相關主體的動態(tài)博弈
6.4.1 兩相關主體階段的利益博弈
6.4.2 三相關主體階段的利益博弈
6.4.3 四相關主體階段的利益博弈
6.4.4 五相關主體階段的利益博弈
6.4.5 五相關主體階段太陽能建筑市場均衡條件
6.5 本章小結
7 太陽能建筑激勵政策體系設計
7.1 國內外太陽能建筑激勵政策比較研究
7.1.1 國外太陽能建筑激勵政策狀況
7.1.2 國內太陽能建筑激勵政策狀況
7.1.3 國內外太陽能建筑經濟激勵政策比較研究
7.2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財政政策設計
7.2.1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財政政策手段分析
7.2.2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財政政策作用分析
7.3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金融政策設計
7.3.1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金融政策手段分析
7.3.2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金融政策作用分析
7.4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產業(yè)政策設計
7.4.1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產業(yè)政策手段分析
7.4.2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產業(yè)政策作用分析
7.5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科技政策設計
7.5.1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科技政策手段分析
7.5.2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科技政策作用分析
7.6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市場政策設計
7.6.1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產業(yè)政策手段分析
7.6.2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市場政策作用分析
7.7 太陽能建筑激勵政策體系分析
7.7.1 太陽能建筑激勵政策體系及其作用
7.7.2 激勵太陽能建筑發(fā)展的各項政策的綜合運用
7.8 本章小結
8 結論
8.1 主要結論和創(chuàng)新性成果
8.1.1 主要結論
8.1.2 論文取得的創(chuàng)新性成果
8.2 論文中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
學位論文數據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可持續(xù)建筑建設項目構建供應鏈模式研究[J]. 唐永忠. 物流技術. 2009(06)
[2]美國建筑節(jié)能對我國的啟示[J]. 王丹,馬曉濱.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09(09)
[3]綠色建筑在我國發(fā)展的障礙及對策研究[J]. 周艷焱,張星. 基建優(yōu)化. 2007(05)
[4]基于外部性分析的北方供暖地區(qū)既有居住建筑節(jié)能改造經濟激勵政策設計[J]. 金占勇,武涌,劉長濱. 暖通空調. 2007(09)
[5]生命周期評價[J]. 樊慶鋅,敖紅光,孟超. 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 2007(06)
[6]“代建制”項目管理模式淺析[J]. 唐永忠,任遠. 生產力研究. 2007(11)
[7]建筑節(jié)能領域市場失靈的外部經濟性分析[J]. 尹波,劉應宗.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城市科學版). 2005(04)
[8]采暖居住建筑節(jié)能改造收益分析[J]. 郁文紅,楊昭. 節(jié)能. 2004(12)
[9]外部性的分類及外部性理論的演化[J]. 沈滿洪,何靈巧.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2(01)
[10]中國資源-能源-經濟-環(huán)境綜合投入產出表及綠色稅費核算分析[J]. 雷明. 東南學術. 2001(04)
博士論文
[1]既有居住建筑節(jié)能改造經濟激勵研究[D]. 劉玉明.北京交通大學 2009
[2]從市場失靈到政府失靈:外部性理論及其政策的演進[D]. 林成.遼寧大學 2007
[3]光激勵下有機分子重新取向誘導的液晶三階光學非線性的動力學過程研究[D]. 劉秀.復旦大學 2006
