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賠償法律適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29 18:03
本文關鍵詞:工傷賠償法律適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現(xiàn)代社會中,隨著各國或者地區(qū)法律制度的健全,對于工傷事故人身傷害的處理出現(xiàn)了多元的賠償或補償機制,形成了工傷保險賠償與民事侵權賠償并存的局面。我國現(xiàn)階段在處理工傷事故時,關于工傷保險賠償與民事侵權賠償之間的適用關系問題,在司法實踐中存在不少爭議,而現(xiàn)行相關法律卻對工傷賠償?shù)姆蛇m用問題沒有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導致司法實踐做法不一,影響了法律的統(tǒng)一性。因此,研究如何協(xié)調多種賠償機制之間的關系,充分發(fā)揮各項制度的功能,對保障我國勞動者合法權益,穩(wěn)定和改善勞動關系,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均具有重大意義。 針對工傷保險賠償和民事侵權賠償?shù)倪m用關系問題,除引言和結論外,本文共分為四個部分進行闡述。 第一部分界定了工傷賠償?shù)暮x。論文在分析工傷概念、界定工傷事故的基礎上,分析了工傷賠償?shù)臉嫵、性質。 第二部分主要闡述了工傷賠償制度的歷史沿革,并對不同立法例的制度背景進行了挖掘。我國工傷賠償制度經歷了一個“之”字形的曲折發(fā)展歷程,即從工傷社會保險——工傷企業(yè)保險——工傷社會保險。國外早期的工傷賠償制度先是從私下解決發(fā)展到通過侵權賠償?shù)乃搅葷?后來隨著工業(yè)化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與傳統(tǒng)侵權賠償制度和商業(yè)責任保險制度分離的單獨的工傷救濟制度即工傷保險制度。論文從工傷保險的產生發(fā)展和立法等方面,分析比較了我國與西方發(fā)達工業(yè)國家在工傷保險立法上的異同,即我國和外國工傷賠償制度雖然都經歷過從私力救濟到公力救濟的階段,但是在立法方面差異較大,對工傷賠償?shù)奶幚硪灿幸欢ǖ牟煌?第三部分針對工傷賠償責任競合的問題進行分析。論文分析了工傷賠償責任競合的理論基礎,正是因為工傷者享有雙重請求權即人身損害賠償請求權和工傷保險待遇給付請求權,導致了不同法域中的責任競合。通過分析工傷賠償責任競合的實證法基礎可知,在這種多元法律結構的影響下,世界各國包括我國在內都存在工傷賠償責任競合的情形。各國或者地區(qū)處理工傷事故時,針對處理工傷保險和民事侵權賠償?shù)倪m用關系主要有四種模式,即取代模式、選擇模式、相加模式和補充模式,論文通過分析它們各自的優(yōu)點和缺陷,尋求符合我國國情的最佳模式。 第四部分對我國工傷賠償制度提出了具體立法建議。通過分析我國關于工傷賠償?shù)牧⒎ìF(xiàn)狀,找出禁錮我國立法思路的原因,即二元法律結構的影響。要理清立法思路,就要尋求解決工傷賠償責任競合的方法。通過前三部分對工傷賠償含義、歷史沿革、責任競合的分析,以及研究工傷保險賠償與侵權賠償制度之間的區(qū)別,指出我國工傷賠償機制應當考慮的因素,即在考慮不同侵權主體的同時,還要參照行為性質不同確定相應的責任。由此,提出解決工傷賠償責任競合的模式:第三人侵權的主要模式為補充模式,在非第三人侵權的情況下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模式,即取代模式為普遍模式,在雇主存在重大過失或故意的情況下采用選擇模式作為主要模式。最后,對我國工傷賠償?shù)膬热莺统绦蛱岢鼍唧w立法建議,以實現(xiàn)既避免工傷受害者得到雙份利益,又使弱者不會因信息不充分而作出對自己不恰當選擇的工傷賠償最佳立法效果。
【關鍵詞】:工傷保險賠償 侵權賠償 競合 適用模式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D922.55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3
- 一、工傷賠償?shù)暮x界定13-17
- (一) 工傷賠償?shù)囊话愫x13
- 1、工傷的概念13
- 2、工傷賠償與工傷保險的關系13
- (二) 工傷賠償?shù)臉嫵梢?/span>13-14
- 1、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必須存在勞動關系13-14
- 2、勞動者必須受到人身傷害14
- 3、勞動者受人身損害必須發(fā)生在其履行工作職責過程中14
- 4、勞動者受損害的原因必須是工傷事故14
- (三) 工傷事故的性質14-16
- 1、侵權行為說14-15
- 2、工傷保險關系說15
- 3、雙重性質說15-16
- (四) 小結16-17
- 二、工傷賠償制度的歷史考察17-25
- (一) 我國工傷賠償制度的歷史沿革17-18
- (二) 國外工傷賠償制度的歷史沿革18-20
- 1、早期工傷賠償制度18-19
- 2、工傷賠償制度的進一步發(fā)展19-20
- (三) 中外工傷保險制度的比較分析20-24
- 1、產生原因20-21
- 2、立法體例21
- 3、內容21-24
- (四) 小結24-25
- 三、工傷賠償責任競合問題分析25-31
- (一) 工傷賠償責任競合問題的理論基礎25
- (二) 工傷賠償責任競合的實證法基礎25-27
- (三) 各國或者地區(qū)處理工傷事故的主要模式27-30
- 1、取代模式27-28
- 2、選擇模式28-29
- 3、相加模式29
- 4、補充模式29-30
- (四) 小結30-31
- 四、對于我國工傷賠償制度的立法建議31-46
- (一) 我國工傷賠償相關立法的現(xiàn)狀31-36
- 1、針對工傷保險賠償?shù)木唧w規(guī)定31-32
- 2、勞動者因履行職務遭受事故損害的有關民事侵權賠償規(guī)定32-33
- 3、涉及處理工傷賠償責任競合的有關規(guī)定33-36
- (二) 解決工傷賠償責任競合的理論前提36-37
- 1、二者的法律價值不同36
- 2、兩種制度的特點不同36-37
- 3、損害賠償范圍、標準以及尋求賠償?shù)恼埱髾嗪统杀静煌?/span>37
- (三) 確定我國工傷賠償機制應該考慮的因素37-38
- (四) 對我國處理工傷賠償責任競合的具體建議38-44
- 1、補充模式應當作為第三人侵權的主要模式38-41
- 2、非第三人侵權的主要模式41-44
- (五) 對工傷賠償內容和程序的具體建議44-45
- 1、對工傷賠償內容的建議44
- 2、對工傷賠償程序的建議44-45
- (六) 小結45-46
- 五、結論46-49
- 主要參考文獻49-53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53-54
- 致謝54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徐冬梅;論工傷保險賠償與民事侵權賠償之間的適用關系[D];復旦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工傷賠償法律適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053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laodongfa/405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