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賄犯罪所獲間接經(jīng)濟利益的追繳研究——以360例行賄犯罪判決案例樣本為研究對象
本文選題:行賄犯罪 切入點:間接經(jīng)濟利益 出處:《河北法學》2017年11期
【摘要】:追繳行賄犯罪所獲間接經(jīng)濟利益是目前司法實踐中的難題。通過對360例為謀取不正當間接經(jīng)濟利益為目的的行賄犯罪判決案例進行深入研究,結合相關文獻報道和司法實踐,了解目前司法機關追繳行賄犯罪所獲間接經(jīng)濟利益的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整體追繳率偏低,各個地區(qū)對之追繳很不平衡,這極易損害法制統(tǒng)一、司法公正、市場公平競爭,不利于刑罰目的的實現(xiàn),難以有效遏制該類行賄犯罪。該現(xiàn)象主要是由于違法所得概念與界限不清晰、追繳程序不完善、司法辦案人員認識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必須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加強行賄犯罪所獲間接經(jīng)濟利益的追繳,確保追繳的合法性、準確性、必然性和全面性,有效地遏制該類犯罪。
[Abstract]:The crime of bribery by recovery of indirect economic benefits i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judicial practice at present. Based on 360 cases of in-depth study for the bribery case judgment for improper indirect economic benefits for the purpose, combining with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judicial practice,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tatus of judicial organs after the indirect economic benefits granted to pay bribes crime, found that the overall recovery rate is low, the recovery of various regions is very uneven, it is very easy to damage the unity of the legal system, judicial justice, fair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urpose of punishment, it is difficult to effectively curb the crime of bribery. This phenomenon is mainly due to the illegal income concept and boundaries are not clear, recovery procedure is not perfect, resulting in judicial investigators do not know the place and other reasons, there must be targeted to tak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economic interests of the indirect bribery recovered, ensure the legitimacy of the recovery, accuracy, The inevit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ness of this kind of crime can be effectively prevented.
【作者單位】: 西南政法大學;
【基金】:教育部課題《建構立體形式反腐敗體系研究》(13JZD013)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D924.3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邱玉梅;試論當前行賄犯罪查處難的原因及對策[J];湖南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3期
2 陳寶英;;行賄犯罪的特點和查辦對策探討[J];法制與經(jīng)濟(中旬);2012年09期
3 顧宗軒,湯明文;對行賄犯罪追究不力的原因及對策研究[J];南通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4 張銘訓;梅屹松;;行賄犯罪情況調查與刑法適用問題研究[J];人民檢察;2008年14期
5 陳旭文;;論行賄犯罪懲治不力的原因和對策[J];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6 郝金;張勇;;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與我國行賄犯罪的刑法完善[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7 曾亞波;;“黑名單”背后的中國行賄犯罪懲治[J];先鋒隊;2009年22期
8 潘少瑩;;當前查處行賄犯罪的困境、成因及對策[J];法制與社會;2011年13期
9 劉南霞;;行賄犯罪查處不力的原因與對策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1年35期
10 胡錦波;;行賄犯罪相關問題研究[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2年1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彪;審查單位行賄犯罪應注意的問題[N];江蘇經(jīng)濟報;2009年
2 記者朱香山 通訊員郭蓉;廣東加大打擊行賄犯罪力度[N];檢察日報;2002年
3 本報記者 趙信 周文英;行賄犯罪是腐敗衍生的“犯罪鏈”[N];檢察日報;2000年
4 本報記者 秦剛 通訊員 吳文立 張志強 張維平;警惕!行賄犯罪呈現(xiàn)新特點[N];檢察日報;2001年
5 顧書進 吳宗華;怎樣有效打擊行賄犯罪[N];江蘇經(jīng)濟報;2004年
6 記者 曲志紅;行賄犯罪危害嚴重[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7 張仲芳;依法嚴懲行賄犯罪[N];學習時報;2005年
8 本報記者 張緩鳴 本報通訊員 李躍;常熟嚴打行賄犯罪堵住受賄源頭[N];江蘇法制報;2010年
9 記者 劉德華;四川:建設領域行賄犯罪呈現(xiàn)六特點[N];檢察日報;2011年
10 常州市鐘樓區(qū)檢察院 陳翔;應加大行賄犯罪懲處力度[N];江蘇法制報;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方向功;行賄犯罪認定的若干證據(jù)問題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5年
2 曾澤洋;行賄犯罪的若干法律問題研究[D];貴州民族大學;2016年
3 景平;行賄犯罪處罰的困境及解決方法[D];甘肅政法學院;2016年
4 王增廣;行賄犯罪中“不正當利益”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6年
5 宋艷琴;論行賄犯罪懲處現(xiàn)狀、成因分析及對策研究[D];南昌大學;2016年
6 鞏子鳳;論行賄犯罪的懲治[D];安徽師范大學;2016年
7 陳姹;行賄犯罪刑事政策研究[D];浙江大學;2017年
8 楊寶勇;新時期行賄犯罪防范對策研究[D];吉林財經(jīng)大學;2017年
9 韓驍;我國公司行賄犯罪的法經(jīng)濟學研究[D];甘肅政法學院;2017年
10 裴晶晶;中日行賄犯罪刑事立法比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6885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1688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