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部門法規(guī)范沖突的憲法調(diào)適
[Abstract]:The conflict of department law is not only caused by the overlapping of the adjustment scope of the branch law, but also by the deviation from the law principle of public law and private law, which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criminal law and the private law. In conflict cases regulated by departmental law, judges should distinguish the effects of various civil legal acts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and the principle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and the proper introduction of public law provisions in private law cases. In public law cases, the effect of the parties' acts of private law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ppropriate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order of public law.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a new era in which the socialist leg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forme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al adjustment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norms of departmental laws and regulations requires legislator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public law and private law on the basis of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public law and private law. Second,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judicial organ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spirit of the Constitution, implement the principles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make reasonable adjustments to the conflict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law norms in the course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w, such as judicial trial.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于改之,吳玉萍;刑、民沖突時的法律適用 以帥英騙保案為中心[J];法律適用;2005年10期
2 張翔;;基本權利沖突的規(guī)范結(jié)構與解決模式[J];法商研究;2006年04期
3 馬嶺;;憲法權利沖突與法律權利沖突之區(qū)別——兼與張翔博士商榷[J];法商研究;2006年06期
4 徐振東;;基本權利沖突認識的幾個誤區(qū)——兼與張翔博士、馬嶺教授商榷[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5 許中緣;;論違反公法規(guī)定對法律行為效力的影響——再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2條第5項[J];法商研究;2011年01期
6 李茂管;法學界關于公法與私法劃分問題的爭論[J];求是;1995年22期
7 周剛志;;論刑民沖突之憲法調(diào)適[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臺建林;[N];法制日報;2010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史際春;孫虹;;論“大民事”[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2 孫曉光;;從家庭本位到個人本位——古代法與近代私法主體之比較[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2期
3 何俊;;論合同詐騙罪[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2期
4 程乃勝;;何謂法理學——讀龐德的《法理學》(第一卷)[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2期
5 楊海坤;曾祥華;;行政過程的社會正當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6 何志鵬;;非社會契約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7 王慶廷;;法律的親情化求證——一個法理學的視角[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8 顏良偉;陳慰星;;侵權責任成立要件新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9 曹險峰;;羅馬法中的人格與人格權[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7年02期
10 申惠文;;駁民法憲法新同位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圣平;;宅基地轉(zhuǎn)讓糾紛個案的法律經(jīng)濟學[A];中國制度變遷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礎與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構建精神家園 提升文化軟實力——第五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呂家毅;;論檢察制度的憲政功能[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張黎明;楊國章;;從法秩序利益看檢察權的正當性[A];第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9年
5 袁雪;;無需法律的秩序——當代社會中非國家法存在的必要性與合理性探究[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6 朱富強;;兩類立法原則之評述:法理的基礎[A];2008年度(第六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下)[C];2008年
7 吳建斌;;科斯法律經(jīng)濟學本土化路徑重構[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8 劉茂林;;村民自治權之規(guī)范求證及解題[A];新農(nóng)村建設的制度保障[C];2005年
9 賈引獅;宋志國;;生態(tài)補償機制的生態(tài)經(jīng)濟學研究[A];第二屆生態(tài)補償機制建設與政策設計高級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夏勇;;中國憲法改革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從“改革憲法”到“憲政憲法”[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法治文明的承繼與融合”法律分論壇論文或提要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旅燕;論我國私有財產(chǎn)權的憲法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張玉堂;邊沁功利主義分析法學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薛磊;當代國際法中的承認制度[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陳玲;背信犯罪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吳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態(tài)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劉源;論我國犯罪構成結(jié)構之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謝銀玲;上市公司對外資敵意并購之反收購對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張磊;外交保護國際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李冠群;論國際私法系統(tǒng)視野下的最密切聯(lián)系原則[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屈怡;湖北省農(nóng)村勞動力轉(zhuǎn)移就業(yè)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我國農(nóng)業(yè)生態(tài)補償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3 廉靖;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我國農(nóng)村矛盾化解機制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4 董海寧;環(huán)境侵權損害賠償社會化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5 李穎;公司控制權配置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6 楊鵬章;非強制性環(huán)境行政執(zhí)法行為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7 安光;論我國公民受教育權的法律保護[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8 畢波;論行政調(diào)查[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9 周曉郁;論我國服務型政府的建構[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10 白璐;農(nóng)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行政法思考[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江,于春生,劉紹武,張涌濤,龍翼飛;專題研討:“先刑后民”司法原則問題研究[J];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2 曹士兵;我國法律對公司為其股東提供擔保的限制——司法對行政監(jiān)管的支持[J];法律適用;2003年05期
