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國偵查階段法律援助的缺陷與完善
[Abstract]:The legal aid in investigation stag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tect the 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riminal suspects. The typical countries under the rule of law in foreign countries provide legal aid to suspects in different ways in the investigation stage, many of which are worthy of our country's reference. The criminal legal aid system of our country has a short history. The legal Aid regulations of 2003 and related judicial documents have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 the legal aid system in the investigation stage, but it has not been implemented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The new Criminal procedure Law formally establishes the legal aid system in the investigation stage with the high degree of basic law,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foreseeable defect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legal aid in the investigation stag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riminal procedure Law, it is necessary to interpret and perfect the legislative provisions more deeply.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朱昆;;美國法律援助制度[J];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2 孫建;;美國法律援助制度考察[J];中國司法;2007年07期
3 王軍益;;美國法律援助制度簡況及啟示[J];中國司法;2011年02期
4 高貞;;關于加強和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幾點思考[J];中國司法;2011年06期
5 任舒澤;張榮芳;;簡述法國法律援助制度——兼論對我國的借鑒作用[J];法國研究;2005年02期
6 楊宇冠;趙珊珊;;刑事錯案的預防與補救[J];甘肅社會科學;2010年05期
7 許冷;侯子峰;;關于新《刑事訴訟法》法律援助規(guī)定的思考[J];中國司法;2012年06期
8 高貞;李發(fā)富;竺靈英;郭燦霞;黃河;余佳;;英國法律援助制度及借鑒意義[J];中國司法;2012年02期
9 李天忠;徐瓊;;構建我國法律援助律師值班制度[J];中國司法;2011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學寬;郭志遠;;反傳聞規(guī)則對我國刑事審判方式改革的啟示[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1期
2 鄭好;;比較法視野下的監(jiān)聽立法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3 孫軍;;對我國刑事拘留制度的再解讀[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4 李穎紅;論我國刑事證人依法作證的權利及其保護[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5 曹曉東;張清;;淺議偵查階段的司法審查制度[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6 丁德春;;中日辯護制度比較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7 劉大元;;新農(nóng)村建設中刑事法律援助的現(xiàn)狀及對策[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8 尚華;中外刑事簡易程序之比較[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9 陳海平;;偵查階段律師幫助:制度價值、國際標準與域外經(jīng)驗[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吳璇;;對我國法律援助模式的探討[J];保定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潘峰;;論我國律師介入偵查階段的困境與出路[A];使命與發(fā)展——第四屆西部律師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施娟;;羈押必要性審查的理解與適用[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強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執(zhí)行[C];2012年
3 邵暉;;中國檢察制度內部組織建設與檢察權合理配置[A];第九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法治思維與優(yōu)化檢察權配置[C];2013年
4 程維;;“米蘭達警告”的昨天、今天和明天[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20世紀外國司法制度的變革[C];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進德;協(xié)商性司法在西方的興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李長坤;刑事涉案財物處理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陳瑩瑩;刑事檢察監(jiān)督的程序化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4 李健;論法官的主體性[D];復旦大學;2011年
5 陳海平;死刑案件審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6 吳鋒;刑事立案監(jiān)督權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李影;中國警察刑事職權配置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郭爍;刑事強制措施的體系及其適用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9 鄭旭;刑事證據(jù)規(guī)則[D];中國政法大學;2000年
10 羅國良;論證據(jù)與定罪[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波;刑事人身檢查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2 張慶立;檢察機關死刑核準程序參與機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鄭菲;試論我國司法鑒定人的訴訟地位[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阮露玫;論審查起訴階段犯罪嫌疑人知情權[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周偉;審判委員會議案機制中證據(jù)規(guī)則的適用[D];湘潭大學;2010年
6 張鵬翔;刑事證據(jù)保全制度研究[D];湘潭大學;2009年
7 潘俊;當前公安機關技術偵察法律規(guī)制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D];蘇州大學;2010年
8 曹玉峰;刑事和解制度的價值及其適用[D];蘭州大學;2010年
