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法典采納區(qū)分原則的背景及其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1-12-21 22:44
<正>民法中的"區(qū)分原則"是筆者提出來的,從1999年發(fā)表區(qū)分原則的論文以來,①筆者一直堅持區(qū)分原則的法理。2007年,物權法立法采納了區(qū)分原則,規(guī)定于《物權法》第15條。現在,《民法典》第215條繼續(xù)采納了區(qū)分原則。司法實踐中,如果不會使用區(qū)分原則,那作出的裁判就有可能不僅違背了當事人的意思,也違背了法律的公平、正義。
【文章來源】:法治研究. 2020,(04)CSSCI
【文章頁數】:13 頁
【文章目錄】:
一、北京市物權法第一案帶來的法理思考
(一)基本案情
(二)法理思考
1.“無權處分”問題
2. 不動產合同不登記不生效問題
二、區(qū)分原則的提出
三、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四、法國民法上的“同一主義原則”
五、《德國民法典》怎樣看待“契約應該履行”
六、債權相對性和物權絕對性
七、負擔行為和處分行為的區(qū)分
八、物權變動和第三人利益保護
九、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英美法物權變動之區(qū)分模式[J]. 陳永強. 法治研究. 2017(06)
[2]物權變動的原因與結果的區(qū)分原則[J]. 孫憲忠. 法學研究. 1999(05)
本文編號:3545314
【文章來源】:法治研究. 2020,(04)CSSCI
【文章頁數】:13 頁
【文章目錄】:
一、北京市物權法第一案帶來的法理思考
(一)基本案情
(二)法理思考
1.“無權處分”問題
2. 不動產合同不登記不生效問題
二、區(qū)分原則的提出
三、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四、法國民法上的“同一主義原則”
五、《德國民法典》怎樣看待“契約應該履行”
六、債權相對性和物權絕對性
七、負擔行為和處分行為的區(qū)分
八、物權變動和第三人利益保護
九、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英美法物權變動之區(qū)分模式[J]. 陳永強. 法治研究. 2017(06)
[2]物權變動的原因與結果的區(qū)分原則[J]. 孫憲忠. 法學研究. 1999(05)
本文編號:35453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3545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