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序言的歷史敘事
本文關鍵詞:憲法序言的歷史敘事
【摘要】:憲法的序言并非毫無意義,它實質上具有重大的政治和法律宣示功能,但卻被人們忽略了。新中國歷部憲法的序言都是從表述中國的近代歷史開始的。從其所傳達的意義來看,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由人民推動的革命史,而人民革命史則是以普遍史、進步史和向終極目的演化史的形態(tài)表現出來的現代史。從現代性的視角來看,憲法序言所隱含的以現代史形態(tài)展現的歷史和哲學基礎,實際上正是中國現代性問題的一個表現。
【作者單位】: 西南政法大學應用法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0AFX001)
【分類號】:D921
【正文快照】: 憲法序言的規(guī)定往往不受人重視,這不僅是由于在實踐當中憲法序言很難作為訴訟或判決的法律根據,還在于憲法序言更傾向于被認作是無甚意義的政治口號。在中國,缺乏憲法訴訟的實踐和思想上的過度意識形態(tài)化,使得中國憲法序言中有關“歷史”言說的重要性被忽略了。實際上,新中國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宗亮;;權利政治初論——方法、觀念與實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2 錢廣華;;走出黑格爾體系的迷宮——一個另類的解讀[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3 曾裕華;;論古希臘哲學研究方向的轉變[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4 程乃勝;;論法制現代化研究中的歷史哲學研究范式[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5 張飛;;施特勞斯自由教育思想與經典閱讀[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6 戴歡歡;;社會化小農在市場經濟中的意識現狀及成因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21期
7 洪曉楠;毛澤東藝術文化哲學思想體系初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8 歐陽躍峰;20世紀中國史學的論爭與發(fā)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9 劉旭東;吳原;;教育理論學術旨趣的實踐轉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10 楊元;從亞里士多德的《詩學》看文學與歷史的關系[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薛桂波;;科學精神與倫理精神[A];倫理視野下的社會發(fā)展——第17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黃裳裳;;理解“典型環(huán)境”觀念的理性基礎及多元視角[A];安徽文學論文集(第2集)[C];2004年
3 張彥麗;;“比較的”與“文化的”法研究——中、日、美學者圍繞中國“法”問題的論爭及其思想意義[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進:近現代東方與西方的歷史經驗”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增編)[C];2006年
4 萬俊人;;政治如何進入哲學[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前沿論叢(上卷)[C];2007年
5 何浩;;文學自主性30年及其與文化研究的論爭——孤獨者與道德公民的形象書寫[A];改革開放30年中國文學與文學批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關海庭;吳群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內涵及建設途徑探析[A];當代中國研究所第三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7 王敦輝;;“范跑跑”與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A];福建省社會學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何江江;;環(huán)境問題的制度意識成因解讀[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劉煥明;;試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要義[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上)[C];2007年
10 魯明軍;;前衛(wèi)性、正當性與合法性——當代中國實驗藝術的一個政治哲學命題[A];2006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饒傳平;論近代中國憲法中基本權利條款之演變(1908-1947)[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3 劉自學;論政治哲學范式的演進[D];南開大學;2010年
4 孫經國;從理想性政治哲學到現實性政治哲學[D];南開大學;2010年
5 李丹;中國族際政治整合的制度變遷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陳紅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現路徑[D];南開大學;2010年
7 陳豐;信訪制度成本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8 唐漢衛(wèi);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礎[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楊慶峰;技術作為目的[D];復旦大學;2003年
10 周麗;論近代自然法的產生[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沈申甬;中國式民主的適切性與有效性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吳玄;馬基雅維利與威尼斯城市共和國憲政[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趙國良;我國公眾參與環(huán)境影響評價立法現狀及問題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4 谷賤明;我國公民參與公共決策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觀探析[D];湘潭大學;2010年
6 李樹華;霍布斯與韓非的人性思想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軍圣;霍布斯的國家學說[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芳;非營利組織視角下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新模式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9 王曉冰;拆遷主導權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10 唐瑭;我國環(huán)境影響評價的法律監(jiān)督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文亮;全國黨史、革命史研究生學術研討會簡述[J];理論前沿;1993年13期