3 虞政平;公司可以為其股東提供擔!豆痉ā返60條第3款之解讀[J];法律適用;2003年07期
4 于改之,吳玉萍;刑、民沖突時的法律適用 以帥英騙保案為中心[J];法律適用;2005年10期
5 徐振東;憲法基本權利的民法效力[J];法商研究;2002年06期
6 張翔;;基本權利沖突的規(guī)范結(jié)構與解決模式[J];法商研究;2006年04期
7 孫鵬;;論違反強制性規(guī)定行為之效力——兼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2條第5項的理解與適用[J];法商研究;2006年05期
8 馬嶺;;憲法權利沖突與法律權利沖突之區(qū)別——兼與張翔博士商榷[J];法商研究;2006年06期
9 郝鐵川;權利沖突:一個不成為問題的問題[J];法學;2004年09期
10 許中緣;;禁止性規(guī)范對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的影響[J];法學;2010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佟志偉;張春和;;寬嚴相濟:立足于有效性與法治國之間的刑事政策[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2 王小鳥;行政強制執(zhí)行中的比例[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3 王明健;;比例原則在我國運用于憲法學的可行性初探[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4 褚曉琳;;論國際法上的風險預防原則[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5 徐玉紅;;行政法學中比例原則的法學原理體現(xiàn)[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6 余小為;;論比例原則在規(guī)范城管綜合行政執(zhí)法自由裁量權中的適用[J];法制與社會;2008年19期
7 李棟;張瑞娟;;比例原則與行政平衡論[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08年03期
8 張群;;談比例原則在我國行政法中的引進[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4期
9 江智明;;比例原則視野下的偵查程序分析[J];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10 王義云;;淺析比例原則在行政執(zhí)法中的適用[J];中國市場;2009年3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斌;;我國行政立法中之比例原則探析[A];2003年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自然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3年
2 王新艷;;公用征收征用的法律保留和比例性要求[A];財產(chǎn)權與行政法保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宋華琳;;營業(yè)自由及其限制——以藥店距離限制事件為楔子[A];財產(chǎn)權與行政法保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劉瑞璞;黎晶晶;;紙樣設計的比例原則和數(shù)字化實現(xiàn)[A];2005現(xiàn)代服裝紡織高科技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倪洪濤;;論法律保留對“校規(guī)”的適用邊界——從發(fā)表論文等與學位“掛鉤”談起[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6 肖澤晟;;公物管理行為之平等審查——以公園、景點門票收費中的合理差別與歧視為例[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7 蔣紅珍;;職業(yè)自由限制與比例原則適用——讀德國“藥房案”判決[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10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胡建淼;邢益精;;關于“公共利益”之探究[A];修憲之后的中國行政法——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宋雅芳;程雪陽;;論行政規(guī)劃變更的法律規(guī)制[A];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法律問題——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賀日開;;依法行政原則的現(xiàn)實解讀與困惑[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浙江省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 畢金剛 朱淼蛟;行政裁量須遵循比例原則[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0年
2 趙峰;稅法凸顯比例原則[N];中國稅務報;2003年
3 馮建平;比例原則在行政審判中的適用[N];江蘇法制報;2005年
4 李麗艷 董 衛(wèi);比例原則在行政審判中的適用[N];人民法院報;2003年
5 余凌云;攔車稽查違背比例原則[N];檢察日報;2007年
6 本報評論員 洪丹;比例原則與行政執(zhí)法沖動[N];南方日報;2008年
7 馬志強;公共政策的制定須遵守平等和比例原則[N];法制日報;2005年
8 徐建東;刑事訴訟中應設立訴訟比例原則[N];江蘇經(jīng)濟報;2005年
9 郝建臻 中國政法大學憲法與行政法學博士;行政行為應遵循比例原則[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09年
10 沈海平 祝連勇;羈押制度應符合人權保障原則[N];檢察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秀麗;論WTO法中的比例原則[D];廈門大學;2006年
2 王海燕;私有財產(chǎn)權限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3 徐繼強;憲法權利衡量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4 姜昕;公法上比例原則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5 秦策;刑事訴訟比例原則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6 黃忠;無效法律行為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7 陳百賢;論船舶污染損害賠償[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8 孫麗巖;授益行政行為及其法治化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9 馬方;任意偵查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10 王景斌;論行政權對私域的有限介入[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白倩倩;論國際投仲裁中的比例原則[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2 周穎;比例原則在美國法中的體現(xiàn)[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棟;論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D];山東大學;2010年
4 孫瀚;論比例原則及其在我國行政法上的借鑒[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5 魏厚玲;論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則[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6 張建新;論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D];鄭州大學;2004年
7 李婧;論我國行政審判中比例原則的適用[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永靈;論比例原則在我國司法審查中的適用[D];河南大學;2012年
9 喻文光;論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10 孔令滔;現(xiàn)代行政裁量與比例原則的適用[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4082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2408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