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邊角料”到“救國良方”——“憲法”誕生及其實用主義傾向
本文關(guān)鍵詞:從“邊角料”到“救國良方”——“憲法”誕生及其實用主義傾向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Constitution 憲法 基本權(quán)利 康有為 立憲
【摘要】:19世紀前期法學意義上的Constitution伴隨傳教士的腳步來到中國,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漂泊"中為漢語世界沉淀下豐厚的知識儲備。統(tǒng)治集團和智識群體最初均視其如蔽履,后外患日窘,專制體制和傳統(tǒng)文化之弊病暴露無遺,智識群體逐漸認同民主政制,康有為等亦在儒學中為個人權(quán)利開辟出生存空間,顯示出制度移植、價值觀融匯的趨向。甲午戰(zhàn)后,日本的"憲法"一詞在為近代國人補充上"根本法"觀念的同時,也使他們放棄了重塑意識形態(tài)的嘗試轉(zhuǎn)而致力于制度建構(gòu);滿清權(quán)貴亦從日本明治經(jīng)驗中獲取了以"立憲"維系自身特權(quán)地位的策略啟迪。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法學院;
【關(guān)鍵詞】: Constitution 憲法 基本權(quán)利 康有為 立憲
【分類號】:D921
【正文快照】: 眾口一詞,稱現(xiàn)代意義的“憲法”是“舶來品”,譯自constitution。從“constitution”到“憲法”表面看來就是簡單的名詞翻譯,我們是在移植,在模仿,但我們卻從未深入細膩地審查“constitu-tion”與“憲法”相遇、相知、相合的歷史過程,也從未認真探究憲法概念出現(xiàn)、內(nèi)涵演變的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費成康;《盛世危言》版本考[J];嶺南文史;2002年03期
2 俞榮根;民權(quán):從民本到民主的接轉(zhuǎn)——兼論儒家法文化的現(xiàn)代化[J];學習與探索;1999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振雯;王恒展;;《淞濱瑣話》中末世文人的感傷情緒[J];蒲松齡研究;2006年02期
2 朱洪軍;解構(gòu)與重建——試析康有為復興儒學的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3 謝懋金;試析近代激進思想的生成原因[J];安徽史學;2002年03期
4 湯奇學,孟化;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思想界的影響[J];安徽史學;2003年03期
5 王存奎;略論中國近代外交思想中的均勢觀[J];安徽史學;2003年04期
6 張登德;;《富國策》著譯者考釋[J];安徽史學;2006年06期
7 傅德元;;丁韙良《萬國公法》翻譯藍本及意圖新探[J];安徽史學;2008年01期
8 蘇全有;;論清末的省界觀念[J];安徽史學;2009年01期
9 方文娟;;晚清電報業(yè)的創(chuàng)辦歷程[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10 王菠;董輝;;淺析晚清“商戰(zhàn)”思潮的興起及其社會效應[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志凱;;毛澤東與新中國經(jīng)濟建設[A];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C];2003年
2 程光煒;;一個被重構(gòu)的“西方”——從“現(xiàn)代西方學術(shù)文庫”看八十年代的知識范式[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3 任南南;;元話語:八十年代文化語境中的“救亡壓倒啟蒙”[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4 劉應爭;;想象與反思:多副面孔的魯迅[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李定文;;試論先秦儒家的憂患意識及其現(xiàn)代轉(zhuǎn)化[A];北京大學海峽兩岸第二屆公共管理論壇——傳統(tǒng)文化與公共管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谷秀青;;清末教育社團與地方社會——以江蘇省教育會對萬緣庵毀學案的處置為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王曉雨;;“自由”一語探源——近代中日翻譯互動之一瞥[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盧家銀;;章太炎的出版自由觀[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楊濤;;構(gòu)建公訴一體化工作機制探討[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10 蔡志棟;;“恢廓民權(quán)”的嘗試——試論章太炎對直接民主的探索[A];中國的立場 現(xiàn)代化與社會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9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饒傳平;論近代中國憲法中基本權(quán)利條款之演變(1908-1947)[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吳保傳;社會與學術(shù):黃宗羲與明清學術(shù)思想史的轉(zhuǎn)型[D];西北大學;2010年
3 王紅梅;商會與中國法制近代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王偉;《呂氏春秋》體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劉軍政;中國古代詞學批評方法論[D];南開大學;2010年
6 劉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叢報》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徐悅;1949~1954年中國中央行政體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吳倩;儒家超越之路的現(xiàn)代探尋[D];南開大學;2010年
9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佟大群;清代文獻辨?zhèn)螌W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U,
本文編號:9694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969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