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工傷事故賠償法律問題研究——兼評《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
本文關鍵詞: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工傷事故賠償法律問題研究——兼評《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
【摘要】:《工傷保險條例》和《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針對非法用工傷亡人員的特殊制度安排并沒有向這類群體提供恰當?shù)谋U?反而將他們置于制度保障的夾縫之中。非法用工單位與其職工之間法律關系復雜,被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的單位并未立即喪失主體資格,與其職工保持勞動關系,其他類型的非法用工單位與其職工之間應為雇傭關系。由于非法用工單位職工多數(shù)與其單位沒有勞動關系,無法進行工傷認定,應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或法院依據(jù)《工傷保險條例》的規(guī)定,對事故性質進行認定。《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不僅對非法用工單位職工傷亡事故賠償?shù)暮诵膯栴}未置一詞,向這些勞動者提供的賠償數(shù)額也低于《工傷保險條例》的補償水平。綜合看來,《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這種專門性立法是失敗的。
【作者單位】: 西北大學法學院;
【關鍵詞】: 非法用工單位 事故賠償 工傷保險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農(nóng)民工意外工傷保險法律制度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項目編號:10CFX063) 2010年陜西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陜西省建筑施工企業(yè)農(nóng)民工工傷保險法律制度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
【分類號】:D922.5
【正文快照】: 在我國,非法用工現(xiàn)象屢禁不止。與該現(xiàn)象相伴生的是,非法用工單位勞動者高發(fā)的工傷事故和事故發(fā)生后的艱難索賠。其實,早在2003年4月27日國務院公布的《工傷保險條例》和2003年9月23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中,我國已對非法用工單位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袁合川;;不宜對非法用工單位人員進行工傷認定[J];四川勞動保障;2007年04期
2 張立人;;非法用工單位與其職工建立的是否勞動關系[J];中國勞動;2006年01期
3 韓榮和;;談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shù)暮侠硇訹J];中國勞動;2010年04期
4 唐慧;;在處理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爭議中不需要進行工傷認定[J];中國勞動;2006年01期
5 向春華;;非法用工何時休[J];中國社會保障;2006年01期
6 周華中;;第一講 從工傷保險制度目的看其惠及的人群[J];現(xiàn)代職業(yè)安全;2006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尚倩;;我國工傷保險爭議處理機制探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2 黃晶;;超齡勞動者工傷保險待遇問題[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3 于欣華;霍學喜;;農(nóng)民工工傷保險困境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4 陳曉強;;發(fā)展型社會政策與我國的社會政策構建[J];長白學刊;2008年01期
5 李亞男;;我國工傷保險參保率較低之原因分析與對策探討[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6 程芳;;工傷事故中侵權損害賠償與工傷保險補償[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7期
7 譚浩娟;;工傷保險三大功能中預防地位的演變[J];財經(jīng)政法資訊;2005年05期
8 王顯勇;;未參保單位職工職業(yè)傷害法律問題研究[J];當代法學;2009年04期
9 吳麗萍;;對我國“途中工傷”條款存廢的探討[J];當代法學;2010年05期
10 譚浩娟;;工傷保險三大功能中預防地位的演進[J];當代經(jīng)理人;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亞敏;王浩;;工傷保險制度的國際經(jīng)驗與中國發(fā)展策略研究[A];保險、金融與經(jīng)濟周期——北大賽瑟(CCISSR)論壇文集·2010[C];2010年
2 雷邁;蔣明紅;雷震;陳X;程挺干;金于華;朱濱江;;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工傷保險及工傷康復的發(fā)展現(xiàn)狀分析[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康復治療學術會議主題報告、學術交流論文匯編[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殷悅;海上人身傷亡損害賠償法律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2 朱喜洋;行業(yè)監(jiān)管的公法之治[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3 楊華;中國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中的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星星;工傷保險賠償與人身損害賠償競合問題研究[D];山西大學;2011年
