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解釋的標準與限度
[Abstract]:There is a dispute between subjective interpretation and objective interpretation in the theory of criminal law interpretation in China. Subjective interpretation is formal interpretation, which advocates formal, literal and criminal interpretation of criminal law. Objective interpretation is substantive interpretation, which advocates substantive and purposeful interpretation of pe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But the criminal law interpreter must distinguish between crime and non-crime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essence and justice. Objective interpretation not only endangers the principle of legally prescribed punishment for a crime, but also exists the boundary between legi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criminal law. In China, the interpretation of criminal law should adhere to the standard of subjective interpretation and follow the order of interpretation priority. In the limit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criminal law, we should insist on the conservatism of interpretation, limit the value demand of the state's penalty right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legally prescribed punishment for a crime, condense the consensus of value and pursue the formal rule of law.
【作者單位】: 濟南大學法學院;
【基金】:山東省人文社會科學課題《法治背景下刑罰權的動態(tài)與規(guī)制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5-ZX-SF-09) 濟南大學國家社科基金預研項目《刑罰權的理念更新與實踐轉向研究》(項目編號:14YY03)
【分類號】:D9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吳丙新;刑事司法的實體法淵源——罪刑法定原則的刑法解釋學分析[J];當代法學;2004年01期
2 陳金釗;;法學話語中的法律解釋規(guī)則[J];北方法學;2014年01期
3 魏東;;從首例“男男強奸案”司法裁判看刑法解釋的保守性[J];當代法學;2014年02期
4 王祖書;;法詮釋學視域內“可能的字義”界限理論之反思[J];北方法學;201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長生;彭新林;;前科消滅的性質辨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2 張曙光;;一種“事實關系”型行為——刑法中持有之規(guī)范論描述[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3 韓軼;;論刑罰目的與量刑原則[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4 何承斌;;試論人權的刑法保障的若干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5 梅錦;;論我國犯罪構成理論的完善——以不同犯罪論體系的比較為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6 李凌;;結合犯替代包容犯與轉化犯的立法可能性探討[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7 付強;;論犯罪特征之間的關系[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8 雍自元;;犯罪被害人過錯立法與司法規(guī)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9 王立志;;法治語境下中國死刑問題分析[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10 李啟成;;清末民初刑法變革之歷史考察——以人口買賣為中心的分析[J];北大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陳玲;背信犯罪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吳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態(tài)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劉源;論我國犯罪構成結構之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李曉歐;不純正不作為犯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張向東;基準刑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郭磊;量刑情節(jié)適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王錦;環(huán)境法律責任與制裁手段選擇[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9 王文生;國家非公開行使權力的法治[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10 薛靜麗;刑罰權的動態(tài)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春娥;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若干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錢元昌;淺析一人公司的刑事主體地位[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羅靜深;論間接故意的意欲要素[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楊小強;對我國資格刑的分析與思考[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譚軼城;論刑法評價中的禁止重復評價原則[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盧葦;我國死緩適用標準的實證性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金懿;論刑法中的錯誤與共同犯罪[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李文聰;論組織未成年人進行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罪[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李靜;論食品安全的刑法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李慧芳;中日環(huán)境犯罪比較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丙新;刑事司法的實體法淵源——罪刑法定原則的刑法解釋學分析[J];當代法學;2004年01期
2 張明楷;刑法學者如何為削減死刑作貢獻[J];當代法學;2005年01期
3 吳丙新;;擴張解釋與類推解釋之界分——近代法治的一個美麗謊言[J];當代法學;2008年06期
4 龔振軍;;刑法解釋限度新論——以日本刑法學說為主要切入點[J];當代法學;2010年02期
5 王軍明;夏威;;刑法解釋立場論[J];當代法學;2011年01期
6 高仕銀;;形式與實質:刑法解釋論的進路考察及選擇[J];當代法學;2011年06期
7 王勇;;論我國《刑法》第147條的罪過形式——基于刑法立法的解讀[J];法學雜志;2011年03期
8 黎宏;;“禁止類推解釋”之質疑[J];法學評論;2008年05期
9 王祖書;;法官受制定法約束的理論譜系及其評價——基于德國法學方法論視角的考察[J];北方法學;2014年01期
10 蔡子強;;中國政治權力游戲[J];領導文萃;2013年10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曉莉;刑法解釋的主體[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02期
2 王季秋;論刑法解釋的規(guī)則[J];江西公安?茖W校學報;2003年05期
3 蔡軍;論我國刑法解釋的目標和原則[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4 徐岱;刑法關懷與刑法解釋[J];當代法學;2004年01期
5 齊文遠,周詳;論刑法解釋的基本原則[J];中國法學;2004年02期
6 院曉苗;刑法解釋的限度[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7 李佳欣;;刑法解釋的正義性追問[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6年04期
8 龔培華;;刑法解釋理論的基本問題[J];法學;2007年12期
9 彭輔順;;有權刑法解釋與人權保障[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10 王政勛;;刑法解釋問題研究現(xiàn)狀述評[J];法商研究;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潘霞;;法官刑法解釋的公眾認同[A];建設公平正義社會與刑事法律適用問題研究-全國法院第24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冊)[C];2012年
2 王建林;伍玉聯(lián);;從條件到驗證:“同類規(guī)則”在刑法解釋中的理解與適用——一個基于類型理論的思考[A];建設公平正義社會與刑事法律適用問題研究-全國法院第24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冊)[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時延安;開拓刑法解釋理論研究的新境域[N];法制日報;2003年
2 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 李;邸∏駧浧;整體評價刑法解釋研究的進展與不足[N];檢察日報;2010年
3 沈海平;規(guī)范刑法解釋乃刑法正確適用首要問題[N];檢察日報;2003年
4 最高人民法院 方文軍;刑法解釋與能動司法芻議[N];人民法院報;2011年
5 武漢大學法學院 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中共中央辦公廳 袁希利 胡嘉金 王昭振;風險社會中的刑法解釋[N];人民法院報;2012年
6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趙秉志;刑法解釋≠法官造法[N];社會科學報;2002年
7 李國如 張興如;應加強刑法解釋研究[N];檢察日報;2002年
8 胡月軍 貴州省社會科學院法律所;罪刑法定的解釋原理[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9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院長、教授 曲新久;一個較為科學合理的刑法解釋[N];法制日報;2013年
10 胡月軍;在海妖與渦流之間的刑法解釋[N];法制日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李;;刑法解釋論[D];中國人民大學;1993年
2 顧樂;刑法解釋的存在依據(jù)與實現(xiàn)方式[D];吉林大學;2008年
3 楊艷霞;正當性刑法解釋路徑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4 李佳欣;中國刑法解釋功能論[D];吉林大學;2015年
5 王瑞君;罪刑法定的實現(xiàn)[D];山東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璐;論刑法解釋方法及其適用[D];山東大學;2008年
2 許浩;刑法解釋的基本立場[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3 呂文靜;論刑法解釋的主體與方法[D];黑龍江大學;2009年
4 李連春;論刑法解釋的限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5 張建忠;刑法解釋三論[D];山東大學;2005年
6 栗洪濤;淺論刑法解釋的幾個問題[D];武漢大學;2004年
7 王啟全;刑法解釋探析[D];山東大學;2007年
8 王季秋;論刑法解釋的若干問題[D];武漢大學;2004年
9 張磊;實質刑法解釋論的提倡[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10 高佳庚;論我國刑法解釋之完善[D];山東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4019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2401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