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可以選擇適用嗎——與張千帆教授商榷
本文選題:憲法 + 法律適用 ; 參考:《政治與法律》2014年10期
【摘要】:認真地對待和實施憲法,并不意味著"普適性、明晰性、穩(wěn)定性和可實現性"可作為判斷憲法條款是否具有可直接適用性(即是否可作為合憲性審查依據)的標準,因為這些標準既不是"價值中立的",其本身的內涵亦是模糊和不確定的。此外,這些標準的采用將錯誤地否定憲法中的特定主體權利或義務條款、社會權條款、宣示性條款、政策性條款以及公民義務條款的直接適用性;诔晌膽椃ㄋ(guī)定內容的特殊性,判斷某一憲法內容或條款是否可作為合憲性判斷標準的惟一準則是"規(guī)范性"而非其他。
[Abstract]:Taking and enforcing constitutions seriously does not mean that "universality, clarity, stability and realizability" can be used as a criterion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constitutional provisions are directly applicable (i.e., as a basis for constitutionality review), Because these standards are neither value neutral, but also vague and uncertain. In addition, the adoption of these standards will wrongly deny the direct applicability of the specific subject rights or obligations clauses, social rights provisions, declarative provisions, policy clauses and civil obligations provisions in the Constitution. Based on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content stipulated in the written constitution, the only criterion to judge whether the content or provision of a constitution can be regarded as the criterion of constitutionality is "normative" rather than other criteria.
【作者單位】: 同濟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張翔;;論基本權利的防御權功能[J];法學家;2005年02期
2 童之偉;;《物權法(草案)》該如何通過憲法之門——評一封公開信引起的違憲與合憲之爭[J];法學;2006年03期
3 張千帆;憲法不應該規(guī)定什么[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4 張翔;基本權利的雙重性質[J];法學研究;2005年03期
5 張建軍;;論刑法明確性原則的相對性[J];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13年02期
6 張震;;“方言學!笔录u析——以我國憲法文本中普通話條款的規(guī)范分析為路徑[J];山東社會科學;2007年05期
7 胡錦光,秦奧蕾;論違憲主體[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8 張翔;;憲法學為什么要以憲法文本為中心?[J];浙江學刊;2006年03期
9 張千帆;;論憲法的選擇適用[J];中外法學;2012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乃勝;;何謂法理學——讀龐德的《法理學》(第一卷)[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2期
2 楊海坤;曾祥華;;行政過程的社會正當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3 田飛龍;;中國法治的現象解釋與理性展望[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4 張平;;法的核心要素之辯——以法律實證主義為中心[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5 王志剛;;當代中國初次分配正義原則的建構——基于約翰·羅默分配正義理論的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6 劉少軍;葉雨晴;;關于相對不起訴中引進特別程序的法律思考——以被不起訴人的權利救濟為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7 呂明;;現代律師制度功能新探[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8 王莉;美法兩國違憲審查制度之比較[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9 聶小明;;高職學生法律思維方式培養(yǎng)探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10 張翼翔;;試論我國弱者保護問題[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礎與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構建精神家園 提升文化軟實力——第五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呂家毅;;論檢察制度的憲政功能[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袁雪;;無需法律的秩序——當代社會中非國家法存在的必要性與合理性探究[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4 唐重振;;誰制造了“阿凡達”悲劇?——以廣西A縣強制拆遷為例[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劉茂林;;村民自治權之規(guī)范求證及解題[A];新農村建設的制度保障[C];2005年
6 劉婧娟;;中國憲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7 王天林;;公開被質疑的背后——對“鄧玉嬌事件”的憲政思考[A];第四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8 楊蓉;;基本權利體系模型假設——以“隱私權”為范例[A];第四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9 劉永;;隱私權是什么?[A];第四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10 賈引獅;宋志國;;生態(tài)補償機制的生態(tài)經濟學研究[A];第二屆生態(tài)補償機制建設與政策設計高級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旅燕;論我國私有財產權的憲法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張玉堂;邊沁功利主義分析法學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鄧繼好;程序正義理論在西方的歷史演進[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劉源;論我國犯罪構成結構之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謝銀玲;上市公司對外資敵意并購之反收購對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李冠群;論國際私法系統視野下的最密切聯系原則[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8 龍耀;國家保障與社會支持:中國高校學生生存路徑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9 魏曉東;銀行監(jiān)管權配置的法律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10 袁日新;經營者集中救濟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海寧;環(huán)境侵權損害賠償社會化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張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實質課稅主義[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仉義品;量能課稅原則視域下的《企業(yè)所得稅法》[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4 李穎;公司控制權配置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5 楊鵬章;非強制性環(huán)境行政執(zhí)法行為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6 安光;論我國公民受教育權的法律保護[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7 周曉郁;論我國服務型政府的建構[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8 趙華;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對外轉讓程序限制二題[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高中營;壟斷協議豁免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孫拉薩;網絡空間言論自由與隱私權的平衡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端明;普通話推廣的經濟學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2 張千帆;論憲法效力的界定及其對私法的影響[J];比較法研究;2004年02期
3 張千帆;;從憲法到憲政——司法審查制度比較研究[J];比較法研究;2008年01期
4 馬嶺;;關于違憲的幾個理論問題的探討[J];當代法學;1988年03期
5 胡錦光;;論憲法規(guī)范的構成要素[J];法學家;1998年04期
6 韓大元;論憲法規(guī)范的至上性[J];法學評論;1999年04期
7 童之偉;憲法實施靈活性的底線——再與郝鐵川先生商榷[J];法學;1997年05期
8 張千帆;憲法不應該規(guī)定什么[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9 王世濤;;憲法不應該規(guī)定公民的基本義務嗎?——與張千帆教授商榷[J];時代法學;2006年05期
10 強世功;;中國憲法中的不成文憲法——理解中國憲法的新視角[J];開放時代;2009年1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大元;;論憲法在法律體系建構中的地位與作用[J];學習與探索;2009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編號:18350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1835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