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解除的預告期制度研究
本文關鍵詞:勞動合同解除的預告期制度研究
【摘要】:我國勞動法規(guī)定,除特殊情形外,用人單位或勞動者欲解除勞動合同,應提前三十日通知對方當事人,這三十日的期間,被稱為勞動合同解除的預告期。我國勞動合同解除的預告期制度存在簡單化、一刀切的缺陷,使得這一規(guī)定的制度價值被遮蔽,而違反預告期規(guī)定的法律責任的缺失又造成了該制度的虛設狀態(tài)。因此應在借鑒產(chǎn)業(yè)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解約預告期制度的基礎上,逐步完善我國的勞動合同解除的預告期制度。
【作者單位】: 華南理工大學思想政治學院;
【關鍵詞】: 勞動合同解除 預告期 法律責任
【基金】:中國法學會部級法學課題“公共選擇視角下的反壟斷法農(nóng)業(yè)豁免制度研究”(項目號:CLS-D1064)成果之一
【分類號】:D922.5
【正文快照】: 一、對勞動合同解除的預告期制度性質的分析我國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均規(guī)定,除特殊情形外,用人單位或勞動者欲解除勞動合同,均應提前三十日通知對方當事人,這三十日的期間,也就是在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請求和勞動關系結束之間的特定期限,被稱為勞動合同解除的預告期。預告期的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馮彥君;解釋與適用──對我國《勞動法》第31條規(guī)定之檢討[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蓋威;;完善我國勞動立法的若干對策與思考[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2 馮彥君;勞動權的多重意蘊[J];當代法學;2004年02期
3 馮彥君;;勞動合同解除中的“三金”適用——兼論我國《勞動合同法》的立法態(tài)度[J];當代法學;2006年05期
4 孫良國;;專用性投資、勞動者保護與勞動合同解除權[J];當代法學;2006年05期
5 楊凱;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若干實體法難題探討[J];法商研究-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學報(法學版);2001年01期
6 許建宇;;勞動合同的定性及其對立法的影響[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7 林海權;;雙重勞動關系法律問題研究[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8 蔣月;;我國人民法院應當設立勞動法庭[J];河北法學;2007年11期
9 張在范;;勞動合同違約賠償?shù)娜舾蓡栴}[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10 錢斐;勞動合同研究綜述[J];中國勞動;2004年07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胡玉浪;勞動報酬權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超;勞動合同若干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2 王瑛;論雇傭合同[D];山西大學;2006年
3 朱雯雯;對多重勞動關系的法律規(guī)制之探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4 張麗麗;雇傭關系的界定及其法律調整模式[D];吉林大學;2006年
5 馬哲;勞動者辭職權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6 劉松珍;我國勞動合同違約金立法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7 苗增竹;經(jīng)濟補償金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8 儀曉蘭;關于勞動合同單方解除的若干法律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5年
9 張倩;勞動者隱私權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10 葉婷;我國勞動合同期限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馮彥君;解釋與適用──對我國《勞動法》第31條規(guī)定之檢討[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立花聰;;勞動合同的后合同義務淺析[J];法制與社會;2011年21期
2 謝增毅;;勞動法上經(jīng)濟補償?shù)倪m用范圍及其性質[J];中國法學;2011年04期
3 張偉;;解除勞動合同法律問題分析[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1年14期
4 陳宜寧;;《勞動合同法》中關于勞動合同解除問題的淺論[J];法制與社會;2011年21期
5 姜姝;;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限制性條款中外比較分析[J];華章;2011年17期
6 陸璐;楊長泉;;論《勞動合同法》中解除權的適用[J];人民論壇;2011年23期
7 袁綱;范圍;;我國勞動合同解除權的體系問題研究[J];理論界;2011年07期
8 張勇;;協(xié)商解除勞動合同能反悔嗎?[J];勞動保障世界;2011年08期
9 本刊編輯部;;用人單位可否單方免除競業(yè)限制約定[J];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2011年09期
10 向春華;;勞動合同于何時解除[J];中國社會保障;201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陳揚;;勞動合同解除的現(xiàn)狀分析及法律研究[A];西部勞動法律論壇暨全國律協(xié)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2 厲進;;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過程中經(jīng)濟關系處理辦法及反思[A];探索與創(chuàng)新——浙江省勞動保障理論研究論文精選(第二輯)[C];2002年
3 陸敬波;;勞動合同后附隨義務之探析[A];處理勞動爭議律師網(wǎng)絡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徐連躍;;淺析非過失性解除勞動合同[A];處理勞動爭議律師網(wǎng)絡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5 肖勝方;劉繼承;;競業(yè)限制存在的法律問題分析[A];西部勞動法律論壇暨全國律協(xié)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6 何德寶;;勞務派遣退回制度初探[A];西部勞動法律論壇暨全國律協(xié)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桃源律師事務所律師 孫蕾;淺議勞動合同解除相關問題[N];法治快報;2009年
2 陳昌衡;勞動合同解除后經(jīng)濟補償有講究[N];衡陽日報;2009年
3 徐小年;淺析勞動合同解除的證明責任[N];江蘇經(jīng)濟報;2009年
4 記者 勞乾益邋通訊員 周秋霞;欽北區(qū)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N];欽州日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丁國元;郭興昌:為困難群體撐腰的法律援助者[N];工人日報;2008年
6 早報特約評論員 喬新生;華為解除員工勞動合同是不得已之舉[N];東方早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丁國元;北京農(nóng)民工首次行使勞動合同解除權獲補償[N];工人日報;2008年
8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并不是“鐵飯碗”[N];文匯報;2008年
9 郭軍;勞動合同立法要解決的五大問題[N];檢察日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胡敏方;中介門店“關門”引發(fā)糾紛[N];房地產(chǎn)時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皎皎;解雇保護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鍵琳;我國勞動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韓瑩石;我國勞動合同解除制度之法律研究[D];甘肅政法學院;2012年
3 徐一寧;我國勞動合同解除制度的反思與重構[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4 張鑫;論勞動合同解除法律制度[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5 董寅;論重整時勞動合同解除制度的完善[D];蘇州大學;2011年
6 邵家元;論勞動合同解除的法律風險和完善措施[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7 顧楊;論勞動合同解除時職工經(jīng)濟補償權[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8 劉賽剛;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后經(jīng)濟補償制度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9 楊文靜;論勞動合同的解除[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10 朱莉;論勞動合同解除制度對勞動者的保護[D];重慶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1320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laodongfa/1132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