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民持有槍支權(quán)的憲法解釋
發(fā)布時間:2017-11-17 07:20
本文關(guān)鍵詞:美國公民持有槍支權(quán)的憲法解釋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持槍權(quán)利 憲法解釋
【摘要】:本文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和評析美國歷史上關(guān)于持有和攜帶槍支的判例。具體又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介紹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發(fā)生的“合眾國訴杰克米勒、弗蘭克雷頓”一案,該案通過對憲法第二修正案的嚴格解釋,確立了只有民兵集體才具有持有槍支的權(quán)利、而公民個人的持槍行為并不受憲法第二修正案保護的傳統(tǒng),該判例導致了后來長達半個多世紀對公民持有和攜帶槍支的嚴格限制。另一部分介紹具有歷史性轉(zhuǎn)折點的兩個判例:即哥倫比亞特區(qū)訴狄克?安東尼?赫勒一案和奧蒂斯?麥克唐納訴芝加哥市一案,前者通過的判決認為,根據(jù)美國國會于1791年通過的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說明美國公民持有和攜帶槍支是不可剝奪的憲法權(quán)利,美國公民有權(quán)在自身防衛(wèi)和打獵的用途情況下?lián)碛袠屩,該判決同時認為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qū)已經(jīng)實行三十二年的嚴格禁止手槍的法令違憲。后者就一起牽涉芝加哥禁槍令的案件作出裁決,,并以5票對4票同意擴大2008年赫勒一案的適用范圍,贊同美國每一個州、每一個市的民眾都享有持有槍支的憲法權(quán)利。通過這兩個案件遞進式的判決,擁有槍支成為公民的一項明確的權(quán)利,而且該權(quán)利的范圍也被擴大到美國全州。 本文的第二部分主要運用語義分析的方法,通過對憲法第二修正案核心詞匯語義的對比分析,并結(jié)合上述案例來推定“持有和攜帶武器”是否為一項個人權(quán)利。 行文的最后一部分將借助于上述的語義分析,從上述案件中分離出憲法解釋的不同方法,進而分析聯(lián)邦最高法院如何運用這些方法得出自己的判決結(jié)論。本文最終得出的結(jié)論是:美國公民持有槍支權(quán)利的歷史變化進程是由不同時期聯(lián)邦法院的憲法解釋進路造成的,本文進而將論述和分析這種對憲法解釋的不同進路對憲法解釋和適用的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D971.2;DD91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范進學;;美國憲法解釋方法之要素分析[J];北方法學;2011年01期
2 王蕾;;憲法解釋的“第三條道路”——伊利和德沃金的憲法解釋理論之比較[J];北方法學;2011年03期
3 苗連營;憲法解釋的功能、原則及其中國圖景[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4 鄭賢君;;憲法解釋是政治法律化的基本途徑——兼議司法釋憲的形式化特征[J];法學雜志;2006年01期
5 饒志靜;;原旨主義與美國憲法解釋理論的論爭[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6 饒志靜;;結(jié)構(gòu)解釋:美國憲法解釋實踐及其啟示[J];江西社會科學;2007年07期
7 周偉;憲法解釋中學說解釋、歷史解釋和先例解釋方法研究[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8 夏澤祥;;憲法解釋:一種拯救中國憲法權(quán)威性的方法——讀范進學教授著《憲法解釋的理論建構(gòu)》[J];法學論壇;2006年01期
9 韓大元;試論憲法解釋的效力[J];山東社會科學;2005年06期
10 夏澤祥,施嵩;何謂憲法解釋?[J];山東社會科學;2005年06期
本文編號:11952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1195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