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訴訟法論文 >

新刑訴法視域下的刑事和解制度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8-08 19:12
【摘要】:刑事和解制度化是刑事和解必然的發(fā)展趨勢,也是刑事和解合法性的必然要求。修正后的刑事訴訟法雖然對刑事和解的適用范圍、適用條件、適用后果、適用階段以及和解方式等方面的內(nèi)容作了直接或間接的規(guī)定,但是其中有些規(guī)定并不盡科學和完善。因此,應在現(xiàn)有基礎上從實體和程序兩個方面對刑事和解制度予以進一步構建。
[Abstract]: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is not only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trend of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but also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legality of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Although the amended Criminal procedure Law has made direct or indirect provisions on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applicable conditions, applicable consequences, applicable stages and settlement methods of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some of the provisions are not scientific and perfect. Therefore, the system of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should be further constructed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entity and procedure.
【作者單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宋英輝;史立梅;郭云忠;孟軍;廖明;楊雄;;檢察機關適用刑事和解調(diào)研報告[J];當代法學;2009年03期

2 時延安;;刑事和解正當性之辨[J];東方法學;2010年03期

3 馬靜華;刑事和解的理論基礎及其在我國的制度構想[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4 于志剛;;論刑事和解視野中的犯罪客體價值——對誤入歧途的刑事和解制度的批判[J];現(xiàn)代法學;2009年01期

5 陳光中;彭東;王公義;樊崇義;左衛(wèi)民;李愛君;皇甫覺新;王丹;傅文魁;王金鳳;卞建林;李貴方;閔釤;王敏遠;熊秋紅;張建偉;鄒開紅;翁躍強;李建明;丁建勤;莊文生;周光權;龍宗智;田文昌;谷雄偉;葉青;周欣;甄貞;王洪祥;宋英輝;;刑事和解實證研究觀點擷錄[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姜濤;刑事程序分流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2 鄧建輝;刑事和解制度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志祥;張偉珂;;死刑案件中刑事和解的正當性探究[J];北方法學;2011年04期

2 陸詩忠;;恢復性司法“中國化”之制度抗衡問題研究[J];北方法學;2011年06期

3 王志祥;何恒攀;;論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圍[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4 史立梅;;刑事和解的程序建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5 湯道剛;;構建和諧社會要重視刑事當事人與相關利益人的關系平衡——倡導以人為本的刑事和解文化[J];北京社會科學;2006年S1期

6 劉東根;恢復性司法及其對我國刑事司法實踐的借鑒[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7 李綦通;;恢復性司法理念下我國刑事和解制度的構建[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8 李慧英,孫桂麗;談刑法對被害人的保護[J];中國煤炭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9 楊曉玲;楊曉燕;;刑事被害國家補償再思考[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10 程楊;;“慎刑慎殺”政策下的國家補償制度之價值分析[J];才智;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光駿;;關于刑事和解的幾個法律問題[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黃維智;;合意在刑事訴訟中的應用及其限制[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趙保民;;論“檢調(diào)對接”對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作用及其完善[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4 潘弘;陸晶晶;;國外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2輯)[C];2010年

5 藍藍;;刑事和解制度實施中的若干爭點[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qū)W術文庫》(中)[C];2011年

6 王立鋒;;論社區(qū)矯正中的犯罪人與被害人[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C];2006年

7 彭俊;;刑事被害人國家補償制度研究[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8 皮藝軍;;刑事一體化的方法論解析——對一個注釋范本的檢視[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9 田鵬輝;;構建我國刑事被害人社會保障制度之思考[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10 陳和華;;被害性的犯罪心理學分析[A];犯罪學論叢(第七卷)[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少林;被害人行為刑法意義之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薛靜麗;刑罰權的動態(tài)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董文蕙;犯罪被害人國家補償制度基本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4 劉耀彬;馬克思主義犯罪學思想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5 盛長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國際準則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6 吳淼;刑事被害人國家補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7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權力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8 劉仁文;刑事政策及其過程[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9 劉曉兵;刑事程序價值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10 康瑛;論減少死刑目標下的死刑適用[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曉冉;論重罪案件刑事和解[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樊耘昀;未成年人被害類型與保護性對策芻議[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宋熙;論暴力犯罪的被害預防[D];湘潭大學;2010年

4 付啊;社區(qū)矯正中被害人參與問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張朝華;刑事訴訟中被害人財產(chǎn)權益保障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學;2009年

6 陳華英;論刑事和解中的調(diào)解人[D];湘潭大學;2009年

7 李婷;刑事和解制度的法理思考[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珩;論刑事被害人權利的救濟[D];蘇州大學;2010年

9 汪曼喬;刑事被害人過錯責任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曹玉峰;刑事和解制度的價值及其適用[D];蘭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瑞華;;通過法律實現(xiàn)程序正義——薩默斯“程序價值”理論評析[J];北大法律評論;1998年01期

2 滋賀秀三;中國法文化的考察——以訴訟的形態(tài)為素材[J];比較法研究;1988年03期

3 范愉;淺談當代“非訴訟糾紛解決”的發(fā)展及其趨勢[J];比較法研究;2003年04期

4 張建偉;新法律經(jīng)濟學:理論流派與反思性評論[J];財經(jīng)研究;2000年09期

5 朱穎俐;私了協(xié)議法律效力的確認[J];當代法學;2003年07期

6 張旭;蔡一軍;;恢復性司法踐行理路探析——以歐洲的實踐為視角[J];當代法學;2007年04期

7 馬靜華;刑事和解的理論基礎及其在我國的制度構想[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8 陳興良;罪刑法定司法化研究[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9 陳曉明;;修復性司法——一種刑事司法的新模式[J];福建法學;2007年01期

