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婚姻法論文 >

探望權制度功能價值的實現(xiàn)及其完善

發(fā)布時間:2017-08-16 22:25

  本文關鍵詞:探望權制度功能價值的實現(xiàn)及其完善


  更多相關文章: 探望權 親權 價值功能 強制執(zhí)行 精神損害賠償


【摘要】: 探望權制度是我國新修訂的《婚姻法》根據(jù)我國社會生活實際增加的一項新制度。探望權制度的確立,不但是保障《憲法》賦予公民合法權益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成長,同時也是落實以人為本科學發(fā)展觀在民法制度上的體現(xiàn),是我國親權制度進一步完善的象征,填補了立法上的空白。但是由于該制度在我國立法時間短,經(jīng)驗少,因此,在理論上還存在爭議,在實踐中也有不少難題,尤其是國人對探望權制度的法律意義和價值功能認識不足,大大制約了其應有作用的發(fā)揮。因而,加強對探望權制度的研究,解決其實踐中的困惑,促進我國探望權制度的完善與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本文立足我國探望權制度的現(xiàn)狀,結合司法審判實踐、國內(nèi)外大量案例進行了實證分析,并運用比較法,通過對大量中外法律規(guī)定的對比和借鑒,分四部分對我國探望權制度的相關問題展開了分析和研究。 第一部分是對探望權制度的概述。從探望權的法律淵源到我國探望權制度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歷史,闡述了探望權屬于親權的范疇,探望權是法律對親情倫理的體現(xiàn)和保護。 第二部分著重論述了探望權制度的法律地位及其功能價值。闡述了探望權的法律性質,并將探望權與撫養(yǎng)權、監(jiān)護權進行對比分析;從立法本義到社會現(xiàn)實意義,揭示出我國探望權制度的功能就在于有效延伸親權,以彌補離婚對子女的親情缺失,最大限度地維護未成年人利益,促進其身心健康,同時實現(xiàn)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感情人倫上的利益。 第三部分是探望權功能價值的實現(xiàn)途徑,也是本文的側重點。研究探望權制度的目的在于如何更有效地發(fā)揮其功能價值。本文根據(jù)國內(nèi)外的有關立法規(guī)定、學理解釋和審判實踐經(jīng)驗,系統(tǒng)闡述了探望權的主體,探望權的內(nèi)容和行使,探望權的中止、恢復和終止,探望權執(zhí)行難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 第四部分是對完善我國探望權制度的建議。針對我國探望權制度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應從理念轉變、引入精神損害賠償金制度、慎重適用刑事處罰制度、采取措施加大對探望權的救濟力度、改革探望權糾紛的訴訟程序設置等方面加以完善的一些建議。 結論部分,筆者總結了全文,并對我國探望權制度的未來做了美好展望。探望權制度作為婚姻法中新設的內(nèi)容,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復雜問題。探望權制度的完善對于促進家庭文明、社會和諧和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健全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探望權 親權 價值功能 強制執(zhí)行 精神損害賠償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D923.9
【目錄】: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一、探望權制度概述10-16
  • (一) 探望權的概念與特征10-11
  • (二) 探望權的法律淵源與在兩大法系的體現(xiàn)11-14
  • (三) 我國探望權制度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14-16
  • 二、探望權制度的法律性質與功能價值16-22
  • (一) 探望權的法律性質16-17
  • (二) 探望權與撫養(yǎng)權、監(jiān)護權的比較17-19
  • (三) 探望權的功能價值19-22
  • 三、探望權制度功能價值的實現(xiàn)22-36
  • (一) 探望權主體22-26
  • (二) 探望權的行使方式26-28
  • (三) 探望權的中止、恢復、終止28-30
  • (四) 阻卻探望權行使事由及其排除30-31
  • (五) 探望權執(zhí)行難31-36
  • 四、完善我國探望權制度的建議36-46
  • (一) 理念的轉變:從父母本位到子女本位36-37
  • (二) 探望權制度中引入精神損害賠償金制度37-40
  • (三) 采取措施,加大對探望權的救濟力度40-43
  • (四) 改革探望權糾紛的訴訟程序設置43-46
  • 結論46-47
  • 參考文獻47-49
  • 攻讀學位期間公開發(fā)表的論文49-50
  • 后記5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戴曉青,王紅梅;和諧社會建設中探望權制度的完善[J];市場周刊.管理探索;2005年04期

