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百倫案看我國商標侵權賠償原則的司法適用
本文選題:商標侵權 + 損害賠償 ; 參考:《知識產(chǎn)權》2015年10期
【摘要】:在商標侵權訴訟中,因為權利人舉證困難等原因,全面賠償這一確定損害賠償數(shù)額的基本原則在實踐中難以適用,而作為補充性原則的法定賠償被濫用。人民法院應當充分運用證據(jù)規(guī)則,堅持全面賠償原則,查明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侵權人獲利,考慮商標的無形財產(chǎn)屬性以及權利人難以舉證對計算損害賠償?shù)挠绊?建立法定賠償?shù)牧炕瘶藴鼠w系,使侵權賠償數(shù)額的認定達到加強保護商標權的效果。
[Abstract]:In trademark infringement litigation, 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the right owner to prove, the basic principle of determining the amount of damages is difficult to apply in practice, and the legal compensation, as a supplementary principle, is abused.The people's court shall make full use of the rules of evidence,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comprehensive compensation, find out the actual loss of the right holder or the profit of the infringer, consider the intangible property attribute of the trademark and the impact of the difficulty of the right holder o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damage compensation,Establish the quantitative standard system of legal compensation, so that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amount of tort compensation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trademark rights effect.
【作者單位】: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廣州知識產(chǎn)權法院;
【分類號】:D923.4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廣良;;舉證妨礙規(guī)則在知識產(chǎn)權訴訟中的適用問題研究[J];法律適用;2008年07期
2 唐力;谷佳杰;;論知識產(chǎn)權訴訟中損害賠償數(shù)額的確定[J];法學評論;2014年02期
3 羅莉;;論懲罰性賠償在知識產(chǎn)權法中的引進及實施[J];法學;2014年04期
4 吳漢東;;知識產(chǎn)權侵權訴訟中的過錯責任推定與賠償數(shù)額認定——以舉證責任規(guī)則為視角[J];法學評論;2014年05期
5 徐聰穎;;我國商標權法定賠償?shù)默F(xiàn)狀及反思[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5年03期
6 夏芬;葉薛之;;以完善司法證據(jù)制度為視角談商標侵權損害賠償問題[J];中華商標;2015年06期
7 王正澤;;商標侵權損害賠償制度的運作及完善[J];商品與質量;2011年S3期
8 占善剛;;證明妨害論——以德國法為中心的考察[J];中國法學;2010年03期
9 張澤吾;;舉證妨礙規(guī)則在賠償確定階段的適用及其限制——兼評新《商標法》第63條第2款[J];知識產(chǎn)權;2013年11期
10 陳曉艷;程春華;;商標侵權民事責任承擔的舉證責任分配及證明要求——以新商標法的規(guī)定為考察范圍[J];知識產(chǎn)權;2014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學軍;;從“抽象證明責任”到“具體舉證責任”——德、日民事證據(jù)法研究的實踐轉向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法學家;2012年02期
2 胡學軍;;舉證妨礙救濟制度的重構[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3 于鵬;;民事訴訟證明妨礙救濟與制裁比較研究[J];法律適用;2013年12期
4 熊德中;;論不當?shù)美C明責任規(guī)范適用混亂之矯正[J];法治論壇;2013年03期
5 胡學軍;;具體舉證責任視角下舉證妨礙理論與制度的重構[J];證據(jù)科學;2013年06期
6 包冰鋒;;實體與程序之調(diào)和:證明妨礙的客觀要件探究[J];證據(jù)科學;2013年06期
7 羅莉;;論懲罰性賠償在知識產(chǎn)權法中的引進及實施[J];法學;2014年04期
8 袁鋒;;瀏覽器自帶網(wǎng)絡廣告屏蔽功能的競爭法責任研究[J];電子知識產(chǎn)權;2014年07期
9 李燕;韓赤風;;實用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保護研究——兼評我國《著作權法》的第三次修改[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8期