2 任露莎;論第三人侵權情形下的工傷保險責任與民事侵權責任競合的法律適用[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3 李媛媛;新《工傷保險條例》工傷認定程序的突破、局限[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4 江朝麗;工傷認定行政案件司法審查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5 陳陽;完善我國公務員工傷保險制度的思考[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6 朱云嫦;論工傷保險賠償與侵權損害賠償之適用關系[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孫婕;社會保險經(jīng)辦機構法律制度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徐聞博;現(xiàn)階段我國私營企業(yè)勞資關系問題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2年
9 劉光宇;工傷保險制度與侵權法體系之融合[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10 李影;中國工傷保險基金收支平衡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童定國;梁婷珍;;不為員工參保 工廠得不償失[J];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2011年08期
2 陳慧;王睿冰;李益松;;工傷申請期間的性質[J];人民司法;2011年06期
3 劉文華;蘭朝暉;;工傷“兩金”是否因職工死亡而不再支付[J];中國勞動;2011年08期
4 ;關于《工傷保險條例》修訂后工傷保險待遇有關問題的通知[J];天津社會保險;2011年04期
5 董軍;;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員能否認定為工傷[J];中國勞動;2011年09期
6 孫婕;尹敬靜;;大學生實習期間受傷不適用工傷認定[J];工會博覽;2011年07期
7 周愛紅;;怎樣避免工傷維權走彎路[J];家庭科技;2011年06期
8 ;工頭帶入的勞工受傷待遇誰負責?[J];就業(yè)與保障;2011年07期
9 駱瀟;;工傷保險:特定情形六三三[J];職業(yè);2011年22期
10 盛啟發(fā);王鋒;曲云彪;;工傷保險待遇能否繼承[J];中國勞動;2011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劉毓帥;;重塑我國勞動者群體尊嚴的基本途徑[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與轉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學術年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10·?2)[C];2011年
2 于博;;完善和規(guī)范我市勞務派遣用工的對策建議[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李俊麗;;當前形勢下勞動者合法權益保護的難題及其分析[A];第三屆西部律師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譚小輝;;廣西26名教師違約跳槽案的法律評析[A];中國民辦教育大典[C];2010年
5 橫井和彥;竇少杰;孟建兵;;七、從“勞務派遣”說開去——中日勞務派遣及其相關制度的比較研究[A];2010中國國有經(jīng)濟發(fā)展論壇暨“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國有經(jīng)濟戰(zhàn)略調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迪;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不適用工傷認定[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6年
2 王立明;這樣的事故是否屬于工傷[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7年
3 林小軍邋陳俞君;只要是雇傭關系,,就可申請勞動仲裁[N];湛江日報;2007年
4 本報評論員 林琳;期待“擴權”后的工傷保險條例為職工護航[N];工人日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劉煒;工傷保險條例實現(xiàn)同命同價[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0年
6 ;鐵嶺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N];鐵嶺日報;2008年
7 楊華云;工傷保險條例修改 城鄉(xiāng)“同命同價”[N];中國聯(lián)合商報;2010年
8 黃維東 岑洪;發(fā)生事故獲單位賠償 申請工傷認定更保障[N];法治快報;2006年
9 董志軍;解讀《工傷保險條例》 保護勞動者權利 構建和諧勞動關系[N];錫林郭勒日報;2006年
10 劉亞輝;我省出臺工傷保險條例[N];河南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蔡毅芬;勞動爭議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2 吉達珠;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實證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3 孫冰心;勞務派遣法律規(guī)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王凱;勞動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5 夏蕾;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6 沈同仙;勞動力派遣中的政府規(guī)制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7 丁建安;企業(yè)勞動規(guī)章的法律效力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8 黃昆;勞動法主體體系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9 劉焱白;勞動關系穩(wěn)定之法律調整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10 楊彬;勞動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e
本文編號:10973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laodongfa/1097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