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張高平叔侄強奸案訴訟問題的法理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10-04 07:25
本文關鍵詞:張輝、張高平叔侄強奸案訴訟問題的法理分析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經(jīng)濟的持續(xù)發(fā)展,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但是從近幾年被曝光的幾起冤假錯案來看,我國的司法實踐領域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許多地方亟需完善,比如如何改善律師的訴訟地位,發(fā)揮其在預防冤假錯案的作用;我國的相關立法不夠細致等。這些都引起了全社會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視,尤其是冤假錯案的發(fā)生,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最近,政法委、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都出臺了關于預防冤假錯案的意見?梢,如何更好的預防冤假錯案仍然是我國司法界要重點研討的課題。當然,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司法實踐部門一直都在研究我國冤假錯案發(fā)生的原因及其預防的措施,并且取得了一些理論成果,進行了一些相關改革。新《刑事訴訟法》的出臺就體現(xiàn)了我國在司法體制上的完善。本文是以浙江叔侄案為例,通過研究本案中反映出的種種問題,結(jié)合我國的國情,分析我國發(fā)生冤假錯案深層次的原因。從各個方面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改革意見,期望能對我國的司法制度改革帶來一點啟示。本文一共分為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浙江叔侄案的經(jīng)過以及關于本案的裁判理由,為后文以此案為例展開論述奠定了基礎。第二部分是結(jié)合本案對取證行為進行規(guī)范性分析,研究如何規(guī)范取證行為,提出完善刑訊逼供罪、強化取證過程中的人權保障意識、提高取證主體素質(zhì)等建議。第三部分對本案的刑事證明標準的立法標準進行解讀,探尋本案是否達到了證明標準,提出要從印證模式上和摒棄“口供中心主義”兩個方面來嚴格刑事證明標準。第四部分則是研究刑事疑案的處理原則,分析本案的處理方法,最后從公檢法、律師、社會三個角度提出冤案的防范建議。
【關鍵詞】:取證行為 證明標準 刑事疑案 處理原則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925.2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第1章 案例基本情況11-15
- 1.1 案情簡介11-13
- 1.2 裁判理由13-15
- 1.2.1 一審認定的事實以及裁判理由13
- 1.2.2 二審認定的事實以及裁判理由13
- 1.2.3 再審認定的事實以及裁判理由13-15
- 第2章 取證行為的規(guī)范化分析15-23
- 2.1 取證行為的立法解讀15-17
- 2.1.1 新刑事訴訟法對證據(jù)以及取證行為進行了修訂15-16
- 2.1.2 刑法和刑事訴訟法對違法取證行為進行了規(guī)定16-17
- 2.2 本案中取證行為的規(guī)范化分析17-19
- 2.2.1 取證主體合法17
- 2.2.2 取證行為的客體不符合法定形式17-18
- 2.2.3 取證程序不符合規(guī)范18-19
- 2.2.4 取證技術不具有科學性19
- 2.3 加強取證行為規(guī)范化的思考19-23
- 2.3.1 完善刑訊逼供罪19-20
- 2.3.2 強化取證過程中的人權保障20-21
- 2.3.3 提高取證主體的素質(zhì)21
- 2.3.4 提高偵查技術手段21-23
- 第3章 刑事案件裁判的證明標準23-29
- 3.1 刑事案件裁判證明標準的立法解讀23-24
- 3.2 本案裁判是否達到證明標準24-27
- 3.2.1 合理懷疑是否排除25-26
- 3.2.2 是否堅持“疑罪從無”26-27
- 3.3 對刑事證明活動規(guī)范化的思考27-29
- 3.3.1 將印證和自由心證證明模式相結(jié)合27-28
- 3.3.2 摒棄“口供中心主義”28-29
- 第4章 刑事疑案的處理29-36
- 4.1 刑事疑案的處理原則解讀29-31
- 4.1.1 堅持無罪推定,拋棄有罪推定29-30
- 4.1.2 堅持疑罪從無,拋棄疑罪從輕30
- 4.1.3 堅持司法獨立,淡化公檢法協(xié)作方式30-31
- 4.1.4 塑造法治權威主義,,拋棄司法工具主義31
- 4.2 本案處理所遵循的原則31-33
- 4.3 刑事疑案處理的規(guī)范化33-36
- 結(jié)語36-37
- 參考文獻37-39
- 致謝3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興良;錯案何以形成[J];公安學刊.浙江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5期
2 謝澍;;認真對待證據(jù)裁判——以張輝、張高平案為樣本的分析[J];東方法學;2013年03期
3 趙秉志;張偉珂;;刑訊逼供罪若干問題研究——以趙作!肮室鈿⑷恕痹┌笧橐暯荹J];南都學壇;2011年03期
4 徐克林;;獄偵特情:監(jiān)獄秘密偵查制度的理性回歸[J];河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5 陳瑞華;;留有余地的判決——一種值得反思的司法裁判方式[J];法學論壇;2010年04期
6 沈德詠;;樹立現(xiàn)代刑事司法觀念是正確實施刑事訴訟法的必由之路[J];人民司法;2012年11期
7 趙秉志;;冤錯案件防范中司法理念的變革[J];人民檢察;2013年17期
8 陳永生;;冤案的成因與制度防范——以趙作海案件為樣本的分析[J];政法論壇;2011年06期
9 龍宗智;;兩個證據(jù)規(guī)定的規(guī)范與執(zhí)行若干問題研究[J];中國法學;2010年06期
10 何家弘;;刑事錯判證明標準的名案解析[J];中國法學;2012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早報記者 鮑志恒;[N];東方早報;2011年
本文編號:9693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969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