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刑法論文 >

論不作為正犯與共犯的區(qū)分

發(fā)布時間:2019-07-20 10:28
【摘要】:不作為的正犯共犯區(qū)分應當與作為的正犯共犯區(qū)分適用同一標準,多元區(qū)分標準說過于重視不作為與作為之間在存在論上的差異。我國刑法學不宜采用管轄理論。結果原因支配說在形式的機能二分說基礎上增加了實質(zhì)的考察,具有較大的合理性,可以合理區(qū)分不作為的單獨正犯與共犯,以及不作為的共同正犯與共犯。自殺不救助的行為性質(zhì)應當放在共犯論的延長線上來分析。據(jù)此,自殺不救助既不成立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的正犯,也不成立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的共犯(自殺幫助犯)。刑法學中有關共謀共同正犯的肯定說與否定說都沒有切中問題的要害——司法實踐把大量的不作為的共謀共犯轉化為作為的共謀共同正犯。
[Abstract]: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principal accomplice of omission and the accomplice of act should apply the same standard, and the theory of pluralistic distinction pays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 exist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omission and act. The theory of jurisdiction should not be adopted in criminal law of our country. Results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functional dichotomization of form, the theory of reason domination adds a substantial investigation, which has great reasonableness and can reasonably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single principal offender and the accomplice of omission, as well as the joint principal offender and accomplice of omission. The nature of suicide without assistance should be analyzed on the extension line of accomplice theory. Therefore, suicide does not rescue the principal offender who does not commit the crime of omission, nor does he establish the accomplice of the crime of omission (suicide helper). In criminal law, the theory of affirmation and negation of collusion and principal crime is not the key to the problem, that is, judicial practice converts a large number of accomplices of omission into accomplices of accomplice.
【作者單位】: 東南大學法學院;
【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
【分類號】:D9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黎宏;“見死不救”行為定性的法律分析[J];法商研究;2002年06期

2 西田典之;王昭武;;不作為的共犯[J];江海學刊;2006年03期

3 張明楷;;不作為犯中的先前行為[J];法學研究;2011年06期

4 王鋼;;自殺的認定及其相關行為的刑法評價[J];法學研究;2012年04期

5 張明楷;;刑法學中危險接受的法理[J];法學研究;2012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翟中東;;法學層面上的刑罰裁量根據(jù)[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2 顏良偉;陳慰星;;侵權責任成立要件新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3 張訓;;論民生刑法的出場——受達頓《中國的規(guī)制與懲罰:從父權社會到民權社會》的啟迪[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4 周銘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5 賈健;;法益還是規(guī)范:見危不助究竟侵害了什么?——以德國刑法典323條c為基點[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6 馮凡英;;也論“片面共犯”[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7 吳壽東,焦方紅;略論正當防衛(wèi)的有關問題[J];白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01期

8 朱志峰;;“攜帶兇器搶奪”的定性分析[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9 陳興良;;犯罪:規(guī)范與事實的雙重視角及其分野[J];北大法律評論;2000年02期

10 張超;;先天理性的法概念抑或刑法功能主義——雅各布斯“規(guī)范論”初探兼與林立先生商榷[J];北大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丁志;;論過失共同犯罪[A];2005年貴州省法學會刑法學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姚兵;;德國犯罪論體系中目的犯沿革考評[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3 張文;杜宇;;自然犯、法定犯分類的理論反思——以正當性為基點的展開[A];犯罪學論叢(第一卷)[C];2003年

4 張遠煌;;犯罪理念之確立——犯罪概念的刑法學與犯罪學比較分析[A];犯罪學論叢(第一卷)[C];2003年

5 岳平;;犯罪學層面上的反思——黑社會犯罪[A];犯罪學論叢(第二卷)[C];2004年

6 樓伯坤;;比較視野中的犯罪行為——兼論犯罪行為學的誕生[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7 張凌;王拓;;被害人過錯的刑事法機能[A];犯罪學論叢(第七卷)[C];2009年

8 楊元忠;;論單位犯罪的分類認定——以我國現(xiàn)行刑法為基礎的考察分析[A];建設公平正義社會與刑事法律適用問題研究-全國法院第24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冊)[C];2012年