[4]電激勵連續(xù)波紅外多波段化學激光器的研究[D]. 王紅巖.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06
[5]地震、風激勵作用下高層建筑振動控制的研究[D]. 顏桂云.浙江大學 2005
[6]從對峙走向和諧:循環(huán)型社會法的形成[D]. 鄭少華.華東政法學院 2004
本文編號:3089285
【文章來源】: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8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導論
1.1 問題的提出
1.1.1 選題的由來
1.1.2 選題的內涵
1.2 選題背景與意義
1.2.1 選題背景
1.2.2 選題意義
1.3 相關研究現(xiàn)狀
1.3.1 同選題研究現(xiàn)狀
1.3.2 國外相關研究現(xiàn)狀
1.3.3 國內相關研究現(xiàn)狀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邏輯框架
1.4.3 章節(jié)安排
2 太陽能建筑界定與發(fā)展綜述
2.1 太陽能建筑界定
2.1.1 太陽能在建筑主要應用分析
2.1.2 研究太陽能建筑定義的意義
2.1.3 對太陽能建筑定義的原則
2.1.4 太陽能建筑定義的思路
2.1.5 太陽能建筑定義的初步表述
2.1.6 太陽能建筑類型
2.1.7 太陽能建筑同類建筑
2.2 太陽能建筑發(fā)展綜述
2.2.1 國外太陽能建筑發(fā)展狀況
2.2.2 國內太陽能建筑發(fā)展狀況
2.3 國內外建筑利用太陽能情況比較研究
2.3.1 國內外太陽能熱水器發(fā)展比較研究
2.3.2 國內外光伏電池發(fā)展比較研究
2.4 本章小結
3 太陽能建筑綜合價值界定
3.1 綜合價值涵義與構成
3.1.1 綜合價值涵義
3.1.2 太陽能建筑綜合價值構成
3.1.3 太陽能建筑綜合價值分析意義
3.2 太陽能建筑常規(guī)市場價值界定
3.2.1 常規(guī)市場價值涵義
3.2.2 多視角下的太陽能建筑常規(guī)市場價值
3.3 太陽能建筑潛在市場價值界定
3.3.1 潛在市場價值涵義
3.3.2 多視角下的太陽能建筑潛在市場價值
3.4 太陽能建筑外部價值界定
3.4.1 外部價值涵義
3.4.2 多視角下的太陽能建筑外部價值
3.5 本章小結
4 太陽能建筑綜合價值分析與測算模型構建
4.1 太陽能建筑常規(guī)市場價值分析與測算模型構建
4.1.1 全壽命周期理論簡述
4.1.2 基于全壽命周期的太陽能建筑市場價值分析框架
4.1.3 太陽能建筑壽命界定
4.1.4 太陽能建筑全壽命周期成本測算
4.1.5 太陽能建筑全壽命周期收益測算
4.1.6 太陽能建筑全壽命周期常規(guī)市場價值測算模型構建
4.2 太陽能建筑潛在市場價值分析與測算模型構建
4.2.1 實物期權理論簡述
4.2.2 實物期權估價方法
4.2.3 實物期權理論在太陽能建筑潛在市場價值分析中的應用
4.2.4 太陽能建筑潛在市場價值預期
4.2.5 太陽能建筑期權價值的基本類型
4.2.6 太陽能建筑增長性期權價值測算
4.2.7 太陽能建筑靈活性期權價值測算
4.2.8 太陽能建筑期權價值測算模型構建
4.3 太陽能建筑外部價值分析與測算模型構建
4.3.1 外部性理論簡述
4.3.2 外部性測算方法
4.3.3 外部性內在化的基本原理
4.3.4 太陽能建筑外部價值的實質與范圍
4.3.5 太陽能建筑在節(jié)能外部價值測算
4.3.6 太陽能建筑在減排外部價值測算
4.3.7 太陽能建筑外部價值測算模型構建
4.4 本章小結
5 太陽能建筑綜合價值實證分析
5.1 太陽能建筑實證項目概況
5.1.1 太陽能建筑綜合價值實證分析項目的選擇
5.1.2 項目基本情況
5.1.3 項目示范的主要技術
5.1.4 示范技術方案
5.2 實證項目綜合價值測算
5.2.1 測算假設條件設定
5.2.2 實證項目常規(guī)市場價值初步測算
5.2.3 實證項目潛在市場價值初步測算
5.2.4 實證項目外部價值初步測算
5.2.5 實證項目綜合價值測算
5.3 本章小結
6 太陽能建筑激勵體系界定和激勵機理分析
6.1 激勵體系界定
6.1.1 激勵體系涵義
6.1.2 太陽能建筑激勵體系構成
6.1.3 激勵機理界定
6.1.4 激勵政策界定
6.2 太陽能建筑綜合價值與太陽能建筑激勵體系的互動
6.2.1 太陽能建筑常規(guī)市場價值與太陽能建筑激勵體系的互動
6.2.2 太陽能建筑潛在市場價值與太陽能建筑激勵體系的互動
6.2.3 太陽能建筑外部價值與太陽能建筑激勵體系的互動
6.3 太陽能建筑五大相關主體行為特征分析
6.3.1 太陽能建筑使用者的行為特征
6.3.2 太陽能建筑開發(fā)者行為分析
6.3.3 太陽能建筑調控者行為分析
6.3.4 太陽能建筑服務者行為分析
6.3.5 太陽能建筑投資者行為分析
6.4 太陽能建筑相關主體的動態(tài)博弈
6.4.1 兩相關主體階段的利益博弈
6.4.2 三相關主體階段的利益博弈
6.4.3 四相關主體階段的利益博弈
6.4.4 五相關主體階段的利益博弈
6.4.5 五相關主體階段太陽能建筑市場均衡條件
6.5 本章小結
7 太陽能建筑激勵政策體系設計
7.1 國內外太陽能建筑激勵政策比較研究
7.1.1 國外太陽能建筑激勵政策狀況
7.1.2 國內太陽能建筑激勵政策狀況
7.1.3 國內外太陽能建筑經濟激勵政策比較研究
