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源頭活水來——評韓大元主編《中國憲法學說史研究》
[Abstract]:Zhu Xi, a Confucian master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wrote a small poem called "watching Books with feelings," which said, "ask where the canal is clear, for there is a source of fresh water." If constitutional law wants to develop continuously, it also needs to find out the history. The history of constitutional jurisprudence is quite short. But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involved in constitutional jurisprudence are not new, they are even as old as human society. As a part of the civilization of human system, the emergenc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itution symbolize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of human being's self-understanding and human society'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China, as an ancient country, has experienced a drastic transformation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 in the past two hundred years, and the Constitution is one of the witnesses of this process. The theory of constitutional jurisprudence is accompanied by the emergence, dissemination and practice of constitutional thought.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法學院;武漢大學憲政與法治國家研究中心;
【分類號】:D921-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王人博;被創(chuàng)造的公共儀式——對七五憲法的閱讀與解釋[J];比較法研究;2005年03期
2 王飚;從《日本雜事詩》到《日本國志》——黃遵憲思想發(fā)展的一段軌跡[J];東岳論叢;2005年02期
3 劉榮剛;1982年憲法的制定過程及其歷史經(jīng)驗[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5年01期
4 鄒振環(huán);麥都思及其早期中文史地著述[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5 李長莉;;黃遵憲《日本國志》延遲行世原因解析[J];近代史研究;2006年02期
6 高全喜;;政治憲法學視野中的清帝《遜位詔書》[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11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潔;;西方兩種民主模式與我國民主制度的完善[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2 趙云梅;;論蘇聯(lián)解體的政治原因[J];安順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3 張凱;;城市社區(qū)中執(zhí)政黨權威的結構轉型[J];蚌埠黨校學報;2009年02期
4 張鷙遠;左建輝;李龍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選舉制度的路徑選擇[J];保定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5 朱力宇;熊侃;;過渡司法及其在原蘇聯(lián)、東歐國家的實踐[J];北方法學;2011年05期
6 楊倩茹;;淺談社會治理的視角下公民社會與民主化的關系[J];北方經(jīng)濟;2012年08期
7 陳明凡,宋衍濤;政治沖突與整合理論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J];北方論叢;2003年01期
8 柴德讓;;威權主義與民主轉型——基于東南亞國家的視角分析[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9 李力東;;從協(xié)商政治到協(xié)商民主——基于政治發(fā)展維度的思考[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10 胡鵬;;國家建設與民主化——兼對中國的初步分析[J];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炳輝;;權力控制與政府信息公開的困境[A];第四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2 謝慶奎;楊宏山;;信息全球化與意識形態(tài)創(chuàng)新[A];入世與政府先行[C];2002年
3 沈榮華;鐘偉軍;;論服務型政府的責任體系[A];服務型政府與和諧社會[C];2005年
4 謝振才;黃衛(wèi)平;;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完善黨執(zhí)政的政治基礎[A];服務型政府與和諧社會[C];2005年
5 彭宗超;李m:;;預算參與:地方預算改革的合法性危機及轉換[A];第二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曹正漢;;分散燒鍋爐——中國上下分治的威權體制及其穩(wěn)定機制[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趙自勇;;新加坡將會成為一個自由民主國家嗎?[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國家建構與政治文化”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8 徐湘林;;中國的轉型危機與國家治理:歷史比較的視角[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危機與轉機——對現(xiàn)實問題的歷史反思”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9年
9 施雪華;;改革開放30年中國共產(chǎn)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的理論探索[A];改革開放與理論創(chuàng)新——第二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文集[C];2008年
10 林震;;拉美和東亞現(xiàn)代化模式之比較[A];中國拉丁美洲史研究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暨“拉丁美洲現(xiàn)代化進程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慧勇;周恩來與“文革”后期中央行政體制的重新整合[D];南開大學;2010年
2 李振;延安《解放日報》中的性別與文學[D];南開大學;2010年
3 李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代表大會制度改革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4 沙占華;民生效率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劉達禹;國家控制與社會自主[D];吉林大學;2011年
6 董海浪;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董石桃;公民參與和民主發(fā)展[D];浙江大學;2011年