10 袁鋒;;瀏覽器自帶網(wǎng)絡廣告屏蔽功能的競爭法責任研究[J];研究生法學;201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吳獻雅;;勞動爭議訴訟中的證明妨礙問題研究——兼評《勞動爭議司法解釋(三)》相關規(guī)定[A];建設公平正義社會與刑事法律適用問題研究-全國法院第24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上冊)[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鵬;民事訴訟證明妨礙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2 李軒;反思與重構:民事訴訟第一審普通程序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3 包冰鋒;民事訴訟證明妨礙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4 郭振蘭;網(wǎng)絡不正當競爭法律問題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5 楊冰;勞動爭議訴訟證明責任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3年
6 胡巧絨;舉證責任分配規(guī)則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7 黎淑蘭;著作權歸屬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4年
8 趙虎;環(huán)境侵權民事責任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9 李玲玲;中國農(nóng)業(yè)知識產(chǎn)權績效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10 曹博;論知識產(chǎn)權侵權行為的非罪化[D];西南政法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恩正;民事訴訟證明妨礙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2 楊麗;行政訴訟證明妨礙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3 林寧燁;計算機軟件版權侵權訴訟的證據(jù)問題[D];廈門大學;2009年
4 徐文靜;醫(yī)療侵權訴訟中的證明責任分配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5 張彬;論證明妨礙在醫(yī)療訴訟中的適用[D];中國政法大學;2012年
6 何詰彌;親子關系確認訴訟的證明妨礙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2年
7 李燕;論民事訴訟證明妨礙制度[D];華東政法大學;2013年
8 紀孟含;中美專利侵權民事救濟問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4年
9 陳桂生;知識產(chǎn)權損害賠償?shù)淖C據(jù)規(guī)則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年
10 馬鳴原;民事訴訟證明妨礙制度研究[D];揚州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利明;美國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J];比較法研究;2003年05期
2 趙秉志,許成磊;侵犯注冊商標權犯罪問題研究[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3 范曉波;;商標侵權損害賠償問題研究——對“家家”商標侵權糾紛案的思考[J];電子知識產(chǎn)權;2006年06期
4 蔣志培;TRIPS肯定的知識產(chǎn)權侵權賠償?shù)臍w責原則和賠償原則[J];法律適用;2000年10期
5 曹剛;簡論知識產(chǎn)權損害賠償數(shù)額的確定問題[J];法律適用(國家法官學院學報);2001年07期
6 周根才;高毅龍;;知識產(chǎn)權侵權救濟中損害賠償數(shù)額的確定[J];法律適用;2008年12期
7 葉金強;;論過錯程度對侵權構成及效果之影響[J];法商研究;2009年03期
8 趙鋼;;倉促的修訂 局部的完善——對《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的初步解讀[J];法學評論;2008年01期
9 趙鋼;;“能動司法”之正確理解與科學踐行——以民事司法為視角的解析[J];法學評論;2011年02期
10 王利明;民事證據(jù)規(guī)則司法解釋若干問題研究[J];法學;2004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潘家永;;法院為何不支持我的損害賠償請求?[J];學問;2003年02期
2 ;通信線與電力線共桿架設導致?lián)p害賠償案[J];大眾用電;2004年11期
3 李振舉,藺長明,王占江;免疫失敗損害賠償承擔的法律思考[J];中國動物檢疫;2005年08期
4 張繼青;;損害賠償?shù)男乱暯荹J];南都學壇;2006年05期
5 盛皓;;王某、孫某訴某市急救中心未盡急救義務損害賠償案[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6 李國海;;論反壟斷法損害賠償?shù)臉嫵梢㘚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7 李俊峰;;壟斷損害賠償倍率問題研究——兼論我國反壟斷法草案的相關制度選擇[J];比較法研究;2007年04期
8 田振洪;;唐律中的畜產(chǎn)與損害賠償[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9 叢淑娟;康成杰;;論反壟斷法的損害賠償[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08年02期
10 鄒鋼;;采礦損害賠償?shù)娜舾煞蓡栴}以煤礦采空區(qū)為視角[J];法律適用;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瑩;;論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中的墊付責任[A];第三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1年
