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RFIP1基因干擾預防骨科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實驗研究
【摘要】 研究背景:深靜脈血栓形成是骨科臨床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好發(fā)于下肢骨折患者,如血栓脫落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晚期常遺留靜脈炎綜合征,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及生命安全。新近有研究表明富亮氨酸重復序列相互作用蛋白1(LRRFIP1)可能與血栓的形成有重要聯(lián)系。LRRFIP1基因及其編碼的蛋白質(zhì),通過與血小板細胞膜上表達的相關(guān)蛋白相互作用,血小板細胞骨架的結(jié)構(gòu)進而發(fā)生改變,影響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并導致血栓的形成。因此我們擬通過RNA干擾技術(shù)靶向沉默LRRFIP1基因,并建立動物模型,觀察LRRFIP1基因?qū)ι铎o脈血栓形成的影響,探討LRRFIP1基因沉默對預防骨科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為最終應用于在體基因治療深靜脈血栓提供相關(guān)實驗依據(jù)。研究方法:1、LRRFIP1基因RNAi慢病毒載體的構(gòu)建設計并合成LRRFIP1基因靶向的雙鏈DNA:根據(jù)GenBank報道的小鼠LRRFIP1基因序列,通過將Ambion公司的設計軟件與RNA干擾序列的設計原則相結(jié)合,設計出3對針對LRRFIP1基因shRNA的寡核苷酸序列,分別構(gòu)建質(zhì)粒,轉(zhuǎn)染293T細胞,RT-PCR和western blot測定沉默效率,使用沉默效率最高的質(zhì)粒構(gòu)建LRRFIP1基因RNAi的慢病毒載體。2、小鼠骨髓細胞原代分離與培養(yǎng)將1周齡的新生小鼠消毒后處死,分離骨髓細胞,接種于無菌培養(yǎng)瓶,置37℃、5%CO2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選取生長良好的第三代細胞進行后續(xù)實驗。3、小鼠骨髓細胞慢病毒感染在24孔培養(yǎng)板接種若干孔,將35X104個目的細胞接種至每個孔內(nèi),50%左右細胞的貼壁率應在鋪板時達到,每孔培養(yǎng)基體積為100μl;70%左右的細胞貼壁率應在進行病毒感染時達到。感染96小時后,在熒光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熒光,估計慢病毒感染目的細胞的效率。4、動物分組與給藥將健康成年雄性ICR小鼠(20±2g)隨機分為:1)正常對照組(control);2)假手術(shù)組(sham):不給藥;3)低分子肝素(LMWH)治療組(LMWH):術(shù)前通過尾靜脈注射LMWH一次(2000U·kg-1),術(shù)后每日注射一次LMWH (2000U·kg-1·d-1);4)模型組(model):術(shù)前、術(shù)后每日注射等體積生理鹽水;5) LRRFIP1shRNA治療組(shRNA):術(shù)前注射LRRFIP1shRNA慢病毒感染的小鼠BMCs (1×107cells/mouse);6)陰性shRNA治療組(Negative shRNA):術(shù)前注射LRRFIP1陰性對照shRNA慢病毒感染的小鼠BMCs (1×107cells/mouse);采用下腔靜脈結(jié)扎法制作小鼠深靜脈模型。分別于術(shù)后第1、3、7天每組處死6只小鼠。稱量血栓重量;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小鼠血清p選擇素及D二聚體水平,Western blot檢測血栓中LRRFIP1蛋白的表達。5、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表示為means±S.D。采用SPSS17.0for Windows進行統(tǒng)計分析,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多組間兩兩比較采用Fisher LSD分析。以p<0.05作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結(jié)果:1.成功構(gòu)建了攜LRRFIP1shRNA的慢病毒載體,LRRFIP1shRNA轉(zhuǎn)染后LRRFIP1基因及蛋白表達均顯著降低;2. LRRFIP1shRNA顯著抑制血栓中LRRFIP1蛋白表達。在模型組中,在術(shù)后第1、3、7天血栓中LRRFIP1蛋白的表達顯著降低(P<0.01)。在所觀察的3個時間點上,使用LRRFIP1shRNA處理可以進一步抑制LRRFIP1在血栓中的表達,提示LRRFIP1shRNA慢病毒在體內(nèi)可以有效抑制LRRFIP1的表達。但低分子肝素和陰性shRNA對LRRFIP1表達無影響。3. LRRFIP1shRNA顯著抑制小鼠下肢靜脈血栓形成。LRRFIP1shRNA抑制體內(nèi)血栓形成明顯的。在術(shù)后第7天,模型組小鼠血栓重量為8.63±0.40mg,在LRRFIP1shRNA治療組,血栓重量降低到2.15±0.57mg (P<0.01)。