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功能性作品保護中的可分離性標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09 05:05
【摘要】:附功能性作品是一類特殊的作品,其兼?zhèn)渥屓诵蕾p的藝術美感以及實用的功能部分,如具有獨特設計的珠寶,其立體造型充滿個性化的設計,滿足藝術性要件,且其同時還具備佩戴、裝飾等實用功能,兩種要素在物理層面上難舍難分。然而,著作權法不保護實用功能,因此附功能性作品獲得著作權法保護的前提之一是該作品的審美特征能與實用功能相分離,即必須具備可分離性。所謂的審美特征需要滿足著作權法中獨創(chuàng)性的要求;所謂的實用功能是指該物品能在實際生活中為人們所使用而不僅僅是具有單純的收藏或欣賞的價值。可分離性標準意圖區(qū)分物品的審美特征層面與實用功能層面,避免對附功能性作品的保護延伸到對實用物品功能的保護,防止違背著作權法立法目的的后果發(fā)生?煞蛛x性標準在附功能性作品可版權性判斷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可分離性理論存在著一些適用問題,如既存的可分離性標準無法適用于一切附功能性作品,再如實在是難以在觀念分離中劃出審美特征與實用功能之間的清晰界限,這使得對部分附功能性作品的著作權法保護無法走出灰色地帶。而理論制度構建的不完善也導致司法實踐中發(fā)展出來的可分離性標準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引發(fā)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審判活動中可分離性判斷大面積缺失的現(xiàn)象、對不可分離的功能產品是否有必要提供弱保護的爭議、科學美感能否與實用功能相分離的質疑、他國可分離性標準對我國的借鑒意義等。本文擬研究國內外對附功能性作品中可分離性標準的定位、我國司法實踐中可分離性標準的適用和缺陷、國外既存可分離性標準在我國的適用性、可分離性標準的判斷方法設計等熱點問題和爭議焦點。文章主要分為五個章節(jié),第一章主要講述可分離性理論的起源與發(fā)展,可分離性標準在知識產權制度構建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面臨的困境。第二章主要講述可分離性標準在我國司法中的適用情況,以實證研究的方式總結66個經典案例中涉及的可分離性標準并加以分類分析,引出我國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第三章主要講述可分離性標準在美國的司法實踐,批判性地論證美國可分離性標準在我國的適用性及借鑒意義。第四章主要提出完善我國可分離性標準路徑設計的建議,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具體的可分離性標準為兩步測試法,第一步附功能性作品需要具備獨立于實用功能的審美感知,第二步附功能性作品的實用功能部分對審美特征部分不具有絕對支配意義,只有同時符合兩步要件才能實現(xiàn)觀念上的分離。以期通過兩步測試法給予可分離性標準一個清晰的法律定位并合理界定附功能性作品的保護范圍。第五章對全文進行總結。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D923.4
本文編號:2655634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D923.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周栻川;;實用藝術品的著作權保護[J];中國專利與商標;2013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陳宇杰;論分離性判斷在實用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中的運用[D];華東政法大學;2016年
2 劉瑞;實用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D];天津大學;2015年
3 高玲霞;分離原則在實用藝術品保護中的應用[D];華東政法大學;2014年
4 李梅;實用藝術品藝術特征和實用功能分離的判斷方法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6556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2655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