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憲政民主政治論析
本文關鍵詞:美國憲政民主政治論析
【摘要】:美國的憲政民主政治源于美國殖民時期的傳統(tǒng)治理與獨立革命,發(fā)展于美國建國后的200多年的政治實踐中,體現在美國的聯邦制、三權分立、兩黨制的政治實踐生活中。其特征主要是:"三步"走的邏輯進路;穩(wěn)中求變;注重人權的普遍保護。它的價值在于對美國的民主與發(fā)展起過推動作用,但自身又存在許多的缺陷與不足。
【作者單位】: 廣東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
【關鍵詞】: 美國 憲政民主 政治
【基金】: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2010年度項目“中美地方治理模式比較研究”(GD10XGL0) 2009年廣東商學院校級課題“中美地方治理模式比較研究”(09YB63005)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區(qū)域公共事務的合作治理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D971.2;DD911;D771.2
【正文快照】: 憲政民主指的是:以立憲為起點,民主為內容,法治為原則,人權為目的的政治形態(tài)和政治過程[1]。本文在此主要對美國憲政民主政治進行分析。一美國憲政民主政治的誕生美國憲政民主根源于美國殖民政治。早在17世紀初至18世紀上半期,英國殖民者在北美開拓了13個殖民地。每個殖民地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祿德安;試析美國政黨政治的特點及其對美國外交的作用與影響[J];國際論壇;2004年05期
2 韓雋,王國新;美國式黨政關系探析[J];學術探索;2004年1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寶妹;;論社會保障權[J];長白學刊;2006年01期
2 陳冰梅;論驗資機構對第三人的民事責任[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陳志;周官平;;土地征收中農民權益保護法律問題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何斌;李海龍;;論私有財產的物權法保護——兼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草案》相關規(guī)定[J];長沙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5 苗連營,儀喜峰;行政法理論基礎比較研究[J];當代法學;2004年01期
6 于立深;行政立法過程的利益表達、意見溝通和整合[J];當代法學;2004年02期
7 蔡立東;公司制度生長的歷史邏輯[J];當代法學;2004年06期
8 劉志剛;;財產征收的憲法界限[J];當代法學;2006年03期
9 樊崇義,張中;論我國《刑事訴訟法》的法典化[J];中國司法;2004年07期
10 胡緒雨;胡緒峰;;國際海上貨物運輸承運人責任基礎立法中目的理性[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冀誠;試論所有制概念對中國私法制度的影響[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2 王人博;中國近代憲政思潮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3 楊偉東;行政行為司法審查強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4 孫笑俠;程序的法理[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葛明珍;論權利沖突[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崔林林;嚴格規(guī)則與自由裁量之間[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7 解志勇;論行政訴訟審查標準[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8 汪海燕;刑事訴訟模式的演進[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9 徐曉松;論公司資本監(jiān)管[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10 葉明;經濟法實質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史黎;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2 李敏娥;國家財政運行法治化的比較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3 童光法;股份有限公司監(jiān)事會制度研究[D];鄭州大學;2001年
4 楊濤;董事對公司債權人民事責任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2年
5 韓小平;公用征收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6 桂林;論環(huán)境管理中的公眾參與[D];蘇州大學;2002年
7 陳露;行政相對人的法律地位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2年
8 郭筆成;我國民事再審制度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9 段洪波;論環(huán)境權的倫理基礎[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3年
10 彭建國;中、日、美高等教育法幾個問題的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佟德志;;在憲政與民主之間——從2000年大選透析美國憲政的二元個性[J];學海;2008年05期
2 范婷婷;張子禮;;憲政視域下的我國選舉制度改革[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3 龍長安;高力克;;聯邦制、國家統(tǒng)一與兩種話語之爭——對近代中國聯邦制論爭的回顧與思考[J];安徽史學;2008年05期
4 趙春麗;;論和諧社會的政治制度根基——憲政民主[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5 金興華;經濟轉軌、政府定位與憲政民主[J];理論與現代化;2004年03期
6 葉長茂;;中國特色漸進式政治發(fā)展模式的目標探析[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2009年11期
7 周芳勤;王珉;;中國憲政民主政治發(fā)展特點初探[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8 張辰龍;“一國兩制”與香港的憲政民主[J];太平洋學報;1998年04期
9 姜建華;;突尼斯憲政民主聯盟治黨理政情況[J];理論參考;2002年08期
10 劉海濤;政治文明的憲政要義——以憲政民主制度為例[J];江漢論壇;2005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臧雷振;;比較視野下的國際社區(qū)參與實踐[A];2009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暨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2 張捷;;如此“憲政民主”[A];忘年交書簡二集[C];2010年
3 何強;;孫中山的憲政民主論及其價值[A];“辛亥革命與20世紀中華民族振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4 劉阿榮;;公民意識與民主政治的辯證發(fā)展:以臺灣為例[A];公民意識研究[C];2008年
5 石玉亭;曹聞民;;和諧社會建設與合作型政府治理模式的構建[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嚴泉;;從政治行動者角度看民國初年制憲失敗原因[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下)[C];2004年
7 辛巖;;談談提出“政治合法性”問題的含義[A];忘年交書簡五十封[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南方日報記者 謝苗楓;“中國媽”熱衷生“美國娃”[N];南方日報;2011年
2 駐德黑蘭記者 孫華;伊朗擬釋放一名美國人[N];文匯報;2010年
3 記者 楊晴川 潘云召;數百萬非法移民有望成為美國公民[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4 本報記者 劉墨;赴美生子之背后[N];中華工商時報;2010年
5 記者 嚴鋒 譚衛(wèi)兵;美凍結伊高官在美資產[N];新華每日電訊;2003年
6 記者 周之然 溫憲 莽九晨;朝鮮特赦非法入境美國公民[N];人民日報;2010年
7 湯本;美國公民和公民文化[N];南方日報;2007年
8 武瑾 熊筱偉;移民“夢想”何時圓[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9 唐志強;還要提防“自己人”,美發(fā)布恐怖形勢報告[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10 謝揚林;賣鏟子的校園淘金者[N];中國經營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韓慶娜;冷戰(zhàn)后美國對外軍事行動的動因研究[D];外交學院;2008年
2 蘇守波;美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琳琳;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李彬彬;美國公民持有武器權利的歷史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曹潤花;美國公民教育之評析[D];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4 葉頻;反思911恐怖襲擊以后的美國:公民自由與國家安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5 韓芳;試析美國府會戰(zhàn)爭權之爭[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衣曉龍;試論媒體外交在美國對華政策中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徐華明;論小布什時期的美國移民政策改革[D];復旦大學;2008年
8 魏運娟;政黨與移民的政治認同[D];南京大學;2011年
9 余凱;美國公民知情權及其保障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10 王守寶;論美國參與型政治文化形成和發(fā)展的原因[D];外交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9452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945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