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欺詐懲罰性賠償責任適用范圍爭議之我見
本文選題:懲罰性賠償 + 知假買假; 參考:《江漢論壇》2017年01期
【摘要】:《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第2條對界定商品欺詐、服務欺詐懲罰性賠償責任適用范圍存在較大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把知假買假的職業(yè)打假行為拒之于懲罰性賠償責任適用范圍之外,這將有消極的社會效果,不利于凈化市場交易環(huán)境,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對于如何界定商品欺詐的違約懲罰性賠償責任的適用范圍,應當區(qū)別對待:第一,對于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而發(fā)現(xiàn)商品欺詐的,必須對違法經營者予以懲罰性賠償責任制裁;第二,對于善意知假買假的職業(yè)打假行為,準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食品安全法》的規(guī)定,責令違法經營者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第三,對于僅存在非實質性經營欺詐的知假買假行為,應退回貨款,不支持懲罰性賠償請求;第四,對于惡意勒索合法經營者的索賠行為,應定性為欺詐或者惡意訴訟的侵權行為,依照《侵權責任法》的規(guī)定判令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
[Abstract]:Regulat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w on the Protection of Consumer Rights and interests (draft) Article 2 of the draft for soliciting opinions has great problems in defining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punitive liability for commodity fraud and service fraud, I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act that the professional action to crack down on fake information is excluded from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punitive liability, which will have negative social effects,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purifying the market trading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ng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nsumers. As to how to define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punitive liability for breach of contract of commodity fraud, it should be treated differently: first, for consumers who find commodity fraud for the purpose of living consumption, punitive liability sanctions must be imposed on illegal operators; Second, with regard to the act of cracking down on professional counterfeiting in good fa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Consumer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Law and the Food Safety Law are permitted to order the illegal operators to bear punitive liability for damages; third, For only the existence of non-substantive business fraud, the fraud should be returned to the purchase price, do not support punitive damages; fourth, for malicious extortion of legitimate operators claims, should be classified as fraud or malicious litigation infringement, The perpetrator is ordered to bear tort liabil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ort liability Act.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中國民法學研究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編纂我國民法典的重大問題研究”(項目編號:15JJD820009)
【分類號】:D922.29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本宏,范圣兵;論懲罰性賠償在我國侵權法領域的適用[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2 金福海;懲罰性賠償不宜納入我國民法典[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3 趙志鋼;懲罰性賠償?shù)幕締栴}[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4 鄭寧;王君;;懲罰性賠償?shù)倪m用問題探析[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3期
5 李平;;懲罰性賠償在我國侵權法領域的適用[J];江淮論壇;2006年05期
6 馮泠;;美國懲罰性賠償適用若干法律問題探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7 劉瑾;;煤礦安全責任適用懲罰性賠償芻議[J];中國礦業(yè);2007年04期
8 趙海萍;;試論懲罰性賠償數(shù)額的確定[J];宜賓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9 向婧;潘利紅;;淺談懲罰性賠償對中國立法的啟示[J];法制與社會;2007年11期
10 陳創(chuàng);;從三鹿奶粉事件看我國懲罰性賠償?shù)倪m用[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屹立;;懲罰性賠償?shù)母鶕c適用:法經濟學觀點[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邵辰杰;田侃;喻小勇;;無傷害藥品懲罰性賠償芻議[A];2013年中國藥學會藥事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醫(yī)藥安全與科學發(fā)展”學術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3年
3 白玫;;論我國的懲罰性賠償制度——以侵權領域的規(guī)定為中心[A];全國律協(xié)經濟專業(yè)委員會2010論壇(成都)論文集[C];2010年
4 徐琳;張澤;;知假買假行為適用懲罰性賠償?shù)姆伤伎糩A];當代法學論壇(2008年第3輯)[C];2008年
5 李秀芬;陳瑤;;美國保險法上懲罰性賠償責任的可保性[A];中國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現(xiàn)代化[C];2008年
6 劉立軍;;商品房銷售中的懲罰性賠償?shù)倪m用問題研究[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4年
7 諶雪燕;;論商品房買賣合同中的懲罰性賠償[A];當代法學論壇(2008年第3輯)[C];2008年
8 孫玉榮;;環(huán)境侵權民事責任中的懲罰性賠償研究[A];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環(huán)境資源法的熱點問題研究——2006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6年
9 胡欣;;環(huán)境侵權適用懲罰性賠償研究[A];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環(huán)境資源法的熱點問題研究——2006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6年
10 姜治鵬;;淺議商品房買賣合同中的懲罰性賠償[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許身健;嚇阻虛假廣告,不妨引入懲罰性賠償[N];檢察日報;2007年
2 安徽省馬鞍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趙慶飛;懲罰性賠償規(guī)則的經濟學分析[N];人民法院報;2009年
3 賈新光;加大法律懲罰性賠償力度[N];北京商報;2013年
4 本報記者 王碩;懲罰性賠償還應加碼[N];中國消費者報;2013年
5 任騰飛;中國式懲罰性賠償:螞蟻何時能震懾大象[N];中國企業(yè)報;2013年
6 本報記者 蔡巖紅;專家建議加入合理的懲罰性賠償[N];法制日報;2013年
7 吳杭民;懲罰性賠償能不能更加“狠辣”[N];工人日報;2013年
8 本報記者 陳麗平;懲罰性賠償應只設下限不設上限[N];法制日報;2013年
9 葛珉;商品房買賣如何適用懲罰性賠償[N];中國經濟時報;2004年
10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 韓世遠;消費者合同與懲罰性賠償[N];人民法院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余藝;懲罰性賠償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2 杜稱華;懲罰性賠償?shù)姆ɡ砼c應用[D];武漢大學;2012年
3 黃婭琴;懲罰性賠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鋅;法經濟學視野下懲罰性賠償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2 韓京耀;論懲罰性賠償[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3 余永明;論產品侵權責任中的懲罰性賠償[D];內蒙古大學;2009年
4 張婷;論懲罰性賠償在我國侵權領域的承認與適用[D];山東大學;2010年
5 賀云蓉;試論懲罰性賠償在我國的適用[D];復旦大學;2009年
6 呂繼凌;論懲罰性賠償在我國侵權法中的適用[D];西南財經大學;2010年
7 王娟;懲罰性賠償在我國存在的問題及完善[D];吉林大學;2011年
8 張威;論我國的懲罰性賠償金[D];寧波大學;2011年
9 彭彬;懲罰性賠償立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10 邢琬瑩;論懲罰性賠償在反壟斷領域的適用[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8163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181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