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訴訟法論文 >

我國證據(jù)分類制度的功能反思——以刑事訴訟為中心的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4-24 04:11

  本文選題:證據(jù)分類 + 刑事訴訟 ; 參考:《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03期


【摘要】:我國證據(jù)分類制度諸多難以解答的疑問要求理論分析的視角從"制度邏輯"轉(zhuǎn)向"制度功能"。限制證據(jù)能力、排除不屬于法定證據(jù)種類的證據(jù)材料,一直被認為是我國證據(jù)分類制度的法律功能,但是這種理論上預設的功能在司法實踐中從來沒有實現(xiàn)過。受偵查中心主義和偵查案卷審判模式的影響,證據(jù)分類制度實際上發(fā)揮著"強化偵查案卷證據(jù)能力"的功能。因此,建議從審判視角重新定義證據(jù)種類,以司法解釋方式限縮偵查案卷在審判中的使用,逐步實現(xiàn)我國證據(jù)分類制度從"強化證據(jù)能力"轉(zhuǎn)向"限制證據(jù)能力"的功能歸位。
[Abstract]:Many difficult questions in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evidence in our country require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o change from "institutional logic" to "institutional function". The restriction of evidence ability and the exclusion of evidence materials which are not legal evidence types have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the legal function of the evidence classifica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but this kind of theoretical presupposition function has never been realized in judicial practice. Influenced by the centralism of investigation and the trial mode of investigation file,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evidence actually plays the function of "strengthening the ability of evidence in investigation file".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o redefine the types of evid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ial, limit the use of investigation files in the trial by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and gradually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strengthening the ability of evidence" to "restricting the ability of evidence" in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evidence in our country.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0JJD820011)
【分類號】:D925.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陳瑞華;;證據(jù)的概念與法定種類[J];法律適用;2012年01期

2 裴蒼齡;論證據(jù)的種類[J];法學研究;2003年05期

3 龍宗智;證據(jù)分類制度及其改革[J];法學研究;2005年05期

4 陳瑞華;;案卷筆錄中心主義——對中國刑事審判方式的重新考察[J];法學研究;2006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益紅;;庭審形式化原因探討——從案卷筆錄中心主義的角度分析[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2 趙信會;秦小雅;;中立證人觀與民事證人評價制度的建構(gòu)[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3 高一飛;林國強;;論《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證據(jù)部分[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2年01期

4 何雪;;關(guān)于被害人陳述制度的完善[J];重慶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5 文庭婷;王萬宇;;論電子證據(jù)的種類歸屬[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年Z1期

6 段志凌;王偉奇;;辯護權(quán)與公訴權(quán)在刑事訴訟中的互動關(guān)系[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7 胡永軍;;論刑事訴訟基本原則在訴訟程序中的體現(xiàn)[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1年08期

8 林喜芬;;我國刑事審級制度功能考辯與變遷改良[J];東方法學;2009年05期

9 李昌盛;;刑事庭審的中國模式:教化型庭審[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10 艾佳慧;;刑事訴訟的制度變遷與理論發(fā)展——從《刑事訴訟的中國模式》切入[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陳焰;林寧燁;;自偵案件適用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的難題與出路[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證據(jù)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2 魏治文;;否定之否定:刑事案卷移送制度改革的輪回[A];建設公平正義社會與刑事法律適用問題研究-全國法院第24屆學術(shù)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上冊)[C];2012年

3 陳盎然;李琛;;并不僅僅是“接力賽”——刑事法官閱卷行為的觀察、反思與展望[A];建設公平正義社會與刑事法律適用問題研究-全國法院第24屆學術(shù)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上冊)[C];2012年

4 文正橋;;論刑事審判中的人權(quán)保障[A];當代法學論壇(2007年第3輯)[C];2007年

5 李琛;;走出錢穆制度陷阱:刑事法官閱卷“接力賽”引發(fā)的追問與反思[A];全國法院第25屆學術(shù)討論會獲獎論文集:公正司法與行政法實施問題研究(上冊)[C];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貴揚;刑事訴訟中被害人權(quán)利探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陳海平;死刑案件審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3 張首先;生態(tài)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4 王洪偉;證券犯罪論[D];吉林大學;2004年

5 何邦武;刑事傳聞規(guī)則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6 江顯和;刑事認證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7 唐曉東;投資視角下城市公用企業(yè)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8 上官劍;大學超越論[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9 李昌盛;論對抗式刑事審判[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10 趙琳琳;刑事冤案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軍;偵查權(quán)下沉之檢察監(jiān)督制約模式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賈立麗;我國刑事訴訟“情況說明”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張紅;論刑事證據(jù)種類體系的重構(gòu)[D];蘇州大學;2010年

4 陽益洲;職務犯罪案件批捕權(quán)上提一級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5 賀建勇;試論我國民事訴訟視聽資料證據(jù)效力[D];南昌大學;2011年

6 唐迎弟;刑事訴訟翻供問題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7 馬登高;論不得強迫自證其罪的權(quán)利[D];山東大學;2010年

8 李媛;論手機短信證據(jù)在民事訴訟中的適用[D];西北大學;2011年

9 趙瑞敏;對刑事二審發(fā)回重審的反思[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10 謝瓊;刑事案卷移送制度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裴蒼齡;論證據(jù)的種類[J];法學研究;2003年05期

2 龍宗智;證據(jù)分類制度及其改革[J];法學研究;2005年05期

3 陳瑞華;;案卷筆錄中心主義——對中國刑事審判方式的重新考察[J];法學研究;2006年04期

4 劉惠修;刑訴法“視聽資料”應修改為“音像、電子資料”[J];人民檢察;2004年12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王友明;[N];人民法院報;2002年

2 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 導師 陳衛(wèi)東;[N];人民法院報;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富成;;刑事證據(jù)分類新探——兼論靜態(tài)證據(jù)與動態(tài)證據(jù)[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3年03期

2 吳磊;;關(guān)于證據(jù)分類問題[J];法律學習與研究;1989年06期

3 章軍,唐仲清;簡論證據(jù)分類[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4 龍宗智;證據(jù)分類制度及其改革[J];法學研究;2005年05期

5 郝宏奎;劉靜坤;;美國的實踐導向型證據(jù)分類法及啟示[J];證據(jù)學論壇;2010年00期

6 呂強;張彥,

本文編號:179507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susongfa/179507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e41b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