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親屬法文化濫觴與傳承
本文關鍵詞:中國古代親屬法文化濫觴與傳承
【摘要】:在"諸法并存,民刑有分"中國古代法律中,親屬法突出反映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特征。中國親屬法文化濫觴于古代的習慣和禮,進而在長期的自然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具備了法的形式;中國古代親屬法文化的特點最能反映中國古代法律的文化根基,其獨特的文化價值對我國當前的親屬立法具有深刻的傳承意義。
【作者單位】: 湖南大學法學院;西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
【關鍵詞】: 古代親屬法 法文化 濫觴 傳承
【基金】:西南民族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專項資金項目(12SZYTH11) 西南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科碩士點建設項目(2012XWD-S1204)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9;D923.9
【正文快照】: 在禮法社會中,禮和法的作用是統一的,不僅作為人們應當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行為規(guī)范而存在,同時在出現爭議時,也作為官員解決糾紛的依據即裁判規(guī)范而被使用。正如R.M.昂格爾指出的一樣,與西方截然不同,中國古代法只是“官僚制的法”,不存在“法的支配”得以發(fā)育的基礎。因此,對中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昱春;;英雄的成功與制度的失敗——《席方平》中訴訟制度的社會學分析[J];蒲松齡研究;2008年02期
2 王亞明;杜萬松;;中國民事訴訟依“法”裁判辨正——從檔案統計的視角[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2期
3 余文兵;;試論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特點及其意義[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4 馬建興;;中國古代禮與法關系之演進[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02期
5 王亞明;;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6 張群;;中國古代法上的“義絕”:基于學術史的考察與反思[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7 卞利;;明清時期婚姻立法的調整與基層社會的穩(wěn)定[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8 沈瑋瑋;;從甘結到具結悔過:傳統民事司法信任的轉變[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9 邵宇;包公傳說的“神判”情節(jié)述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10 吳正茂;趙永偉;;法律儒家化新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碩;;以《唐律疏議》為例淺談儒家思想對中國古代法律的影響[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1年年會暨全國第六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1年
2 曹婷婷;;個案視角下晚清江浙鄉(xiāng)村地區(qū)婚姻的締結與離棄——以清代刑科題本為例[A];滿學論叢(第一輯)[C];2011年
3 牛天秀;;首問問責:內涵、困境與對策[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孔志國;;制度規(guī)避[A];2005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陸離;;俄、法所藏敦煌文獻中一件歸義軍時期土地糾紛案卷殘卷淺識——對Дх.02264、Дх.08786與P.4974號文書的綴合研究[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四編[C];2009年
6 程平源;;儒家德性論源起考——以先秦“德”義變遷為考察對象[A];《國學論衡》(第四輯)[C];2007年
7 杜靖;;五服-姻親與宗族——一個漢人社會研究的新框架[A];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六輯)[C];2009年
8 馬作武;;孔子殺少正卯考論[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9 王立;;董必武對中國法制的兩大貢獻解析——中國5000年法律文明的成功轉型與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思想搖籃[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10 王立;;董必武:破舊成功與立新失敗[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輯)[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許青松;間接正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楊棟;神話與歷史:大禹傳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志松;清“冒破物料”律與工程管理制度[D];南開大學;2010年
7 尹佳濤;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政治思考[D];南開大學;2010年
8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東漸及其在廣州的實踐[D];暨南大學;2010年
9 淡樂蓉;藏族“賠命價”習慣法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10 孫瑜;唐代代北軍人群體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曾德偉;淺析中國古代容隱制度及其現代價值[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史蘭芳;被脅迫行為之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黃霞;論中國傳統鄉(xiāng)規(guī)民約[D];湘潭大學;2009年
4 余勝;認罪從寬制度芻議[D];湘潭大學;2009年
5 諸葛瑞強;包拯司法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彭斌;清代情理審判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錢蘇青;清前期思想控制之法律問題論析[D];蘇州大學;2010年
8 高頌;隋唐“蠱”現象探析[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9 宋守義;唐代復仇問題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10 趙文斌;論唐律中的不孝罪[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衛(wèi)國;中國傳統法文化的結構-功能特性[J];比較法研究;1993年02期
2 李長健,伍文輝;信用社會的法文化探析[J];湖北社會科學;2005年06期
3 赫然;;法文化一般理論探析[J];長白學刊;2007年06期
4 陳靜熔;中——中國古代法文化之價值目標[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5 高其才;論中國少數民族習慣法文化[J];中國法學;1996年01期
6 張玲娜;依法治國的法文化思考[J];理論月刊;2001年10期
7 張曉輝;法文化探論[J];思想戰(zhàn)線;2004年04期
8 張曉輝;法文化探論[J];思想戰(zhàn)線;2005年02期
9 王平原;;法文化的沖突與融合 元代兄收弟妻斷離案[J];中國審判;2007年01期
10 彭禮堂;論市場體制下中國私法文化的構建[J];社會科學研究;1995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胡靈;;法文化融合與我向思維——中西方法律價值觀念沖突的整合[A];2003年貴州省憲法法理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03年
2 李瑜青;;當代中國法律權利意識的解讀——從法文化學入手的思考[A];社會主義與中國現代化 政治·法律與社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9年
3 陳金全;郭亮;;西盟佤族原始法文化的原創(chuàng)性[A];中國佤族“司崗里”與傳統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滕樹立;;影響法律英語翻譯的八種中西法律文化差異[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會2010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本報記者 望田;西法東漸浸染中國近代法文化[N];社會科學報;2006年
2 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后流動站 鄧建新;法律文化研究的兩個誤區(qū)[N];法制日報;2010年
3 張晉藩;張晉藩提出了“重塑中華法系”的新命題[N];北京日報;2005年
4 福建省建甌市檢察院 李詩燦;法律信仰是法律職業(yè)的靈魂[N];檢察日報;2008年
5 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 江國華;習俗的法治意涵[N];人民法院報;2009年
6 孟琳;合理解讀我國農村法治困境[N];江蘇法制報;2009年
7 記者 丁國鋒;溧陽市建設法治文化三大工程[N];法制日報;2010年
8 記者郭爍;學者探討百年中國司法體制轉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盛美軍;羅爾斯正義理論的法文化意蘊[D];黑龍江大學;2007年
2 黃金蘭;法律移植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3 張智;偏離方向的哈特—富勒“告密者案件”之爭[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4 李a
本文編號:7387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yflw/738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