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勞動力派遣下工會職能的制度重構
發(fā)布時間:2017-06-28 10:08
本文關鍵詞:論勞動力派遣下工會職能的制度重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勞動力派遣作為我國非傳統的、標準的勞動關系形式中的一種,由于具有完善市場資源的配置以及實現臨時用工等優(yōu)點,在我國獲得快速發(fā)展,同時由于雇主利用勞動力派遣規(guī)避勞動法律,逃避雇主義務,也引發(fā)了諸多爭議。 如何維護派遣員工的利益?這是一個勞動力派遣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筆者認為工會作為維護勞動者的組織應承擔起維護派遣員工的利益的重任,否則僅靠單個的派遣員工單槍匹馬地與要派機構、派遣機構爭取權益,雙方力量懸殊。因此,筆者從保護勞動關系中的弱勢群體、規(guī)范勞動關系、完善勞動法律的目的出發(fā),選取我國勞動力派遣現狀下的工會職能制度重構作為研究對象,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可以闡明勞動力派遣對工會職能的制度沖擊,國外的派遣員工在勞動力派遣下是如何利用工會來實現工會的職能,最后提出在我國的現實基礎和立法背景下工會職能制度重構的法律對策。 本文分為六個部分,引言寫明了研究背景和選題意義,第一部分為勞動力派遣概述,依次介紹勞動力派遣的含義和特征以及歷史沿革;并在所收集的資料的基礎上總結了在我國勞動力派遣的制度優(yōu)勢和弊端;接著提出筆者的個人觀點,勞動力派遣在我國如果能得到合法有效的規(guī)制,將會對我國勞動力市場產生極大的正面效應。第二部分分析了在勞動力派遣下工會職能表現出來的制度缺陷,并對產生制度缺陷的原因進行制度分析。第三部分,以英美法系國家中的美國,大陸法系中的法國以及我國的臺灣的勞動力派遣立法為參考,分析這些國家和地區(qū)勞動力派遣的立法情況以及我國可以參考的經驗或吸取的教訓,第四部分在分析了我國勞動力派遣的立法現狀以及工會視角下的勞動力派遣設計的基本理念的基礎上,提出在我國的現實基礎和立法背景下工會職能制度重構的法律對策。結語總結全文。 鑒于筆者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限制,在派遣制度下的工會職能制度重構的一些問題上沒有深入探討。筆者僅希望能為我國勞動力派遣下的工會職能制度重構的問題拋磚引玉,期待引起更多人對該問題的關注,也算是為勞動立法盡了綿薄之力!
【關鍵詞】:勞動力派遣 派遣員工 派遣單位 要派機構 工會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D922.5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一、研究背景10-11
- 二、研究意義11-12
- 第一部分 勞動力派遣概述12-20
- 一、勞動力派遣的概念與特征12-13
- 二、勞動力派遣的背景與歷史沿革13-14
- (一) 勞動力派遣現象的產生背景13
- (二) 我國勞動力派遣的歷史沿革13-14
- 三、我國采用勞動力派遣的優(yōu)勢與弊端14-20
- (一) 我國采用勞動力派遣的制度優(yōu)勢14-16
- (二) 我國采用勞動力派遣的制度弊端16-20
- 第二部分 勞動力派遣對工會職能的沖擊20-29
- 一、工會應具備的基本職能分析20-24
- (一) 工會具有參與的職能20-21
- (二) 工會具有維護職能21-22
- (三) 工會具有建設職能22-23
- (四) 工會具有教育職能23-24
- (五) 工會具有協商談判職能24
- 二、勞動力派遣下工會職能的制度缺陷24-27
- (一) 工會沒有最大限度地把職工組織到工會中來,工會的參與職能遭到挑戰(zhàn)24-25
- (二) 工會不維護派遣員工的合法權益,工會的維護職能遭到挑戰(zhàn)25
- (三) 工會不能團結派遣員工積極參加經濟建設,工會的建設職能遭到挑戰(zhàn)25-26
- (四) 工會沒有教育和提高派遣員工素質,,工會的教育職能遭到挑戰(zhàn)26
- (五) 工會沒有為派遣員工進行協商談判,工會的協商談判職能遭到挑戰(zhàn)26-27
- 三、勞動力派遣下工會職能的制度缺陷原因分析27-29
- (一) 從立法上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導致制度職能的缺陷27
- (二) 長期的社會經濟環(huán)境及思想文化傳統導致了工會國家化27-29
- 第三部分 其他國家和地區(qū)派遣員工團結權行使情況介紹及評價29-35
- 一、美國29-31
- (一) 美國工會行使維護派遣員工職能的狀況介紹29-31
- (二) 對美國工會維護派遣員工職能的評價31
- 二、法國31-33
- (一) 法國工會行使維護員工職能的狀況介紹31-32
- (二) 對法國工會行使維護派遣員工職能的評價32-33
- 三、我國臺灣地區(qū)33-35
- (一) 臺灣工會行使維護員工職能的狀況介紹33-34
- (二) 臺灣工會行使維護員工職能的評價34-35
- 第四部分 我國勞動力派遣中工會制度的建立完善35-45
- 一、我國勞動力派遣的立法現狀35-39
- (一) 明確規(guī)定勞動力派遣機構設立的條件35-36
- (二) 規(guī)定了訂立以勞動力派遣形式用工的勞動合同的特別要求36-37
- (三) 規(guī)定了派遣機構的法定義務37
- (四) 派遣機構與要派機構對派遣員工的責任分擔的強制性規(guī)定37-38
- (五) 對使用派遣員工的限制38
- (六) 規(guī)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保障主管部門和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依法對勞動力派遣合同的監(jiān)督38
- (七) 規(guī)定了勞動力派遣單位違反草案規(guī)定的法律責任38-39
- 二、工會視角下的勞動力派遣制度設計的基本理念39-41
- (一) 生存權理念39-40
- (二) 平等理念40
- (三) 公共責任理念40-41
- 三、制度本身的建立和完善——勞動力派遣下對工會職能的立法建議41-45
- (一) 工會應保護派遣員工加入工會的權利,實現工會的參與職能41-43
- (二) 工會應維護派遣員工的合法權益,實現工會的維護職能43
- (三) 工會應該團結和動員派遣員工積極參加經濟建設,實現工會的建設職能43-44
- (四) 工會應該教育和提高派遣員工素質和技能,實現工會的教育職能44
- (五) 工會應該為派遣員工利益進行協商談判,實現工會的協商談判職能.44-45
- 結語45-46
- 參考文獻46-50
- 后記50-51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51
【相似文獻】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沈同仙;勞動力派遣中的政府規(guī)制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賴力靜;論勞動力派遣下工會職能的制度重構[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2 張京鵬;我國勞動力派遣規(guī)范化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8年
3 管穎智;我國勞務派遣服務發(fā)展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4 肖昌梅;我國派遣制員工勞動關系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5 王桂玲;有關勞動力派遣的法律思考[D];山東大學;2006年
6 狄永華;我國勞動力派遣發(fā)展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7 韓方方;論我國勞動力派遣立法[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8 林金龍;派遣員工工作滿意度影響因素及與工作績效關系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9 孫t焧
本文編號:4934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laodongfa/493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