血栓形成抑制率為75.10%。而在低分子肝素治療組和陰性shRNA治療組,血栓重量分別為2.20±0.33mg和6.47±0.66mg,血栓形成抑制率分別為74.50%and25.02%。4. LRRFIP1shRNA能夠降低小鼠血清p-選擇素和d-二聚體水平。與正常對照組和假手術(shù)組相比,模型組血漿P-選擇素水平明顯增加(P<0.01)。LRRFIP1shRNA治療顯著降低血漿P-選擇素水平(P<0.01)。血漿D-二聚體水平在模型組也明顯升高(P<0.01),而LRRFIP1shRNA治療可顯著地抑制D-二聚體水平的上調(diào)(P<0.01)。然而,低分子肝素和陰性shRNA對血漿P-選擇素、D-二聚體水平的影響不大。結(jié)論:1.成功構(gòu)建了LRRFIP1shRNA表達質(zhì)粒及慢病毒載體;2. LRRFIP1shRNA在體內(nèi)、外均能夠抑制LRRFIP1mRNA和蛋白表達;3. LRRFIP1基因干擾能抑制小鼠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4. LRRFIP1shRNA抑制深靜脈血栓形成與其降低血漿p-選擇素和d-二聚體水平有關(guān)。
第一章 前 言
深靜脈血栓(DVT)形成是骨科臨床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好發(fā)于下肢骨折患者。血栓好發(fā)于下肢深靜脈,以髂靜脈、股靜脈多見。如血栓脫落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晚期常遺留靜脈炎綜合征,包括遺留腫脹、淤積性皮炎、遷延不愈的小腿潰瘍等等,病情嚴重者具有截肢的可能,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及生命安全。但骨科臨床在對深靜脈血栓形成經(jīng)過正規(guī)預防后:如物理預防及藥物預防措施后仍有約 20%的下肢骨折與大關(guān)節(jié)置換患者存在 DVT,具體的發(fā)病機制仍不清楚。
新近有研究表明富亮氨酸重復序列相互作用蛋白 1(LRRFIP1)可能與血栓的形成有重要聯(lián)系。研究者通過一項對 500 名受試者的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LRRFIP1 基因及其編碼的蛋白質(zhì),通過與血小板細胞膜上表達的相關(guān)蛋白相互作用,血小板細胞骨架的結(jié)構(gòu)進而發(fā)生改變,從而影響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并導致血栓的形成。因此我們通過 RNA干擾技術(shù)靶向沉默 Lrrfip1 基因,并建立動物模型,觀察 Lrrfip1 基因?qū)ι铎o脈血栓形成的影響,探討 Lrrfip1 基因沉默對預防骨科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為最終應用于在體基因治療深靜脈血栓提供相關(guān)實驗依據(jù)。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進步與發(fā)展,骨創(chuàng)傷患者越來越多,以及隨著骨科大手術(shù)的廣泛開展,如:人工全髖關(guān)節(jié)置換術(shù)(total hip replacement,THR)、人工全膝關(guān)節(jié)置換術(shù)(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和髖部周圍骨折手術(shù)(hip fractures surgery,HFS),靜脈血栓栓塞癥(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報道也日益增多。靜脈血栓栓塞癥包 括 深 靜 脈 血 栓 形 成 (deep vein thrombosis , DVT) 和 肺 栓 塞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這是 VTE 在肢體不同部位和不同階段的兩種臨床表現(xiàn)形式。骨科臨床中 DVT 發(fā)生率較高,是臨床上引起并發(fā)癥和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國外研究表明,在 THR 病人中 DVT 的發(fā)生率為 42~57%,PTE 的發(fā)生率為 0.9~28%,致死性 PTE 的發(fā)生率為 0.1~2%;在 TKR 病人中 DVT 的發(fā)生率為 41~85%,PTE 的發(fā)生率為 1.5~10%,致命性 PTE 的發(fā)生率為 0.1~1.7%;在 HFS 病人中 DVT 的發(fā)生率為46~60%,PTE 的發(fā)生率為 3~11%,致命性 PTE 的發(fā)生率為 0.3~7.5%;一項亞洲國家多中心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骨科大手術(shù)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發(fā)生率為 43.2%。國內(nèi)相關(guān)臨床研究報告骨科大手術(shù)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發(fā)生率為 20.6~47.1%。