10 馬靜華;羅寧;;西方刑事和解制度考略[J];福建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本報記者 蔣安杰;[N];法制日報;2005年

2 初殿清;[N];檢察日報;2007年

3 安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最高人民法院 奚瑋邋江顯和;[N];檢察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謝暉;中國古典法律解釋的哲學向度[D];山東大學;2005年

2 姚建龍;福利、懲罰與少年控制[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3 許道敏;民權刑法論[D];北京大學;2001年

4 童偉華;犯罪客體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5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6 吳立志;恢復性司法基本理念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殷凱樺;論被害人刑事實體處分權[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道霞;;民法視野下的刑事和解制度[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9年02期

2 馬秀娟;;刑事和解平衡觀[J];北京人民警察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3 吳林生;;刑事和解與罪刑法定原則的契合性[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4 齊曉玉;夏苗;;刑事和解的現(xiàn)狀、困境與出路[J];華商;2008年16期

5 謝鵬;;淺析刑事和解理念對辯訴交易制度的啟示——以被害人為視角[J];法學論壇;2006年04期

6 陸廣泉;劉慶;;刑事和解制度之探析[J];法制與社會;2009年27期

7 秦波;嚴雪梅;;恢復性司法的缺失分析和理念辨析[J];金卡工程(經(jīng)濟與法);2010年08期

8 宋鎮(zhèn)藤;傅文魁;孫輝;陳龍;馮仁強;謝佑平;陳衛(wèi)東;;刑事和解的配套措施[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9 湯道剛;;保障刑事被害人的優(yōu)化選擇——倡導刑事和解的犯罪學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8年15期

10 何新泰;;刑事和解的立法根據(jù)與程序要求[J];人民檢察;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立新;龔瑞;;理念、制度——和諧社會構建中的少年司法之走向[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C];2006年

2 趙明;;充分發(fā)揮西部旅游資源的優(yōu)勢,使西部旅游成為高品位的特色之旅[A];區(qū)域旅游開發(fā)與黔中旅游經(jīng)濟發(fā)展[C];2000年

3 張愛英;施余兵;李文娟;;論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及其質(zhì)量監(jiān)控體系的完善[A];2010北京高教學會高職研究會學術年會“金商祺”杯優(yōu)秀論文專輯[C];2010年

4 陳世民;;淺談現(xiàn)代高等醫(yī)學教育的實驗教學理念[A];中國生理學會論文匯編2004年第五期[C];2004年

5 潘云錄;;淺談生態(tài)園林與植物保護[A];河南風景園林——學術論文集(第三期)[C];2005年

6 施源;周麗亞;;理念、方法與分析框架——從深圳實踐論近期建設規(guī)劃的評估方法[A];規(guī)劃50年——2006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7 鄭祖安;陳元;;放療體位固定技術理念的探討[A];湖北省抗癌協(xié)會、湖北醫(yī)學會腫瘤分會第十七屆腫瘤學術大會(2007)論文資料匯編[C];2007年

8 陳紅;;學術期刊的理念、宗旨與發(fā)展戰(zhàn)略[A];第五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wǎng)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王鳳潔;李良;張丹陽;唐麗華;;計算機與“結構”統(tǒng)帥《化學》理念[A];第九屆全國計算(機)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孫艷云;;淺談康百萬莊園的建筑特點[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7卷)[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評論員 李堅;堅守正義理念 刑事和解可期[N];東莞日報;2009年

2 記者 李寧 孫敏堅;對刑事和解制度進行立法[N];湖南日報;2009年

3 通訊員 張寧;天津適用刑事和解機制辦案415件[N];檢察日報;2010年

4 常州市武進區(qū)檢察院 熊彬 蔣曉棟;檢調(diào)對接下刑事和解的選擇[N];江蘇法制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阮占江 趙文明 本報通訊員 譚麗霞;“三位一體”刑事和解透明高效[N];法制日報;2011年

6 王風浪 王金寶;淺談公訴環(huán)節(jié)的刑事和解[N];西部法制報;2008年

7 記者 李松 黃潔;刑事和解不是“花錢買刑”[N];法制日報;2008年

8 李松 黃潔;刑事和解不是“花錢買刑”[N];貴陽日報;2008年

9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方工;刑事和解應注意糾偏[N];檢察日報;2008年

10 毛建華;刑事和解須堅持四項原則[N];法治快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廣明;理念與上帝[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王有升;理念的力量[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錢海紅;媒介公共關系的理念與運作模式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4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5 吳富麗;刑法謙抑實現(xiàn)論綱[D];吉林大學;2007年

6 周宏芬;教育正義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7 曹梅娟;高等護理教育質(zhì)量標準構建的理念和策略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7年

8 馬莉;運動技術理念的隱喻與詮釋[D];北京體育大學;2005年

9 段俊霞;我國中小學社會科課程統(tǒng)整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10 王維國;公共性理念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及其困境[D];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牛新新;淺析我國刑事和解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2 王利飛;刑事和解模式研究[D];廣東商學院;2010年

3 劉紅星;刑事和解之中國化道路[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4 王瑩;論我國刑事和解制度的構建[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5 白壘寧;論我國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的構建[D];燕山大學;2010年

6 郭秀錦;刑事和解程序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7 劉夢然;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8 楊森;我國刑事和解制度構建若干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9 王靜;論我國刑事和解制度之構建[D];黑龍江大學;2010年

10 劉曉東;刑事實體法視野下的刑事和解[D];黑龍江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217277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217277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b07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