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立法前后城市居民環(huán)境二手煙暴露和吸煙行為比較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9-25 07:12
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某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實施前后,城市居民環(huán)境二手煙暴露和吸煙行為變化,評價該市控煙立法效果,判斷公共場所控煙立法在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為政策制定者出臺國家或者地市法律提供參考,致力于減少中國煙草生產和消費。通過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以年齡大于15周歲的居民為調查對象,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共獲得干預和對照城市2753份有效數(shù)據(jù),使用描述性分析、單因素卡方檢驗和Logistic回歸分析,比較立法前及法律實施1年后,居民環(huán)境二手煙暴露和吸煙行為變化,判斷立法對改變居民二手煙暴露和吸煙行為的效果。研究結果顯示該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降低了餐館、政府辦事機構、公共交通工具的二手煙暴露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是對吸煙率、吸煙回避他人行為,以及醫(yī)療機構和學校的二手煙暴露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我們得出結論,煙草控制是一項長期、艱巨、復雜的工作,控煙立法對減少中國居民二手煙暴露具有一定作用,應該在全國范圍內繼續(xù)推廣,加快出臺國家層面的控煙法律,全面覆蓋所有公共場所,同時加強法律的宣傳和執(zhí)行,提高法律的效力和滲透力,多管齊下地減少煙草使用。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煙草流行與危害
1.1.1 全球煙草流行
1.1.2 煙草危害
1.1.3 中國煙草使用情況
1.2 FCTC及第八條實施準則
1.3 國內外立法情況
1.3.1 國外
1.3.2 國內
1.4 立法效果
1.5 立法理論依據(jù)
1.5.1 社會規(guī)范理論
1.5.2 行為可得性理論
1.6 我國立法效果評價的重要性
2 研究方法
2.1 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內容介紹
2.2 研究目的
2.3 評價指標
2.4 調查對象、抽樣方法與樣本量計算
2.5 調查內容
2.6 調查實施
2.7 質量控制
2.8 統(tǒng)計方法
3 研究結果
3.1 資料回收情況
3.2 一般人口學特征描述性分析
3.3 研究指標描述性分析
3.4 研究指標干預前后比較
3.5 研究指標人群分布
3.5.1 吸煙狀態(tài)的人群分布
3.5.2 吸煙回避他人行為的人群分布
3.5.3 公共場所二手煙暴露的人群分布
3.6 研究指標多因素分析
4 討論
4.1 人口學特征描述
4.2 基線調查結果
4.3 立法政策效果
4.4 創(chuàng)新與不足
4.5 建議
4.5.1 盡快出臺國家層面的統(tǒng)一的、全面的控煙立法
4.5.2 加強立法宣傳和執(zhí)行
4.5.3 多管齊下開展控煙活動
5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文獻綜述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本文編號:3409313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煙草流行與危害
1.1.1 全球煙草流行
1.1.2 煙草危害
1.1.3 中國煙草使用情況
1.2 FCTC及第八條實施準則
1.3 國內外立法情況
1.3.1 國外
1.3.2 國內
1.4 立法效果
1.5 立法理論依據(jù)
1.5.1 社會規(guī)范理論
1.5.2 行為可得性理論
1.6 我國立法效果評價的重要性
2 研究方法
2.1 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內容介紹
2.2 研究目的
2.3 評價指標
2.4 調查對象、抽樣方法與樣本量計算
2.5 調查內容
2.6 調查實施
2.7 質量控制
2.8 統(tǒng)計方法
3 研究結果
3.1 資料回收情況
3.2 一般人口學特征描述性分析
3.3 研究指標描述性分析
3.4 研究指標干預前后比較
3.5 研究指標人群分布
3.5.1 吸煙狀態(tài)的人群分布
3.5.2 吸煙回避他人行為的人群分布
3.5.3 公共場所二手煙暴露的人群分布
3.6 研究指標多因素分析
4 討論
4.1 人口學特征描述
4.2 基線調查結果
4.3 立法政策效果
4.4 創(chuàng)新與不足
4.5 建議
4.5.1 盡快出臺國家層面的統(tǒng)一的、全面的控煙立法
4.5.2 加強立法宣傳和執(zhí)行
4.5.3 多管齊下開展控煙活動
5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文獻綜述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本文編號:34093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lfsflw/340931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