7.2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財政政策設計
7.2.1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財政政策手段分析
7.2.2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財政政策作用分析
7.3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金融政策設計
7.3.1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金融政策手段分析
7.3.2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金融政策作用分析
7.4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產業(yè)政策設計
7.4.1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產業(yè)政策手段分析
7.4.2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產業(yè)政策作用分析
7.5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科技政策設計
7.5.1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科技政策手段分析
7.5.2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科技政策作用分析
7.6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市場政策設計
7.6.1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產業(yè)政策手段分析
7.6.2 激勵太陽能建筑的市場政策作用分析
7.7 太陽能建筑激勵政策體系分析
7.7.1 太陽能建筑激勵政策體系及其作用
7.7.2 激勵太陽能建筑發(fā)展的各項政策的綜合運用
7.8 本章小結
8 結論
8.1 主要結論和創(chuàng)新性成果
8.1.1 主要結論
8.1.2 論文取得的創(chuàng)新性成果
8.2 論文中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
學位論文數據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可持續(xù)建筑建設項目構建供應鏈模式研究[J]. 唐永忠. 物流技術. 2009(06)
[2]美國建筑節(jié)能對我國的啟示[J]. 王丹,馬曉濱.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09(09)
[3]綠色建筑在我國發(fā)展的障礙及對策研究[J]. 周艷焱,張星. 基建優(yōu)化. 2007(05)
[4]基于外部性分析的北方供暖地區(qū)既有居住建筑節(jié)能改造經濟激勵政策設計[J]. 金占勇,武涌,劉長濱. 暖通空調. 2007(09)
[5]生命周期評價[J]. 樊慶鋅,敖紅光,孟超. 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 2007(06)
[6]“代建制”項目管理模式淺析[J]. 唐永忠,任遠. 生產力研究. 2007(11)
[7]建筑節(jié)能領域市場失靈的外部經濟性分析[J]. 尹波,劉應宗.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城市科學版). 2005(04)
[8]采暖居住建筑節(jié)能改造收益分析[J]. 郁文紅,楊昭. 節(jié)能. 2004(12)
[9]外部性的分類及外部性理論的演化[J]. 沈滿洪,何靈巧.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2(01)
[10]中國資源-能源-經濟-環(huán)境綜合投入產出表及綠色稅費核算分析[J]. 雷明. 東南學術. 2001(04)
博士論文
[1]既有居住建筑節(jié)能改造經濟激勵研究[D]. 劉玉明.北京交通大學 2009
[2]從市場失靈到政府失靈:外部性理論及其政策的演進[D]. 林成.遼寧大學 2007
[3]光激勵下有機分子重新取向誘導的液晶三階光學非線性的動力學過程研究[D]. 劉秀.復旦大學 2006
[4]電激勵連續(xù)波紅外多波段化學激光器的研究[D]. 王紅巖.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06
[5]地震、風激勵作用下高層建筑振動控制的研究[D]. 顏桂云.浙江大學 2005
[6]從對峙走向和諧:循環(huán)型社會法的形成[D]. 鄭少華.華東政法學院 2004
本文編號:30892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ongshangguanlilunwen/308928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