2 羅祖寧;百年珠海紅色史跡——珠海市革命史料陳列館布展解說詞(連載)[J];廣東黨史;2005年04期
3 石言;;《長汀人民革命史》簡評[J];黨史研究與教學;1990年03期
4 ;對否定我國近現代革命史錯誤思潮的評析[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1年06期
5 萬國敬;高凜;;淺析人權入憲與人權保障[J];萍鄉(xiāng)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5期
6 錢寧峰;;論憲法序言的裁判規(guī)范性[J];金陵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7 焦士雷;;論憲法序言的效力[J];企業(yè)導報;2010年09期
8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創(chuàng)新和繁榮法學理論[J];法學;1987年03期
9 鄭澄水;;《詔安革命史影冊》問世[J];黨史研究與教學;1990年06期
10 張鴻石,吳廣賢;把鄧小平理論引入革命史教學[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1999年Z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金錚;;向“新革命史”轉型——國家與社會視野下的中共革命史研究[A];社會史研究之一——中國社會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C];2009年
2 李立功;;現實的需要和歷史發(fā)展的必然[A];三晉文化研究會十年文存[C];1999年
3 周存誠;劉樹松;;中國少數民族革命史研究的豐碩成果——《全國少數民族革命史文集》代序[A];全國少數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4 羅倩;;憲法修改的兩個問題探討[A];2003年貴州省憲法法理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03年
5 張希希;;論活動教學理論的歷史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萇花榮;杜小軍;;城鄉(xiāng)二元經濟結構的歷史發(fā)展及當前的障礙作用[A];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04年學術年會“資本論與科學發(fā)展觀”論文集[C];2004年
7 胡聃;陳超;;現代環(huán)境審計發(fā)展趨勢與我國環(huán)境審計體系建設[A];2006年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2006學術年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機制創(chuàng)新與政策導向專輯[C];2006年
8 王玲;;北京古代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特點和《北京通史》前五卷內容構架[A];中國古都研究(第八輯)——中國古都學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C];1990年
9 李金國;;對《憲法》“序言”的修改建議[A];2003年貴州省憲法法理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03年
10 李發(fā)耀;;歷史發(fā)展中的貧困——從理性視角看貴州歷史[A];開發(fā)中的崛起——紀念貴州建省590周年學術討論會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龔書鐸;地方革命史研究的新成果[N];光明日報;2007年
2 記者 林永順;安陽革命史紀念館昨日開館[N];安陽日報;2010年
3 記者 梅華峰 通訊員 劉志成 李雙喜;《湖北近代革命史》出版發(fā)行[N];湖北日報;2007年
4 江蘇 云陽;徽章記載革命史[N];中國商報;2001年
5 記者 童凱 通訊員 孫亞維;泰州170年革命史一覽無余[N];泰州日報;2011年
6 馬敏;一幅革命歷史畫面[N];人民日報;2007年
7 記者 林世勛;邊區(qū)革命史研究會迎春座談[N];福建日報;2008年
8 崔波;革命史類博物館改陳處理的幾大關系[N];中國文物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王華蓉;我州開展“地方黨史、革命史進課堂”活動[N];楚雄日報(漢);2005年
10 通訊員 王智琦;建造一所上海市革命史料館[N];聯合時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靈強;十七年“革命歷史敘事”生成與建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2 聶露;論英國選舉制度[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付菠益;宣泄的儀式[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4 李愛萍;美國“國際教育”:歷史、理論與政策[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邊靜;華語電影中的同性戀話語[D];中國傳媒大學;2006年
6 李建新;知政權論[D];重慶大學;2007年
7 吳維銘;體操在我國中小學體育中的地位及歷史演變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8 常江;馬克思的歷史觀批判[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劉曉民;治之“理”與國之“勢”的相互掣肘[D];重慶大學;2007年
10 韓云波;唐代小說觀念與小說興起研究[D];四川大學;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梁茹茹;美國社區(qū)矯正制度的歷史發(fā)展及對我國的借鑒[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2 王宇恒;中醫(yī)骨傷科整復固定技術史論[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3 田志方;人格權擴張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4 李娜;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中精神教育分析與對策[D];大連海事大學;2006年
5 陳艷宇;多元文化教育的歷史發(fā)展與價值取向[D];西南大學;2006年
6 王子濤;論地理標志的概念[D];蘇州大學;2006年
7 吳穎;郊野公園規(guī)劃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8年
8 魏海群;美國三權分立制度的歷史發(fā)展及其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邊瑞瑞;論高等學校課程的歷史發(fā)展軌跡及其動因[D];蘭州大學;2006年
10 唐琳娜;我國女子大學歷史回顧與發(fā)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1975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119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