9 厲雷;論檢察機關對死刑二審案件的法律監(jiān)督[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王晶;刑事缺席審判制度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宮曉冰;美國法律援助制度簡介[J];中國司法;2005年10期
2 高貞;;法律援助:我們應當為之奮斗的事業(yè)[J];中國司法;2010年08期
3 鄒國祥;;論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J];法學雜志;2009年11期
4 顧永忠;;關于加強死刑案件辯護的若干問題[J];法學家;2006年04期
5 熊秋紅;從刑事司法國際標準的角度看我國刑事辯護制度[J];法學評論;1998年02期
6 周國均;控、辯平衡與保障律師的訴訟權利[J];法學研究;1998年01期
7 陳衛(wèi)東,劉計劃,程雷;法國刑事訴訟法改革的新進展——中國人民大學訴訟制度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赴歐洲考察報告之一[J];人民檢察;2004年10期
8 王進喜;;律師職業(yè)秘密問題研究[J];訴訟法論叢;1999年00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恒;劉蕾;;刑事訴訟中法律援助的意義[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年05期
2 白仲清;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國的確立[J];理論界;1998年02期
3 衛(wèi)民;中國法律援助制度簡介[J];中國殘疾人;1998年01期
4 紅蓮;童正;;為弱勢群體撐起法律的保護傘——上海加快法律援助地方立法進程[J];上海人大月刊;2004年11期
5 郭俊寶,劉秋菊;法律援助受理代理制的實踐與完善[J];中國司法;2005年10期
6 陳麗平;;讓法律援助之光普照每一位弱者[J];今日中國(中文版);2006年03期
7 ;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為契機 加快推進法律援助事業(yè)的發(fā)展[J];中國司法;2008年01期
8 胡虎林;;擴大法律援助范圍的調研與實踐[J];中國司法;2008年03期
9 劉英團;;法律援助的“希望工程”[J];時代風采;2008年09期
10 邢軍霞;;關于法律援助事業(yè)發(fā)展的幾點思考[J];中國司法;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汪海燕;;論偵查人員的理性思維[A];法律邏輯與法律思維——第十七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交流論文[C];2009年
2 周維平;馬明亮;;論“辦案說明”在刑事審判中的運用——以刑事判決書為樣本的考察[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3 張倩;;辯護人量刑建議問題研究——內外結合充分發(fā)揮辯護人的量刑辯護職能[A];第三屆西部律師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胡從舜;;辯護人的心理初探[A];全國第六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7年
5 康文虎;;淺談法醫(yī)出庭思路[A];中國法醫(yī)學會全國第十一次法醫(yī)臨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王淑娟;;淺析刑事訴訟法控辯平等對抗理念與原則[A];第四屆中國律師論壇百篇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7 葉景山;;偵查人員應具備的心理品質調查[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8 樂國安;李安;;獎懲機制與錯案形成的心理學分析(摘要)[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司爾瑪·豪斯爾,77歲 老兵的辯護人[A];首屆中國老年人才論壇論文集[C];2005年
10 徐旅;;偵查行為學初探[A];行為法學在中國的崛起[C];199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明耀 朱家春 盧葉青;蘇州吳中:認罪輕案辦理程序試點報告[N];檢察日報;2009年
2 葉紅 洪峰;揭出“電老鼠”的“貓膩”[N];檢察日報;2008年
3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 王元;制作訊問錄像中的幾個問題[N];今日信息報;2008年
4 北京市大興區(qū)人民檢察院 王秋杰;有關偵查人員出庭作證的四個問題[N];檢察日報;2011年
5 本報通訊員 郝寧;逼供?一切還要靠證據(jù)說話[N];檢察日報;2011年
6 周家杰 黃芳;偵查人員適應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的兩個轉變[N];江蘇法制報;2007年
7 李奮飛;“案件告破立即表彰”的做法欠妥[N];檢察日報;2006年
8 記者 余建華;浙江高院開庭審理死刑二審案公安偵查人員首次出庭作證[N];人民法院報;2006年
9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qū)人民檢察院 吳艷麗邋江蘇省揚州市人民檢察院 徐曉紅;刑事訴訟中的“情況說明”應歸屬證人證言[N];檢察日報;2008年
10 淮安市淮陰區(qū)檢察院 周海波;刑訊逼供產(chǎn)生原因之我見[N];江蘇法制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龍環(huán);秘密偵查中的取證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2 蔣開富;偵查策略正當性原理[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3 李宜光;兩岸律師辯護制度之比較[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4 馬方;任意偵查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5 謝佳芬;刑事辯護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6 邱庭彪;刑事偵查中電話監(jiān)聽、視聽監(jiān)控問題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7 李昌盛;論對抗式刑事審判[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8 趙洪芳;法庭話語、權力與策略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9 李詩芳;法庭話語的人際意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林則奘;臺灣非法證據(jù)效力控制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張玲;國外法律援助制度比較研究[D];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2 胡一u&;以受援人為核心的法律援助制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3 婁麗娟;“律師偽證罪”存廢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4 尹茂平;中國內地與香港特區(qū)法律援助制度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5 康秋實;公眾參與法律援助制度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6 陳思;我國農(nóng)村法律援助制度探討[D];湘潭大學;2010年
7 沈英姿;我國法律援助制度運行現(xiàn)狀及其思考[D];暨南大學;2011年
8 王楠楠;法律援助制度的困境及完善[D];暨南大學;2011年
9 阿勒騰巴根;完善內蒙古法律援助制度的思考[D];內蒙古大學;2011年
10 朱睿;關于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的思考[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1608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2160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