8 梁棟;當代中國政府執(zhí)行力的責任治理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9 孫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地方黨政關系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10 楊凱;教宗約翰·保羅二世對世界政治事務的積極介入及其原因[D];暨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沈申甬;中國式民主的適切性與有效性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王凱;由人格化到體制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鄒舒然;網(wǎng)絡傳播對我國公民社會構建的促進作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黃厚;伊斯蘭民主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張敏;美式民主與伊拉克戰(zhàn)后政治重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鄭寶明;韓國民主轉型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7 張亞偉;韓國憲政發(fā)展背景下的政府行政改革及對中國的啟示[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8 汪鳳敏;當代中國政黨制度權威的系統(tǒng)建構與重塑[D];河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賀安民;印度尼西亞政黨制度的嬗變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10 劉海濤;協(xié)商民主視角下農(nóng)村基層民主機制建設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高全喜;;格老秀斯與他的時代:自然法、海洋法權與國際法秩序[J];比較法研究;2008年04期
2 高全喜;;戰(zhàn)爭、革命與憲法[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3 喻大華;《清室優(yōu)待條件》新論─—兼探溥儀潛往東北的一個原因[J];近代史研究;1994年01期
4 常安;;“五族共和”憲政實踐新論[J];寧夏社會科學;2010年05期
5 韓殿棟;劉永文;陳立波;;民國初期傳媒關于袁世凱對藏政策的報道[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6 潘先林;;論“五族共和”思想的影響[J];云南社會科學;2006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褚宸舸;;中國憲法學說史研究的難題與對策[J];山東社會科學;2009年04期
2 鄭軍;;《中國憲法教學大綱》評介[J];政治與法律;1986年02期
3 ;法壇花絮[J];法學雜志;1987年01期
4 王軍風;顧盛中;;一部研究中國憲法經(jīng)濟制度的力作——讀《中國憲法經(jīng)濟制度》[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5 劉旺洪;屠振宇;嚴海良;;第三次會商:中國憲法學的范疇與方法——第三屆“中國憲法學基本范疇與方法”學術研討會綜述[J];金陵法律評論;2007年02期
6 Lynn T.White III;馬俊亞;;中國憲法的現(xiàn)狀[J];開放時代;2009年12期
7 業(yè)大總校憲法教研組;《中國憲法教程》(新編本)自測題[一][J];法律適用;1994年04期
8 董和平;;21世紀中國憲法學出路何在?[J];法學家;2000年03期
9 劉麗;董英;趙福榮;;淺論中國憲法的司法化進程[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10 陳云生;;我國憲法價值目標的階段性轉變與終極價值目標的確定——改革開放30年中國憲法的歷史性進步[J];新視野;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云生;;改革開放30年的中國憲法學[A];2008學術前沿論壇·科學發(fā)展:社會秩序與價值建構——紀念改革開放30年論文集(上卷)[C];2008年
2 趙曉耕;楊光;;董必武與1954年憲法[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輯)[C];2009年
3 韓大元;;中國憲法文本上“農(nóng)民”條款的規(guī)范分析——以農(nóng)民報考國家公務員權利為例[A];新農(nóng)村建設的制度保障[C];2005年
4 劉婧娟;;中國憲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石一日;;簡評《歐美邏輯學說史》[A];1995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5年
6 王士如;;從憲法到憲政的思考——立憲主義思想研究[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上)[C];2004年
7 蔣德海;;人大權威和法治文明[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上)[C];2004年
8 石文龍;;國家責任——中國憲法學新的理論支點[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7年
9 管華;;新中國憲法學研究的十大關鍵詞——以憲法學年會綜述和年度綜述為基礎的分析[A];道路·創(chuàng)新·發(fā)展——陜西省社會科學界第三屆(2009)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C];2009年
10 潘偉杰;;論憲法修改、憲政秩序與中國人權的發(fā)展方向[A];“‘人權入憲’與人權法制保障”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蔣安杰;“東方之光——新中國憲法的足跡”[N];法制日報;2010年
2 許崇德;我與中國憲法學[N];法制日報;2003年
3 吳兢;許崇德:見證中國憲法的發(fā)展[N];人民日報;2003年
4 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 劉茂林;中國憲法發(fā)展的趨勢及途徑[N];法制日報;2002年
5 鄧世豹;中國憲法民主的發(fā)展[N];法制日報;2002年
6 王麗麗;百年憲法研究的歷史起點[N];檢察日報;2008年
7 益多;達賴集團“備忘錄”之我見[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8 武華軍 王秀珈;第四屆“中國憲法學基本范疇與方法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召開[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9 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教師 傅達林;百年憲政呼喚共識和智慧[N];檢察日報;2008年
10 唐璨;社會變遷與中國憲法之治[N];法制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劉茂林;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憲法秩序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2 尹華容;憲法訴訟正當性研究[D];湘潭大學;2008年
3 陶永新;14-17世紀歐洲自然法思想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4 程乃勝;基督教文化與近代西方憲政理念[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5 魏琪;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程舫;論中國憲法文化的現(xiàn)代化[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2 施秀艷;基本人權原則在中國憲法中的嬗變[D];黑龍江大學;2010年
3 林毅;憲法訴訟問題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1年
4 唐芬;憲法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5 張東鋒;修憲:從回應政策需求到驅(qū)動制度轉型[D];中山大學;2006年
6 衣光鵬;論中國憲法學的基本范疇[D];山東大學;2008年
7 羅鑫;市管縣體制憲政改造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8 謝煒;中國憲法的憲政價值取向缺失及對策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田慧;論中國憲法平等權[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10 金福;中國憲法與人權[D];延邊大學;2000年
,本文編號:21830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2183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