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訴案件刑事和解特別程序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23 10:00
刑事和解,作為一種制度在我國已經確立,使得司法實踐中的摸索得到了正名。刑事和解之“和合”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相契合,故而在國內外理論與實踐的相互推動下,司法實踐中刑事和解就已經在中國這片獨特的土壤中顯現(xiàn)出強大的生命力。它的出現(xiàn),無疑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沖突雙方的利益需求,使得司法機關獲得一系列的訴訟收益,并有助于社會關系的修復和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將成為解決刑事案件的最佳工具之一。然而,每種制度或政策的誕生都將面臨布滿荊棘的實踐道路,這中間會產生并伴隨著諸多問題。針對這次新刑訴法規(guī)定的公訴案件刑事和解特別程序,結合司法實踐為重點研究范圍,試圖排除刑事和解制度現(xiàn)存的一些立法問題以及司法實踐存在的阻力,以將對刑事和解制度的思考上升為一種理性預期,刑事案件在刑事和解制度的推動下,必將導致分流機制的多元化、刑罰的輕緩化和社會化。本文主體共分為以下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刑事和解立法現(xiàn)狀分析。當事人自行和解的不足;相關主體參與的缺失;公權力機關介入與否、介入的深度問題又將如何;監(jiān)督機制的缺失,誰來保障和解的公正進行和結果的自愿合法。第二部分,新刑訴法頒布后司法實踐中的困境。司法實踐中公權力機關的消極態(tài)度和不正常...
【文章來源】: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四川省
【文章頁數(shù)】: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刑事和解現(xiàn)存立法問題分析
1.1 適用規(guī)范不細、公權介入不明確
1.1.1 案件范圍不明確
1.1.2 公權力機關介入問題
1.2 相關主體參與的缺失
1.2.1 當事人自行和解的不足
1.2.2 缺乏公權力引導
1.2.3 社會相關人參與的缺失
1.3 缺少相應的監(jiān)督
第二章 刑事和解司法實踐現(xiàn)狀分析
2.1 部分公權力機關的積極性不高
2.2 權力濫用存在可能
2.3 和解協(xié)議效力及實踐問題分析
2.3.1 和解協(xié)議雙重效力
2.3.2 和解協(xié)議暴露的問題
第三章 公訴案件刑事和解特別程序的構想
3.1 細化適用條件,規(guī)范和解程序
3.1.1 細化適用條件,明確案件范圍
3.1.2 規(guī)范和解運行程序
3.2 吸納多方參與,優(yōu)化多元和解
3.2.1 域外理論之分析借鑒
3.2.2 因地制宜優(yōu)化多元和解
3.3 健全司法監(jiān)督及相關配套機制
3.3.1 檢察司法監(jiān)督
3.3.2 系統(tǒng)的社會監(jiān)管機制
3.4 和解協(xié)議相關處理的細化
3.4.1 民事部分處理
3.4.2 刑事部分走向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在學期間學術成果情況
作者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刑事訴訟法中檢察官客觀義務研究[J]. 韓旭. 南京大學法律評論. 2012(02)
[2]蘇州試行“刑事和解”[J]. 王全寶. 中國新聞周刊. 2012(13)
[3]從恢復性司法看刑事和解在我國的引入和應用[J]. 徐紅微. 法制與經濟(下旬). 2010(06)
[4]刑事和解:誤讀與澄清——以與恢復性司法比較為視角[J]. 張朝霞,謝財能. 法制與社會發(fā)展. 2010(01)
[5]我國刑事和解實施中的問題與相應實體、程序法完善[J]. 譚澤林,趙秋生. 政治與法律. 2009(09)
[6]中美社區(qū)矯正比較[J]. 任煥. 法制與社會. 2009(02)
[7]論刑事和解視野中的犯罪客體價值——對誤入歧途的刑事和解制度的批判[J]. 于志剛. 現(xiàn)代法學. 2009(01)
[8]公法契約觀視野下的刑事和解協(xié)議[J]. 張凌,李嬋媛. 政法論壇. 2008(06)
[9]我國刑事和解實證分析[J]. 宋英輝,郭云忠,李哲,羅海敏,何挺,馮詔鋒,王貞會. 中國法學. 2008(05)
[10]論和諧社會視野下的我國刑事和解制度[J]. 來君. 青海民族學院學報. 2008(02)
碩士論文
[1]中國刑事和解制度的瓶頸問題與程序設計[D]. 李劍書.中國政法大學 2010
[2]論被害人刑事實體處分權[D]. 殷凱樺.華東政法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155122
【文章來源】: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四川省
【文章頁數(shù)】: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刑事和解現(xiàn)存立法問題分析
1.1 適用規(guī)范不細、公權介入不明確
1.1.1 案件范圍不明確
1.1.2 公權力機關介入問題
1.2 相關主體參與的缺失
1.2.1 當事人自行和解的不足
1.2.2 缺乏公權力引導
1.2.3 社會相關人參與的缺失
1.3 缺少相應的監(jiān)督
第二章 刑事和解司法實踐現(xiàn)狀分析
2.1 部分公權力機關的積極性不高
2.2 權力濫用存在可能
2.3 和解協(xié)議效力及實踐問題分析
2.3.1 和解協(xié)議雙重效力
2.3.2 和解協(xié)議暴露的問題
第三章 公訴案件刑事和解特別程序的構想
3.1 細化適用條件,規(guī)范和解程序
3.1.1 細化適用條件,明確案件范圍
3.1.2 規(guī)范和解運行程序
3.2 吸納多方參與,優(yōu)化多元和解
3.2.1 域外理論之分析借鑒
3.2.2 因地制宜優(yōu)化多元和解
3.3 健全司法監(jiān)督及相關配套機制
3.3.1 檢察司法監(jiān)督
3.3.2 系統(tǒng)的社會監(jiān)管機制
3.4 和解協(xié)議相關處理的細化
3.4.1 民事部分處理
3.4.2 刑事部分走向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在學期間學術成果情況
作者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刑事訴訟法中檢察官客觀義務研究[J]. 韓旭. 南京大學法律評論. 2012(02)
[2]蘇州試行“刑事和解”[J]. 王全寶. 中國新聞周刊. 2012(13)
[3]從恢復性司法看刑事和解在我國的引入和應用[J]. 徐紅微. 法制與經濟(下旬). 2010(06)
[4]刑事和解:誤讀與澄清——以與恢復性司法比較為視角[J]. 張朝霞,謝財能. 法制與社會發(fā)展. 2010(01)
[5]我國刑事和解實施中的問題與相應實體、程序法完善[J]. 譚澤林,趙秋生. 政治與法律. 2009(09)
[6]中美社區(qū)矯正比較[J]. 任煥. 法制與社會. 2009(02)
[7]論刑事和解視野中的犯罪客體價值——對誤入歧途的刑事和解制度的批判[J]. 于志剛. 現(xiàn)代法學. 2009(01)
[8]公法契約觀視野下的刑事和解協(xié)議[J]. 張凌,李嬋媛. 政法論壇. 2008(06)
[9]我國刑事和解實證分析[J]. 宋英輝,郭云忠,李哲,羅海敏,何挺,馮詔鋒,王貞會. 中國法學. 2008(05)
[10]論和諧社會視野下的我國刑事和解制度[J]. 來君. 青海民族學院學報. 2008(02)
碩士論文
[1]中國刑事和解制度的瓶頸問題與程序設計[D]. 李劍書.中國政法大學 2010
[2]論被害人刑事實體處分權[D]. 殷凱樺.華東政法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1551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3155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