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法》維護公共利益的路徑選擇——兼談禁止“具有不良影響”標志注冊條款的適用
本文選題:公共利益 切入點:不良影響 出處:《知識產(chǎn)權》2015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維護商標注冊制度的嚴肅性和防止公眾對商品來源的誤認都是《商標法》要維護的公共利益。執(zhí)法者不應該為了維護一個公共利益而犧牲另一個公共利益。在后使用商標與在先注冊商標之間的沖突,應該按照先申請規(guī)則處理。在后恣意使用造成的公眾"反向"誤認應該由在后使用者來承擔責任,而不應歸咎于在先申請者。這種誤認既不屬于《商標法》第10條第1款第(7)項規(guī)定的"欺騙性"誤認,更不構成第(8)項規(guī)定的有違公序良俗的"不良影響",其不能作為駁回商標注冊的理由。但是,在商標侵權糾紛案中,如果判決禁令措施有損公共利益的話,可以允許侵權者繼續(xù)使用,但應給權利人以充分的經(jīng)濟補償。
[Abstract]:Safeguarding the seriousness of the trademark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preventing the public from mistaking the source of goods are the public interests to be safeguarded by the Trademark Law. Law enforcers should not sacrifice one public interest for the sake of the other.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use of a trademark and the prior registration of a trademark, Should be handl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irst-application rule. The public's "reverse" misconception resulting from subsequent wanton use should be held responsible by the latter user, It should not be attributed to the prior applicant... this misconception is not a "deceptive" misconception under section 10 (1) (I) of the Trademark Law, It does not constitute a "bad effect" against public order and good customs under item No. 8, which cannot be used as a ground for rejecting trademark registration. However, in a trademark infringement dispute, if the injunction is found to be detrimental to the public interest, The infringer may be allowed to continue to use, but the owner should be given adequate economic compensation.
【作者單位】: 同濟大學法學院/知識產(chǎn)權學院;
【分類號】:D923.4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偉君;許超;;邁克爾·喬丹起訴喬丹體育公司侵犯姓名權一案的法律評析[J];電子知識產(chǎn)權;201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戴昕琦;;完善視頻分享網(wǎng)站注意義務的法律思考[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4年02期
2 劉靜;;網(wǎng)絡交易平臺的商標侵權責任[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4年09期
3 許孝樂;;淺析企業(yè)商標的法律風險與對策[J];法制與經(jīng)濟;2014年07期
4 王文敏;;云計算時代流媒體播放服務商的版權責任 對“Cablevision案”和“Aereo案”的思考[J];電子知識產(chǎn)權;2014年10期
5 白帆;;軟件著作權侵權的證明方式與責任承擔 由磊若公司訴金辰公司、大秦公司侵害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糾紛案展開[J];電子知識產(chǎn)權;2014年10期
6 張穎;李卓涵;孫家樂;;司法審判實務中發(fā)表權保護問題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4年33期
7 張照龍;;論三網(wǎng)融合下對廣播權和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重構方案的選擇[J];傳播與版權;2014年12期
8 畢波;;從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探析知識產(chǎn)權信托[J];法制與社會;2015年03期
9 趙海燕;;著作權主體演進及其權利內(nèi)容變化之探討[J];法制與經(jīng)濟;2015年01期
10 馬榮;;非商標性使用侵權的法律規(guī)制[J];中華商標;2015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高榮林;知識產(chǎn)權與表達自由:沖突與契合之反思[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2 黎淑蘭;著作權歸屬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俊利;職務發(fā)明創(chuàng)造權利歸屬制度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3年
2 雷娟;搜索引擎競價排名商標侵權問題研究[D];湘潭大學;2013年
3 苑金玲;網(wǎng)絡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D];黑龍江大學;2013年
4 郜爾非;網(wǎng)絡分享平臺的著作權侵權責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5 張琳;實用藝術作品知識產(chǎn)權保護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6 向娟娟;我國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的困境與出路[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7 余瓔瓔;國外綠色專利快速審查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借鑒[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8 胡婷婷;我國沉香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中知識產(chǎn)權保護的問題與對策[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9 李惠嫻;論我國商標顯著性的判定[D];南京理工大學;2014年
10 楊劍鋒;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衛(wèi)翔;外國人在我國的民事法律地位及有關立法建議[J];社會科學;1995年06期
,本文編號:16258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1625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