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遷徙法律問題研究
本文關鍵詞:農民工遷徙法律問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隨著我國由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向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挺進步伐的加快,農民工群體隨之產生,他們順應市場發(fā)揮勞動力資源基礎配置的要求,在城鄉(xiāng)二元結構有待根本性突破的背景下,走出了一條統(tǒng)籌城鄉(xiāng)就業(yè)、統(tǒng)籌勞動力市場的流動就業(yè)道路。作為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勞動產業(yè)大軍,我國的農民工在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進程中,適應歷史發(fā)展,農民工的遷徙行為已經(jīng)成為促進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結構變革的強大動力,但農民工在遷徙的過程中以及遷徙之后權益被侵犯時有發(fā)生。遷徙自由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不能算作是一項很新的權利,但由于種種社會歷史原因,使得這樣的一項權利在我國的人權保護體系中長期缺失。正是出于這樣的原因,對遷徙自由的進一步研究才顯得更加的重要。 遷徙自由可以理解為公民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依法享有的人身和行動由自己支配而不受非法干預或限制的權利,并且在能享有與遷入地居民同等權利保障的前提下變更居住地的自由,它包含了兩個層面的問題:一個層面是遷徙行動本身的自由,另一個層面是遷徙自由權行使過程中的相關待遇問題。對于遷徙的農民工而言,除了教育、性別平等、勞動就業(yè)問題這幾大主題,因遷徙而產生的權利困境可能是他們面對的最為基礎和突出的問題。本文的核心在于探討農民工具有遷徙自由,與此同時在農民工遷徙過程中更加注重身份平等。本文從我國農民工遷徙的一般理論出發(fā),分別從農民工遷徙中的最突出的三個問題:農民工遷徙過程存在的勞動就業(yè)、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問題、農民工遷徙中的女性農民工性別平等問題入手,通過對這三個問題現(xiàn)狀和原因的分析,以公民權的視覺探討對農民工遷徙自由制度的建構。 研究解決好農民工遷徙法律問題,切實保護他們的遷徙自由以及由此而衍生的相關權利,營造適合他們發(fā)展的環(huán)境,提高農民工群體的整體素質,增強他們在城市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不僅關乎“三農”問題的解決,同時也關乎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的健康有序地發(fā)展,更是關乎社會的公平正義、和諧穩(wěn)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關鍵詞】:農民工 農民工遷徙 公民權
【學位授予單位】:揚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D922.5
【目錄】: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8
- 緒論8-12
- 0.1 論文的研究意義和目的8
- 0.2 國內外的研究現(xiàn)狀8-10
- 0.3 論文的總體思路10-12
- 1 農民工遷徙的一般分析12-19
- 1.1 對農民工與農民工遷徙的概念理解12-15
- 1.1.1 權利主體“農民工”的界定12-13
- 1.1.2 農民工人權保障的關鍵——遷徙自由13-15
- 1.2 農民工遷徙概況15-19
- 1.2.1 農民工遷徙的數(shù)量和規(guī)模15-16
- 1.2.2 農民工遷徙的區(qū)域分布16-17
- 1.2.3 農民工遷徙的人員比例17
- 1.2.4 農民工遷徙中的性別比例17-19
- 2 農民工遷徙與農民工勞動就業(yè)權19-26
- 2.1 農民工遷徙之后的勞動就業(yè)問題19-21
- 2.1.1 遷徙后農民工的就業(yè)狀況19-20
- 2.1.2 遷徙后農民工的個人勞動收入及增長率20-21
- 2.2 農民工在遷入地勞動就業(yè)問題的根源21-26
- 2.2.1 戶籍制度影響農民工就業(yè)平等權的實現(xiàn)21-22
- 2.2.2 政府職能缺失影響農民工就業(yè)平等權的實現(xiàn)22-23
- 2.2.3 農村土地制度影響農民工遷徙23-24
- 2.2.4 地方民主制度影響農民工遷徙24-26
- 3 農民工遷徙與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26-30
- 3.1 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現(xiàn)狀26-28
- 3.1.1 農民工子女在遷入地入學機會的不平等26-27
- 3.1.2 農民工子女升學機會的不平等27-28
- 3.2 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缺失的原因分析28-30
- 3.2.1 農民工子女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合理所致的權利缺失者28-29
- 3.2.2 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為戶籍制度所限制29-30
- 4 農民工遷徙中的女性農民工性別平等問題30-35
- 4.1 遷徙到城市中的女性農民工問題分析30-32
- 4.1.1 女性農民工的就業(yè)與勞動權益30-31
- 4.1.2 女性農民工社會與政治參與31-32
- 4.2 問題的原因32-35
- 4.2.1 女性農民工的弱勢地位被資本和權力所利用32-33
- 4.2.2 女性農民工是被戶籍制度剝削的最底層33
- 4.2.3 女性農民工是底層的權利貧困者33-35
- 5 農民工遷徙自由實現(xiàn)之制度建構35-49
- 5.1 公民權:一種研究農民工遷徙的視角35-37
- 5.1.1 遷徙自由納入公民權保護:美國遷徙自由的重要啟示35-36
- 5.1.2 公民權——農民工社會政策體系建構的價值基礎36-37
- 5.2 農民工遷徙自由之制度安排37-49
- 5.2.1 微觀層次:農民工自身保障其遷徙自由的實現(xiàn)37-39
- 5.2.2 中觀層次:非政府組織應積極參與保障農民工遷徙自由39-41
- 5.2.3 宏觀層面:政府保障農民工遷徙自由41-49
- 結語49-50
- 參考文獻50-55
- 致謝55-56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5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孔麗;;試論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構建[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6期
2 陸益龍;1949年后的中國戶籍制度:結構與變遷[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3 李雪平;國際人權法上的遷徙自由和移徙工人的權利保護——以中國農民工為例[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4 吳家清,杜承銘;論憲法權利價值理念的轉型與基本權利的憲法變遷[J];法學評論;2004年06期
5 張千帆;流浪乞討人員的遷徙自由及其憲法學意義[J];法學;2004年07期
6 李贊;;從憲法判例看美國遷徙自由的發(fā)展[J];法制與社會;2007年04期
7 熊光清;;歐洲的社會排斥理論與反社會排斥實踐[J];國際論壇;2008年01期
8 陳微微;對女性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的法律思考[J];湖北財經(jīng)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4期
9 莫榮;;農民工勞動力市場的狀況和政策建議[J];經(jīng)濟研究參考;2008年31期
10 劉國瑜;創(chuàng)新農村教育制度 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本報記者 余成瑤;[N];中國信息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王志浩;中國農民工流動行為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7年
2 吳紅宇;農村勞動力遷移動機與制度沖突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3 侯晉封;中國農民工流動就業(yè)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蓓;社會性別視角下的農村女性勞動力流動[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2 許麗娟;遷徙自由的權利保障[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3 康小紅;對“農民工”平等權的思考[D];貴州大學;2007年
4 張彩萍;移徙工人人權的國際保護[D];外交學院;2007年
5 葛修路;農民工權利保護的憲法學思考[D];山東大學;2007年
6 孫長海;農民工動態(tài)演變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年
7 王孟孟;“農民工”身份的法理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8 邵青青;論農民工子女的受義務教育權問題[D];山東大學;2008年
9 趙冬梅;農民工勞動權保障的法與社會學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10 潘磊;我國農民工非政府組織的職能定位與發(fā)展路徑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農民工遷徙法律問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699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laodongfa/469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