2 張振芝 ,趙偉 ,林世蘭;探望權設立的理論意義與實踐[J];理論界;2002年05期

3 倪春南,閔振華;探望權執(zhí)行中的問題及對策[J];人民司法;2002年09期

4 溫如林;離婚后,監(jiān)護人不允許另一方行使探望權,應如何處理?[J];人民司法;2002年10期

5 佟麗華;離婚了,父母還享有探望權[J];少年兒童研究;2003年06期

6 曾靜;探望權若干問題探討[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7 姜虹;探望權性質初探[J];求實;2004年S4期

8 趙敏,余榮紅;應明確子女為探望權的權利主體——兼評我國探望權制度的立法宗旨[J];前沿;2005年05期

9 許曉輝;對婚姻法中有關探望權規(guī)定的思考[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10 楊晉玲;試論探望權[J];學術探索;2003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小紅;;再論我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立法完善[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3輯)[C];2009年

2 張敏純;;論環(huán)境侵權精神損害賠償?shù)臍w責原則——以《侵權責任法》為分析對象[A];生態(tài)文明與林業(yè)法治--2010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0年

3 王衛(wèi)江;;消費者精神損害賠償論[A];首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0年

4 鄭偉;;淺述精神損害賠償[A];第二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1年

5 汪旭鵬;;論精神損害賠償制度[A];第二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1年

6 張宏星;梁根科;;淺談精神損害賠償[A];中國法醫(yī)學會司法精神病學專業(yè)委員會第一次全國司法精神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7 高文英;;國家賠償制度中精神損害賠償?shù)慕⒑屯晟芠A];修憲之后的中國行政法——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肖紅星;;人體損傷引發(fā)的精神損害賠償芻議[A];中國法醫(yī)學會法醫(yī)臨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9 盧嘉亮;;精神損害賠償?shù)睦碚摐\析[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4年

10 高建明;;國家精神損害賠償量化模式研究[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廣州鐵路運輸中級法院 楊芳 長沙鐵路運輸法院 楊才清;探望權糾紛強制執(zhí)行途徑[N];人民法院報;2010年

2 陳生祥;探望權:你不能剝奪![N];山西日報;2004年

3 蘭莉;侵害探望權的救濟[N];江蘇法制報;2007年

4 楊維松;離婚了,要合法行使探望權[N];廣西政法報;2003年

5 陳新華 王恩飛;對探望權案件執(zhí)行的思考[N];江蘇經(jīng)濟報;2004年

6 張劍邋藍莉;探望權為何執(zhí)行難?[N];江蘇法制報;2007年

7 俞海虹;隔代探望權應否得到法律保護[N];江蘇經(jīng)濟報;2008年

8 向陽;探望權及其強制執(zhí)行[N];天津政法報;2008年

9 顧健 黃前;淺議探望權的執(zhí)行[N];江蘇經(jīng)濟報;2009年

10 冒巖;探望權執(zhí)行為何困難重重[N];江蘇經(jīng)濟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瓊;論中國精神損害賠償?shù)氖聦嵓跋嚓P基礎[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張妮;精神損害賠償?shù)亩垦芯縖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3 胡平;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李鈺;環(huán)境污染健康損害賠償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5 葉乃鋒;國際航空侵權責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6 李燕;性別變更的法律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7 孫維飛;當代侵權行為法學之發(fā)展[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8 牛鋒;民刑法關聯(lián)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楊靜毅;醫(yī)療侵權的經(jīng)濟分析[D];山東大學;2011年

10 高向武;附帶民事訴訟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立濤;精神損害賠償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2 董傳嶺;論精神損害賠償制度[D];四川大學;2004年

3 魏燦;我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建構[D];山東大學;2010年

4 秦唱;行政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5 閆明;論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6 焦衛(wèi);精神損害賠償若干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2年

7 李曉東;論環(huán)境侵權精神損害賠償[D];內(nèi)蒙古大學;2010年

8 程謙;論身份權的精神損害賠償[D];暨南大學;2010年

9 李娟娟;我國違約精神損害賠償?shù)睦碚撆c實踐[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10 楊仕強;我國行政賠償中精神損害賠償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68587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yflw/68587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cba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