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民法論文 >

登記對抗主義挽歌——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10條

發(fā)布時間:2018-04-12 23:38

  本文選題:特殊動產物權變動 + 登記對抗; 參考:《中國海商法研究》2015年03期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10條規(guī)定交付是特殊動產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在交付與登記發(fā)生沖突時,交付優(yōu)先于登記,使登記的對抗效力幾喪失殆盡,有悖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24條的本旨。反對觀點將登記優(yōu)先于交付,混淆了生效要件與對抗要件,不合邏輯。為實現(xiàn)《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24條的規(guī)范目的,使登記對抗的效力得以發(fā)揮,為符合社會事實領域的登記確信及法律設置登記制度的目的,且不違背物權變動的基本民法原理,在解釋論上應放棄長期以來的慣性思維,改采意思主義的立場。
[Abstract]:Article 10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provides that delivery is the effective requirement for the alteration of the real right of special movable property. When there is a conflict between delivery and registration, delivery takes precedence over registration.The antagonistic effect of registration is almost lost, which is contrary to the original purpose of Article 24 of the propert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Objection will register priority over delivery, confusing the effective and confrontational elements, illogical.In order to achieve the normative purpose of Article 24 of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Real Right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gistration confrontation, and to establish a registration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gistration conviction in the field of social fact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aw,And do not violate the basic civil law principle of the real right change, should abandon the long standing inertia thought in the explanation theory, adopt the position of the will doctrine.
【作者單位】: 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
【基金】:遼寧省教育廳2013年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專項項目“海商法與民法的規(guī)則沖突與契合”(ZJ2013020)
【分類號】:D923.2;D923.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崔建遠;從解釋論看物權行為與中國民法[J];比較法研究;2004年02期

2 崔建遠;;再論動產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J];法學家;2010年05期

3 龍俊;;中國物權法上的登記對抗主義[J];法學研究;2012年05期

4 程嘯;;論動產多重買賣中標的物所有權歸屬的確定標準——評最高法院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9、10條[J];清華法學;2012年06期

5 王利明;;特殊動產一物數賣的物權變動規(guī)則——兼評《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10條[J];法學論壇;2013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遠勝;吳興國;;企業(yè)投資法律風險與防范[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2 聶小明;;高職學生法律思維方式培養(yǎng)探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3 倪斐;;公共利益作為不確定概念的法律化思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4 黃卉;;論法學通說(又名:法條主義者宣言)[J];北大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5 朱良好;;考夫曼類推理論論略[J];北方法學;2009年02期

6 翟國強;;新中國憲法權利理論發(fā)展評述——以方法論為視角[J];北方法學;2010年03期

7 沃耘;;論物權自助行為——物權自我保護與實現(xiàn)之維度[J];北方法學;2010年04期

8 魏建國;;“科學主義”對大陸法系影響的考察與反思[J];北方法學;2010年05期

9 王國龍;;法教義學中法律解釋性命題的可接受性證立[J];北方法學;2012年03期

10 王杏飛;;論司法規(guī)則制定權的確立基礎[J];北方法學;201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柯華慶;;實效主義法學綱要[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2 楊立新;王軼;王竹;王天凡;趙可;;中國民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黎錦;;國家賠償責任因果關系判斷之多元化[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4 姜福東;;論涵攝思維模式及其修正[A];法律邏輯與法學教育——第十五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5 韓登池;;司法三段論——形式理性與價值判斷的統(tǒng)一[A];法律邏輯與法律思維——第十七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交流論文[C];2009年

6 李后龍;李勇;王松;;請求權分析五定法:從有法可依到有據可判[A];探索社會主義司法規(guī)律與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國法院第23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C];2011年

7 楊凱;;尋找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的民商事審判方法[A];探索社會主義司法規(guī)律與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國法院第23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C];2011年

8 趙寧;;檢察官法律思維研究[A];第九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檢察官的法治思維及其養(yǎng)成[C];2013年

9 溫輝;;論檢察工作的法治思維[A];第九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檢察官的法治思維及其養(yǎng)成[C];2013年

10 周曉燕;趙芳芳;;從公權力的有限性論謙抑法治思維的應然[A];第九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檢察官的法治思維及其養(yǎng)成[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吳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態(tài)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熊德米;基于語言對比的英漢現(xiàn)行法律語言互譯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4 孫超;應收賬款融資的法律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孫日華;裁判客觀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陳文華;民間規(guī)則在民事訴訟中的運用[D];山東大學;2011年

7 陳誠;論憲法的綱領性條款[D];浙江大學;2011年

8 鄧多文;論刑法的合理性解釋[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9 于林洋;廣告薦證的法律規(guī)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10 崔雪麗;美國憲法解釋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蔡志偉;稅法領域類推適用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黃睿;論權利外觀主義[D];湘潭大學;2010年

