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觀念的傳統(tǒng)與憲法
發(fā)布時間:2022-01-15 04:32
公民身份的概念在憲法學里簡潔地被定義為擁有一國國籍的人。我們的簡潔做法可能會導致可怕的簡單化和疏忽:因為對于西方的公民如此稱呼可能會一筆勾銷25個世紀的理念、實踐、革新;對于中國的公民如此定義也會忽視在我們的傳統(tǒng)上“臣民”和“民本”的思想,以及近代的先進知識分子們面臨從未有過的大變局而從傳統(tǒng)思想和西方的理念中截取所能夠使中國富強獨立的元素。 本文嘗試著對于中西不同的“公民”思想的傳統(tǒng)作一個勾勒。在本文看來,在西方的視野中,歷史上的城邦、帝國、城市、民族國家是獨立的個人在一定地域內(nèi)基于共享的觀念和文化而通過參與形成的政治共同體。其中既有對個人利益的強調(diào),也有對公共參與的重視,在不同的時代呈現(xiàn)出對于公民身份理論迥異的風格。近代以來,隨著主權觀的確立,個體與政治共同體的關系突出地表現(xiàn)為作為公民的個人與以代議制政府為標志的民族國家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將個人與國家連接在一起的公民資格通過規(guī)定權利義務規(guī)定著共同體成員之間的關系以及公共權力的邊界和行使方向,這些都促成了近代憲法的產(chǎn)生。 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自由人尚不曾擁有以尊重個人權利為核心特征的公民資格,F(xiàn)代公民資格概念在十七世紀才開...
【文章來源】: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引言
一、西方公民身份的傳統(tǒng)——從城邦到民族國家
二、美國憲法中的人民和公民
(一) 共和主義公民身份
(二) 自由主義公民身份
(三) 公民和“美國民族”
(四) 公民和憲法
三、從臣民走向公民
四、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 一組概念——人民、公民、國民、市民、居民
(二) 公民、民族、憲法
(三) 公民、啟蒙、憲法
尾論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從臣民意識向公民意識的轉變[J]. 劉澤華. 天津社會科學. 1991(04)
本文編號:3589907
【文章來源】: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引言
一、西方公民身份的傳統(tǒng)——從城邦到民族國家
二、美國憲法中的人民和公民
(一) 共和主義公民身份
(二) 自由主義公民身份
(三) 公民和“美國民族”
(四) 公民和憲法
三、從臣民走向公民
四、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 一組概念——人民、公民、國民、市民、居民
(二) 公民、民族、憲法
(三) 公民、啟蒙、憲法
尾論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從臣民意識向公民意識的轉變[J]. 劉澤華. 天津社會科學. 1991(04)
本文編號:35899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3589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