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審判為中心”——沖破我國刑事訴訟制度發(fā)展瓶頸的改革
本文關鍵詞:“以審判為中心”——沖破我國刑事訴訟制度發(fā)展瓶頸的改革
更多相關文章: 以審判為中心 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 司法審查規(guī)則 直接言詞原則
【摘要】: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體制改革"的目標,這對于我國當前進入了瓶頸期的刑事訴訟制度的改革來說具有重大的全局意義,也是對我國刑事訴訟制度的一個根本性挑戰(zhàn)。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的改革,應當以司法公正為最終目標,在理解"以審判為中心"的核心內涵和基本要求的基礎上,認清并謹記改革所應解決的核心問題,轉變改革決策者與執(zhí)行者不科學的司法觀念,并且為實現(xiàn)"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這一宏觀而復雜的改革目標找準一個切入點,從作為刑事審判惟一依據(jù)的證據(jù)的取得與裁判這一動態(tài)角度完善我國刑事訴訟制度中的證據(jù)規(guī)則,從而落實改革目標的實現(xiàn)。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關鍵詞】: 以審判為中心 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 司法審查規(guī)則 直接言詞原則
【分類號】:D925.2
【正文快照】: 一、對我國刑事訴訟制度發(fā)展瓶頸的回應刑事訴訟制度以實現(xiàn)司法公正為最終目標,因此,針對任何一項刑事訴訟具體制度的改革均應當以有利于或者更有利于司法公正的實現(xiàn)為最終目標。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為《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王敏遠;;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問題初步研究[J];法律適用;2015年06期
2 顧永忠;;試論庭審中心主義[J];法律適用;2014年12期
3 陳光中;郭志媛;;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實施若干問題研究——以實證調查為視角[J];法學雜志;2014年09期
4 龍宗智;;強制偵查司法審查制度的完善[J];中國法學;2011年06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陳光中;;推進“以審判為中心”改革的幾個問題[N];人民法院報;2015年
2 王敏遠;;程序正義與實質正義辨析[N];人民法院報;2000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海燕;付奇藝;;刑事速裁程序的兩種模式——兼論我國刑事速裁程序的構建[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05期
2 胡江;張雷;;職務犯罪偵查預防非法取證工作機制研究[J];行政與法;2016年07期
3 張強;陳勇;熊皓;冉詩玉;;職務犯罪案件偵查預防非法取證制度研究[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年03期
4 孫遠;;偵審關系側面之審判中心主義的形式與實質[J];當代法學;2016年04期
5 王東海;;審判中心格局下刑事指控體系的構建[J];江漢學術;2016年04期
6 汪海燕;殷聞;;審判中心視閾下庭前會議功能探析[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03期
7 周青瑩;吳璨;;“庭審中心主義”下的偵訴審分工負責關系研究[J];嘉興學院學報;2016年04期
8 左衛(wèi)民;;審判如何成為中心:誤區(qū)與正道[J];法學;2016年06期
9 胡江;熊皓;張雷;;職務犯罪偵查預防非法取證工作機制研究[J];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年02期
10 楊曉靜;周曉武;;論“審判中心主義”下的審前程序控制——以“隱性超期羈押”為切入點[J];政法論叢;2016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徐玉;李召亮;;庭審中心主義芻論[J];山東審判;2014年02期
2 顧永忠;陳效;;中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發(fā)展研究報告(上)[J];中國司法;2013年01期
3 郭晶;;“逮捕實體化”之模式、危害及成因——“行政內控”與“訴訟制衡”之間的尖銳沖突[J];西部法學評論;2012年06期
4 汪建成;;刑事證據(jù)制度的重大變革及其展開[J];中國法學;2011年06期
5 龍宗智;;兩個證據(jù)規(guī)定的規(guī)范與執(zhí)行若干問題研究[J];中國法學;2010年06期
6 孫長永;強制偵查的法律控制與司法審查[J];現(xiàn)代法學;2005年05期
7 顧永忠,薛峰,張朝霞;日本近期刑事訴訟法的修改與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中國政法大學刑事法律中心赴日考察報告[J];比較法研究;2005年02期
8 孫長永;審判中心主義及其對刑事程序的影響[J];現(xiàn)代法學;1999年04期
9 龍宗智;;論配合制約原則的某些“負效應”及其防止[J];中外法學;1991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哲;;《澳門刑事訴訟制度論》評介[J];研究生法學;2002年01期
2 萬毅;刑事訴訟制度改革中的“底限正義”——對中國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理路的質評[J];政法論壇;2005年03期
3 孫祥生;韋開云;;關于完善我國刑事訴訟制度的思考[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4 左衛(wèi)民;;和諧社會背景下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J];人民檢察;2007年09期
5 馮軍;張蕊;;我國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宏觀思考[J];中國律師;2009年10期
6 左衛(wèi)民;;刑事訴訟制度變遷的實踐闡釋[J];中國法學;2011年02期
7 閻惠英;;論我國刑事訴訟制度在保護人權方面的不足[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2年07期
8 劉少軍;;刑事訴訟制度改革與刑事訴訟三個價值目標的實現(xiàn)[J];山東審判;1997年07期
9 楊聯(lián)華;;日本刑事訴訟制度發(fā)展變革的特點[J];外國法制史研究;2002年00期
10 羅秉成;;與友人論冤案及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書[J];清華法治論衡;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楊聯(lián)華;;日本刑事訴訟制度發(fā)展變革的特點[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20世紀外國司法制度的變革[C];2002年
2 張云波;;強制醫(yī)療程序的出臺背景及內容評析[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特別程序與檢察監(jiān)督[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羅欣邋王金貴;科學構建刑事訴訟制度要關注四點[N];檢察日報;2008年
2 羅欣;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科學構建刑事訴訟制度[N];檢察日報;2008年
3 西門西子;律師會見權推進訴訟制度改革[N];中國工商報;2003年
4 本報記者 鄧益輝;李清林:我國刑事訴訟制度的重大發(fā)展[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2年
5 本報記者 袁祥 曾毅;刑事訴訟制度:更完善更科學更文明[N];光明日報;2012年
6 毛東剛;關于公訴行為可訴性制度的探討[N];人民代表報;2007年
7 毛立軍;完善刑事訴訟制度 不斷促進社會和諧[N];人民政協(xié)報;2007年
8 ;我國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思考[N];人民法院報;2002年
9 建華;全國政協(xié)專題調研組來我省調研[N];青海日報;2007年
10 特約撰稿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編輯 唐仲江;從訴訟角度讀故事[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張愛軍;建國初期刑事訴訟制度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2 李春雷;清末民初刑事訴訟制度變革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3 陳健民;中國臺灣地區(qū)刑事訴訟制度之變革與前瞻[D];四川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刁愛清;臺灣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及其借鑒意義[D];蘇州大學;2005年
2 洪婷婷;唐代刑事訴訟制度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3 房露;南京國民政府的刑事訴訟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4 烏日樂格;元代刑事訴訟制度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6年
5 王凱;淺析羅馬刑法與刑事訴訟制度的演進及特點[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馬洪君;論戰(zhàn)時軍事刑事訴訟制度[D];吉林大學;2009年
7 衛(wèi)佳;論我國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的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4年
8 周鈺;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9 楊紅茹;我國未成年人刑事訴訟程序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10 梁雪倩;論我國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完善[D];遼寧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6825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682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