9 肖祥云;;瀆職犯罪因果關系研究[A];當代法學論壇(2006年第4輯)[C];2006年

10 李文祥;;論外國刑法中的監(jiān)督過失[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20世紀外國刑事法律的理論與實踐[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陳玲;背信犯罪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吳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態(tài)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許青松;間接正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張少林;被害人行為刑法意義之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劉源;論我國犯罪構成結構之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李曉歐;不純正不作為犯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湯媛媛;保險法近因原則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顏海燕;違反國際人道法犯罪的個人刑事責任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10 肖晚祥;期待可能性理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昀;廢物污染環(huán)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2 陳軍;監(jiān)督管理過失犯罪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唐閏杰;實用刑事推定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馬朗;犯罪的二次性違法屬性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任天霖;論我國犯罪構成理論的重構[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趙軍;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肖支浩;盜竊罪特殊形態(tài)的數(shù)額認定[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陳婧;不作為犯的理論研究與立法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王金業(yè);論獨立教唆罪的設立[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10 劉悅丹;論侵占不法原因給付行為的定性[D];湘潭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士心;;不純正不作為犯罪中先行行為引起的義務研究[J];北方法學;2007年06期

2 王貴松;;自殺問題的國家立場[J];北方法學;2009年05期

3 吳洪淇;;邊沁、威格摩爾與英美證據(jù)法的知識傳統(tǒng)——以證據(jù)與證明的一般理論進路為核心的一個敘述[J];比較法研究;2009年05期

4 蔣晗華;淺析犯罪行為可否成為先行行為[J];當代法學;2002年02期

5 李曉龍;論不純正不作為犯的等價性[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6 於興中;;人工智能、話語理論與可辯駁推理[J];法律方法與法律思維;2005年00期

7 胡海;;論教唆他人自殺的犯罪性來源[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8 馮軍;刑法的規(guī)范化詮釋[J];法商研究;2005年06期

9 錢葉六;;對向犯若干問題研究[J];法商研究;2011年06期

10 謝望原;;論刑法上承諾之正當化根據(jù)及其司法適用[J];法學家;2012年0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安徽省宣城市人民檢察院 解兵;[N];檢察日報;2010年

2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肖晚祥;[N];人民法院報;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黎志慧;論持有行為的性質(zhì)[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2 卜廣慶;;責任政府視野下的政府作為與不作為剖析[J];湖北社會科學;2006年08期

3 李東輝;;論不作為的行為性[J];河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5期

4 江明生;;政策執(zhí)行不作為的原因探析[J];湖南社會科學;2007年04期

5 彭世帆;;拒絕是否是不作為[J];法制與社會;2010年29期

6 趙志剛;;犯罪不作為的行為性淺析[J];知識經(jīng)濟;2011年01期

7 雷電,彭徐,何建強;犯罪不作為研究[J];西昌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8 卜廣慶;;論政府作為與不作為——從責任政府的視域看[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9 楊濤;;試論立法不作為表現(xiàn)、危害及其規(guī)制[J];法治論壇;2007年03期

10 范懿;顏晨;;簡述立法機關的立法不作為[J];職業(yè)圈;2007年2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李曉明;李曉琳;;后悔和估價在在不作為慣性產(chǎn)生中的作用[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謝玲;;消防不作為之抗辯研究[A];2012中國消防協(xié)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下)[C];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先美;關于不作為的幾個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2 舒勇;偵查不作為成因及規(guī)制措施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3 郭金秋;侵權法上的不作為侵權責任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4 曹江;不作為共同正犯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5 陳閃;論不作為侵權責任的特殊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王靜靜;論不作為的共犯[D];鄭州大學;2012年

7 邱麗麗;高校的不作為侵權責任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8 盧冬生;論不作為共同犯罪[D];鄭州大學;2007年

9 余玄;論共同犯罪中的不作為參與及認定[D];廈門大學;2014年

10 王麗超;犯罪不作為的行為性探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4年

,

本文編號:251666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251666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ce9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