3 王艷軍;我國勞務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與完善[D];湘潭大學;2010年

4 鄭大偉;刑法適用中的類比推理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5 林珂;胎兒權利的司法救濟[D];山東大學;2010年

6 郝文卿;論城管執(zhí)法的自由裁量權[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1年

7 高民權;論不動產物權登記行為瑕疵的裁判規(guī)則[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陳閆;論法律解釋的邏輯要素[D];吉林大學;2011年

9 呂天宇;論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D];吉林大學;2011年

10 畢克來;相對無效之合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永軍;肖思婷;;我國《物權法》登記對抗與登記生效模式并存思考[J];北方法學;2010年03期

2 孫鵬;不動產二重買賣研究——意思主義與形式主義制度設計之比較[J];比較法研究;2005年01期

3 戴佛明;論多重買賣[J];法律適用(國家法官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4 宋亞輝;;公共政策如何進入裁判過程——以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為例[J];法商研究;2009年06期

5 郭明瑞;物權登記應采對抗效力的幾點理由[J];法學雜志;2005年04期

6 崔建遠;;再論動產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J];法學家;2010年05期

7 王利明;關于物權法草案中確立的不動產物權變動模式[J];法學;2005年08期

8 崔思兵;;二重買賣效力解析[J];法制與社會;2007年08期

9 薛璐;;從一則房屋二重買賣案例看物權變動模式[J];法制與社會;2010年27期

10 廖興存;;論房屋二重買賣的法律規(guī)制[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報記者 張先明;[N];人民法院報;201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J];中國房地產;2003年07期

2 韓延斌;《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理解與適用[J];法律適用;2003年06期

3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J];北京房地產;2003年06期

4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J];現(xiàn)代物業(yè);2003年06期

5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J];中國房地產金融;2004年02期

6 李毓持;張文蕊;;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的調處[J];招商周刊;2004年49期

7 趙培元;論債務加入與債務轉讓之定性區(qū)分 由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談起[J];法律適用;2005年08期

8 陳忠謙,鄒世發(fā);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及其仲裁解決之探討[J];仲裁研究;2005年02期

9 周英立,張振宇;從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談根本違約[J];中國質量技術監(jiān)督;2005年10期

10 楊柏勇,王磊;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對最高法院商品房司法解釋執(zhí)行前后的調研分析[J];法律適用;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吳清旺;;商品房預售廣告之民法規(guī)制——兼論最高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A];第三屆中國律師論壇論文集(實務卷)[C];2003年

2 白敏;楊波;;一起煤礦買賣合同糾紛案件代理體會[A];當代法學論壇(2008年第4輯)[C];2008年

3 盧安龍;;淺析對商品房“交付使用”的理解[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沈峻;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之法律適用[N];江蘇法制報;2008年

2 劉旭東;糧食企業(yè)如何防范買賣合同糾紛[N];糧油市場報;2003年

3 記者 姜瑜;妥善解決鋼貿企業(yè)買賣合同糾紛[N];上海金融報;2012年

4 趙穎穎;房屋買賣合同糾紛頻發(fā)的原因及對策[N];江蘇經濟報;2014年

5 本報記者 吳亞東;“真假”和田玉掛件引發(fā)買賣合同糾紛[N];法制日報;2014年

6 李中海;警惕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中的證據“陷阱”[N];駐馬店日報;2009年

7 王蒙 錢宏祥;農村住宅買賣合同糾紛增多分歧較大[N];人民法院報;2012年

8 居方祥;企業(yè)買賣合同糾紛處理案例與評析[N];經理日報;2008年

9 李公科;震后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法律實務問題[N];經理日報;2008年

10 西安仲裁委員會;西安仲裁委員會2008年度西安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仲裁報告[N];西部法制報;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麗麗;審判實踐中房屋買賣合同糾紛若干疑難問題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2 顏艷;關于成都首例兇宅買賣合同糾紛案的分析[D];蘭州大學;2011年

3 胡國鋒;對一起無產權證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例的分析[D];蘭州大學;2010年

4 江玲;二手房多重買賣合同糾紛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4年

5 楊傳海;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的法律分析[D];蘭州大學;2011年

6 萬文方;“王某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一案”評析[D];湖南大學;2012年

7 隋登科;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相關法律問題探討[D];山東大學;2007年

8 聶彬彬;王某訴某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評析[D];湖南大學;2012年

9 王娟;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中購房者的利益保護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0年

10 陳靜;史某與薛某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評析[D];湖南大學;2013年

,

本文編號:174197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174197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37d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