2 周瑩;;論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中的墊付責任[A];貴州法學論壇第三屆文集[C];2001年
3 徐威;;淺談建設工程損害賠償?shù)姆秶鶾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4 賀富強;趙明;;房屋建設工程對相鄰房屋損害賠償中若干問題的探討[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5 趙曉飛;;國外損害賠償?shù)臍w責原則對我國損害賠償立法的影響[A];中國律師2000年大會論文精選(上卷)[C];2000年
6 王蓓;;由后福島時代看中國核損害賠償財務保證制度的發(fā)展[A];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第二卷)——中國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10冊(核情報(含計算機技術)分卷、核技術經(jīng)濟與管理現(xiàn)代化分卷)[C];2011年
7 樊成瑋;;對人身權損害賠償幾個問題的探討[A];中國律師2000年大會論文精選(上卷)[C];2000年
8 羅麗;;環(huán)境侵權損害賠償制度研究——以日本新?lián)p害賠償論為中心[A];林業(yè)、森林與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法制建設研究——2004年中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三冊)[C];2004年
9 朱樹英;曹文銜;;設計單位、監(jiān)理單位在建設工程質量損害賠償中的法律責任[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10 金曉;;關于確定專利侵權損害賠償問題的探討[A];2014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xié)會年會第五屆知識產(chǎn)權論壇論文(第二部分)[C];201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朱學蕊;核損害賠償法律制度應盡早建立[N];中國能源報;2011年
2 呂松濤;婚姻糾紛中的損害賠償[N];檢察日報;2001年
3 查坤元 李根發(fā);審理老年人損害賠償案應更新理念[N];江蘇經(jīng)濟報;2003年
4 ;損害賠償范圍與數(shù)額的確定[N];中華合作時報;2014年
5 李根發(fā) 戴根法;怎么審理老年人損害賠償案[N];人民法院報;2003年
6 明盛華;離婚了,,誰有權要求損害賠償?[N];檢察日報;2002年
7 北京市大成律師事務所 王春民;日本核事故損害賠償原則及指針[N];人民法院報;2011年
8 汪性國;婚內(nèi)私生子損害賠償?shù)姆蛇m用[N];江蘇經(jīng)濟報;2012年
9 徐智淵 劉傳勇;對通奸行為能否要求損害賠償[N];江蘇經(jīng)濟報;2004年
10 王立飛 王德勇;離婚案件“過錯損害賠償”的適用[N];江蘇經(jīng)濟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侯雪;刑事?lián)p害賠償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殷悅;海上人身傷亡損害賠償法律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3 王亞男;外派船員人身傷亡損害賠償法律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4 夏琳;英美法上精神痛苦損害賠償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5 姜茹嬌;國際私法中損害賠償法律適用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6 吳繼剛;海洋環(huán)境污染損害賠償法律機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7 朱瑪;侵害知識產(chǎn)權損害賠償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5年
8 林位強;醫(yī)療事故的認定與損害賠償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9 丁海俊;私權救濟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雷;論損害賠償中的損益相抵規(guī)則[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2 鄭曉萍;產(chǎn)品損害賠償基金制度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3 潘芝雯;論存活機會喪失的損害賠償[D];南京大學;2011年
4 顧慧;反壟斷法中損害賠償構成要件之探討[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5 簡娟;反壟斷法損害賠償?shù)姆ń?jīng)濟學分析[D];中南大學;2007年
6 劉海生;《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損害賠償計算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王棟;侵害生命權之損害賠償范圍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8 楊克沖;我國環(huán)境污染致人損害賠償立法完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1年
9 安娜;核損害賠償機制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2年
10 張秀玲;夫妻間損害賠償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7418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1741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