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憲法文化建設研究
本文選題:憲法 + 憲法文化 ; 參考:《沈陽師范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摘要】:憲法是一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基本法,集中體現(xiàn)著該國家和地區(qū)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特點以及本國家和地區(qū)政治力量對比關系,還能夠起到規(guī)定本國根本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公民權利義務等功能。憲法是社會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憲法文化是對孕育憲法立法原則及促進憲法成長發(fā)育的價值觀念和政治制度的總稱。憲法文化是一個集束性的概念,具有一系列社會功能和屬性。西方發(fā)達國家不僅具有相對完善的憲法制度體系,而且還相應地建立了較為先進的憲法文化體系。實踐證明,西方社會的憲法文化制度建設為鞏固憲法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憲法的立法宗旨發(fā)揮出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法治化社會建設的關鍵時期,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尊重憲法的主體地位,并以此作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途徑。無論是實施依法治國的根本國策,還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化建設,憲法的根本地位都不容動搖。在鞏固憲法主體地位的過程中,加強我國的憲法文化制度建設是必由之路,F(xiàn)階段我國憲法文化制度建設進程中主要存在著憲法理論研究不發(fā)達、公民憲法意識淡薄、憲法文化脫離社會文化體系、沒有形成穩(wěn)定制度等問題,嚴重影響到我國憲法文化體制建設的健康發(fā)展。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充分借鑒西方國家在憲法文化建設方面的經驗,采取提高憲法文化理論研究水平、強化公民憲法意識、將憲法文化建設納入社會主義文化體系建設總體之中等方法。
[Abstract]:The Constitution is the basic law of a country or region. It embodies the political, economic, ideological, cultural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ntry and region,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itical forces of the country and the region, and can also provide for the fundamental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country.Economic system, cultural system, civil rights and obligations and other functions.Constitution is a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social culture, but also an important cultural phenomenon.Constitutional culture is a general term for the values and political systems that give birth to the principles of constitutional legislation and promot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onstitutions.Constitutional culture is a cluster concept with a series of social functions and attributes.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not only have a relatively perfect constitutional system, but also set up a relatively advanced constitutional culture system.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constitutional cultural system in western society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consolidating the principal posi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realizing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of the constitution.At present,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the key perio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galized society.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has clearly proposed to respect the principal posi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regard it a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consolidate the socialist system.The fundamental status of the Constitution is unshakable, whether it is to implement the basic national policy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o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rule by law.In the process of consolidating the status of constitutional subject, it is the only wa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stitutional culture system in our country.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nstitutional culture system in our country, such as the underdevelopment of constitutional theory research, the weak consciousness of citizen's constitution, the separation of constitutional culture from social and cultural system, and the failure to form a stable system.It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nstitutional culture system in our country.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effectively, it is necessary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western countr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stitutional culture, to improve the research level of constitutional culture theory, and to strengthen citizens' constitutional consciousness.The construction of constitutional culture will be brought into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al system and other methods.
【學位授予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92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遠琪;網絡文化與先進文化的摩擦與融合[J];湖湘論壇;2002年03期
2 李保全;先進文化范式與先進文化建設[J];求實;2004年S3期
3 王志強;歐洲對文化概念的界定及文化理論發(fā)展[J];德國研究;2005年01期
4 丁曉麗;試論網絡文化的特征及網絡文化的建設[J];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5 鄭文寶;傳統(tǒng)文化與網絡文化的區(qū)別探略[J];理論探討;2005年03期
6 蔣兆雷;葉兵;;關于都市“萌文化”現(xiàn)象的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0年03期
7 陶鵬;;論社會主義網絡文化自覺的提升途徑[J];長春大學學報;2014年05期
8 趙傳珍;;文化作為整體生活方式內涵的多維解析[J];理論界;2013年06期
9 王迪;論行政文化范式的歷史變遷[J];唯實;2000年05期
10 解斌;;開放與寬容:文化全球化發(fā)展的內在訴求[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宋生貴;;發(fā)現(xiàn)優(yōu)勢 堅持創(chuàng)新 走向超越——再論民族藝術審美文化資源的利用與展示[A];論草原文化(第六輯)[C];2009年
2 ;視覺轉向的文化癥候[A];第三屆華中地區(qū)新聞與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論壇獲獎論文[C];2012年
3 白華;;全球化與文化求異語境下全球媒介的互動共生[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下冊)[C];2002年
4 袁瀟;風笑天;;改革開放30年我國青年流行文化與價值觀的變遷[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發(fā)展研究報告——第四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8)[C];2008年
5 金吾倫;;創(chuàng)新文化范式的建設重在組織學習[A];“青年科學家創(chuàng)新與社會條件支持系統(tǒng)”課題研究論文集[C];2006年
6 姜美玲;;從文化發(fā)展的視角看改革開放[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何志鈞 呂園園;經典重讀和文化消費的雙重取向[N];文藝報;2009年
2 向勇 歐陽天;網絡文化的辯證思維[N];中華讀書報;2011年
3 淮海工學院 尹德樹;西學東漸與中國文化自覺[N];光明日報;2012年
4 向昆 奚建武;網絡時代與網絡的社會文化價值[N];文匯報;2001年
5 李悅春;我們處于文化傳播時代[N];云南日報;2003年
6 ;網絡文化[N];河南日報;2002年
7 馬美莉;建設和諧文化要重視提高三種能力[N];臺州日報;2007年
8 孟威;網絡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的互動共生[N];中華新聞報;2007年
9 高琪;徐國源:為“大眾文化”編制定位地圖[N];蘇州日報;2012年
10 艾斐;以中國文化范式講好中國故事[N];中國文化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姜華;大眾文化理論的后現(xiàn)代轉向[D];黑龍江大學;2004年
2 賈明;現(xiàn)代性語境中的大眾文化[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3 陳曉慧;關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審視[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孫澤學;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文化建設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5 黃德先;文化途徑翻譯研究:爭議與回應[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楊斌;消費文化與中國20世紀90年代美術[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7 傅守祥;歡樂詩學:消費時代大眾文化的審美想像[D];浙江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樊瑩瑩;網絡文化的權力關系及其運作[D];吉林大學;2011年
2 閆勇;網絡文化的勃興與嬗變[D];鄭州大學;2002年
3 李華;我國文化軟實力視角下的話語體系重構[D];河南師范大學;2013年
4 葉俊松;大眾文化視閾下娛樂偶像的顛覆與解構[D];湖北大學;2014年
5 周廣申;大眾文化的審美特性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6 孫璐璐;消費時代大眾文化的審美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7 范穎;社會文化的網絡解構及其意義[D];吉林大學;2005年
8 余文娟;主體文化自覺:校園網文化建設范式[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9 張蕊;霍爾的大眾文化理論研究[D];山西大學;2013年
10 陸寓豐;街舞—大眾文化無聲的言說[D];南京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7360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1736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