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維權過度”與“敲詐勒索罪”的界分
本文關鍵詞:論“維權過度”與“敲詐勒索罪”的界分,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維權是現代社會文明與法制進步的產物,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過度的維權行為頻現,甚至觸及刑法的邊界。近年來,常常有維權過度行為涉及犯敲詐勒索罪的案例。然而在司法實踐中,同案異判的現象亦屢屢發(fā)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維權過度和敲詐勒索罪區(qū)分的標準不同,造成了二者的界限模糊。因此,有必要加強對二者區(qū)分的理論研究。在結合國內外理論界對維權過度的定義的基礎上,從民法的角度、刑法學的角度界定了維權過度的定義。對敲詐勒索罪進行了概述,并著重分析敲詐勒索罪可能涉及到維權行為的幾個方面。對維權過度的行為進行了類型化的歸類,分為維權的手段和方式過度、維權的權利主張的過度以及主觀認識上的過度,并較為全面的囊括了多種維權過度的行為,包括消費者維權領域的維權過度、勞資糾紛過程中的維權過度以及其他領域的維權過度行為。通過理論上的分析和對比,界定了維權過度與敲詐勒索罪的界限。
【關鍵詞】:維權過度 敲詐勒索罪 界分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924.3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序論8-10
- 第一章 維權過度與敲詐勒索罪概述10-22
- 第一節(jié) 相關概念簡述10-17
- 一、維權過度概念分析10-13
- 二、敲詐勒索罪概念分析13-14
- 三、敲詐勒索罪的法益不同學說的分析14-17
- 第二節(jié)“維權過度”涉敲詐勒索罪理論和立法變遷17-20
- 一、我國不同學說的理論分歧17-19
- 二、我國相關法律制度的變遷19
- 三、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立法發(fā)展19-20
- 第三節(jié) 司法認定現狀:“同案異判”20-22
- 一、案例簡介20-21
- 二、“同案異判”的問題表現21-22
- 第二章 主觀認識“過度”涉敲詐勒索罪的界定22-29
- 第一節(jié) 主觀上欲占有他人財物什么情況下構成敲詐勒索罪.1522-25
- 一、非法占有目的分析22-24
- 二、非法占有式維權是否構成敲詐勒索罪24-25
- 第二節(jié) 主觀上欲維護權利的過度維權與敲詐勒索罪分析25-27
- 一、權利肯定型25-26
- 二、權利否定型26-27
- 第三節(jié) 知假買假式維權與敲詐勒索罪分析27-29
- 一、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變遷27
- 二、知假買假式維權與敲詐勒索罪的界定27-29
- 第三章 維權手段和方法“過度”涉敲詐勒索罪的界定29-36
- 第一節(jié) 以“曝光”為維權方式的行為與敲詐勒索罪的區(qū)分..2229-31
- 一、以曝光相脅的方式是否視為威脅的手段29-31
- 二、曝光相脅式維權是否構成敲詐勒索罪31
- 第二節(jié) 以提起訴訟相脅式維權與敲詐勒索罪的區(qū)分31-33
- 一、以提起訴訟相脅是否視為威脅手段32
- 二、提起訴訟相脅式維權是否構成敲詐勒索罪32-33
- 第三節(jié) 暴力式維權與敲詐勒索罪分析33-36
- 一、暴力式維權簡析33-34
- 二、暴力式維權是否構成敲詐勒索罪34-36
- 第四章 權利主張“過度”涉敲詐勒索罪的界定36-40
- 第一節(jié) 高額索賠是敲詐勒索罪還是不當行使損害賠償權36-38
- 一、“高額索賠”之爭議36
- 二、高額索賠的權利基礎36-37
- 三、高額索賠式維權是否構成敲詐勒索罪37-38
- 第二節(jié) 多次索要賠償是敲詐勒索罪還是不當行使損害賠償權38-40
- 一、相關案例之回顧38
- 二、多次索要賠償是否構成敲詐勒索罪38-40
- 結束語40-41
- 參考文獻41-43
- 后記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一記者被控勒索380萬元 檢察院以涉嫌敲詐勒索罪將其公訴[J];商品與質量;2006年44期
2 曠凌齡;;論敲詐勒索罪與搶劫罪實踐中的區(qū)分認定[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3 劉用軍;王美麗;;上訪能否成為敲詐勒索罪的理由[J];法制與社會;2010年30期
4 徐美琴;;堂某能否構成敲詐勒索罪[J];中國檢察官;2010年24期
5 周博文;;游離于敲詐勒索罪邊緣的過激上訪行為研究[J];公安研究;2011年06期
6 傅長祿,潘明奇;是敲詐勒索罪還是搶劫罪?[J];人民司法;1985年04期
7 劉飛;是敲詐勒索罪不是搶劫罪[J];律師世界;1994年01期
8 魯小爐;此案應定為敲詐勒索罪[J];律師世界;1994年07期
9 李敬東;他們的行為構成敲詐勒索罪[J];人民檢察;1995年07期
10 黃文勝;武警人員非法“罰款”應定敲詐勒索罪[J];人民檢察;1995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竇全安;;論搶劫罪與敲詐勒索罪的異同[A];規(guī)劃·規(guī)范·規(guī)則——第六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伶 耿梅玲;是搶劫罪還是敲詐勒索罪[N];江蘇經濟報;2001年
2 張國寶 劉藝軍 王迪忠;被告人熊某的行為是否構成敲詐勒索罪[N];人民法院報;2002年
3 胡娟;本案是否構成敲詐勒索罪?[N];江蘇法制報;2006年
4 姜堰市檢察院 王金海;暴力取得財物和借條的行為如何定性[N];江蘇法制報;2008年
5 孟琳 華佳;不滿他人與女友來往而索取錢財如何定性[N];江蘇經濟報;2009年
6 陳錦新;搶劫罪還是敲詐勒索罪[N];人民法院報;2003年
7 浙江省平湖市人民法院 陳曉;輕微暴力威脅下搶劫罪與敲詐勒索罪的區(qū)分[N];人民法院報;2011年
8 張飛飛;搶劫罪還是敲詐勒索罪[N];江蘇法制報;2014年
9 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檢察院 何柏松 趙康;從暴力程度看敲詐勒索罪的認定[N];檢察日報;2014年
10 貴陽市南明區(qū)人民檢察院 劉玉;暴力索要錢財定搶劫罪還是敲詐勒索罪[N];法制生活報;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于晶蕊;論敲詐勒索罪[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2 陳陽;敲詐勒索罪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3 陳中亮;敲詐勒索罪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4 方巍;論搶劫罪與敲詐勒索罪的區(qū)別[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5 張文婷;敲詐勒索罪行為構造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6 鄭麗麗;敲詐勒索罪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7 楊雪輝;敲詐勒索罪定性爭議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3年
8 嘎吉措姆;敲詐勒索罪與搶劫罪的界限[D];西南政法大學;2013年
9 劉雅靜;完善敲詐勒索罪立法的思考[D];吉林大學;2009年
10 劉飛;敲詐勒索罪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09年
本文關鍵詞:論“維權過度”與“敲詐勒索罪”的界分,,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5054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505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