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姻法》5年實踐之評析
【文章目錄】:
一、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的主要內容
二、新《婚姻法》實施后4個領域的基本狀況
1.關于婚外情和離婚率
2.關于家庭暴力
3.關于探視權
4.關于無過錯當事人的賠償請求權
三、理論評析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解君;論行政法概念的哲學視野[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2 胡朝陽;傅劍平;;法社會學視野下的青少年高科技犯罪[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7年01期
3 劉靜坤;;刑事司法一體化視野下之偵查功能研究[J];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4 邵華;;信訪制度變革與弱勢群體權利救濟[J];河北法學;2007年02期
5 周鴻燕;;新類型離婚財產糾紛探析——評《婚姻法》司法解釋二[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6 馬青波,楊翔;試論民事訴訟中法院調解之存廢[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05期
7 馮韻東;;新農村建設中的環(huán)境法制探究[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8 冉井富;現代進程與訴訟:1978—2000年社會經濟發(fā)展與訴訟率變遷的實證分析[J];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01期
9 汪慶紅,吳敏;論司法獨立的相對性[J];嘉應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10 王仲云;律師執(zhí)業(yè)活動的法社會學分析[J];齊魯學刊;200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劉楠;法律的確定性問題[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2 徐昕;論私力救濟[D];清華大學;2003年
3 楊挺;民辦高等學校產權配置法律問題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彭艷崇;行動中的法[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5 楊艷;論行政人格的歷史類型[D];中國人民大學;2006年
6 趙樹坤;社會沖突與法律控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7 李建新;知政權論[D];重慶大學;2007年
8 李慶豪;生源地助學貸款的生成與發(fā)展[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9 涂明君;程序化的哲學闡釋[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鴻;促進高新區(qū)發(fā)展的社會控制研究[D];福州大學;2002年
2 朱長江;國家法與民間規(guī)則的互動——對河北農村社區(qū)“私了”現象的分析[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3年
3 謝俏潔;社區(qū)人民調解的制度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肖順武;論經濟法的精神[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5 伍崇利;論我國自然保護區(qū)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6 呂珩;學校管理糾紛的非訴訟解決機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7 王彩君;論ADR在我國的完善[D];山西大學;2006年
8 馬革聯(lián);恢復性刑事責任初論[D];湘潭大學;2006年
9 蔣春燕;婚姻家庭法中探望權問題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10 劉恒;司法平等的悖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本文編號:28818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yflw/2881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