1884 年,Virchow 等人提出引起血栓形成的三個條件: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損傷,血流狀態(tài)的改變,血液凝固性的增加。其中血小板的激活在血栓形成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血小板產(chǎn)生于來自于骨髓中的成熟的巨核細胞,巨核細胞成熟后,它的細胞膜表面會有血多凹陷形成,互相臨近的凹陷的細胞膜在凹陷部位的深部相互發(fā)生融合,緊接著巨核細胞的一部分胞質(zhì)會與巨核細胞母體分離開來,最終這些成分將從巨核細胞上脫離,通過血竇進入機體血液循環(huán)成為血小板。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時維護毛細血管壁的完整性是其另外一個重要的功能,當血管破損時,損傷部位激活因素刺激血小板,使得血小板聚集在血管破損部位,成為富含血小板的凝塊,接著血小板又會形成凝血酶,這些凝血酶將會刺激周圍血漿組織中的纖維蛋白原,促使其演變?yōu)槔w維蛋白,這些相互交織的纖維蛋白會包裹血小板凝塊,繼而這些血小板凝塊與血細胞纏結(jié)在一起最終成為血凝塊,即形成血栓。另一方面血小板表面的突起會伸出進入纖維蛋白網(wǎng)內(nèi),血小板肌動蛋白和收縮后的肌球蛋白會使已經(jīng)形成的血凝塊收縮,形成更為堅實的血栓,更有效地起到止血作用。血小板被激活后還能釋放血栓素 A2、致密顆粒和 α 顆粒、ADP、5-羥色胺、血小板第 4 因子、β 血栓球蛋白、凝血酶敏感蛋白、細胞生長因子、血液凝血因子Ⅴ、Ⅶ、Ⅻ和血管通透因子等等,以上這些活性物質(zhì)會通過激活相鄰的血小板、促血管收縮、促纖維蛋白形成等多種形式加強止血效果。有學者認為,凝血因子 V 的變異可能與 DVT 的發(fā)生有關(guān)。凝血因子 V 是一種糖蛋白,在機體凝血過程中處于內(nèi)外源性凝血途徑的交叉點,凝血因子V能夠加速和促進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生成凝血酶,若凝血因子V發(fā)生基因突變后,則稱為因子 V Leiden,靜脈血栓形成的常見危險因素就是凝血因子 V 發(fā)生基因突變。有研究通過對國外 2063 位手術(shù)或創(chuàng)傷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患者進行檢測凝血因子 V后發(fā)現(xiàn),30%的病人發(fā)生變異而成為因子 V Leiden。
第二章 LRRFIP1 基因 RNA 干擾慢病毒載體的構(gòu)建及 轉(zhuǎn)染效率的鑒定
2.1 實驗材料
2.1.1 菌株與質(zhì)粒
2.1.1.1 實驗菌株
◆ Escherichia coli DH5α
2.1.1.2 表達質(zhì)粒 GFP 蛋白表達載體 pGCL-GFP
2.1.2 主要酶類與分子量標準
◆ Taq DNA polymerase(TaKaRa)
◆ Pfu DNA polymerase(TaKaRa)
◆ T4 DNA Ligase(Roche)
◆ 限制性內(nèi)切酶 Hpa I、Xho I(TaKaRa)
◆ 1kb DNA Ladder(MBI Fermentas)
◆ DNA Ladder,Mix(MBI Fermentas)
◆ 100bp O’ Gene Ruler(MBI Fermentas)
◆ DL2000 DNA Marker(TaKaRa)
◆ 蛋白質(zhì)中范圍分子量預染 Marker(Thermo Scientific)
◆ 蛋白質(zhì)寬范圍分子量預染 Marker(Thermo Scientific)
2.1.3 主要抗體與試劑盒
◆ 兔抗鼠 LRRFIP1 多克隆抗體(Sigma-Aldrich)
◆ HRP 標記山羊抗兔 IgG 抗體(上海聯(lián)科生物公司)
◆ 小量質(zhì)粒抽提純化試劑盒(QIGEN)
◆ 大量質(zhì)粒抽提純化試劑盒(QIGEN)
◆ 小量膠回收試劑盒(QIGEN)
◆ PCR 試劑盒(Toyobo)
2.1.4 試驗所需主要試劑及配制方法
2.1.4.1 培養(yǎng)基及其所需試劑
◆ LB 液體培養(yǎng)基:準確稱重 10g 胰化蛋白胨(tryptone, Oxoid),5g 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 Oxoid),950ml ddH2O 中加入 10g 氯化鈉,充分搖動使之完全、充分溶解,使用 1mol/L NaOH 調(diào)節(jié)溶液 pH 值至 7.0,定容至 1000ml,在 1.034×105Pa 高壓蒸汽滅菌備用,滅菌時間為 20min(使用前通過加入 100mg/ml 氨芐青霉素調(diào)節(jié)終濃度為100μg/ml)。
◆ 2% LB 固體培養(yǎng)基:準確稱取 2g 的瓊脂粉加入至 100ml LB 液體培養(yǎng)基中,高壓蒸汽滅菌消毒,滅菌時間為 20min。自高壓滅菌器中取出滅菌后的培養(yǎng)基,輕輕旋動培養(yǎng)基,使瓊脂均勻地溶解至整個培養(yǎng)基溶液中,靜置后使得培養(yǎng)基的溫度降至50℃左右后,通過加入 100mg/ml 氨芐青霉素至固體培養(yǎng)基中,調(diào)節(jié)其終濃度為100μg/ml,然后從保存燒瓶中直接傾倒出培養(yǎng)基,進而鋪制平板。
◆ 100mg/ml 氨芐青霉素溶液:5ml ddH2O 中加入氨芐青霉素 500mg,使用 0.22μm孔徑濾膜過濾,達到除菌目的,然后進行分裝置于-20℃條件保存。 2.1.4.2 瓊脂糖凝膠電泳所用試劑
◆ 50×TAE 電泳緩沖液:準確稱重 Tris 堿 242 g,冰乙酸 57.1 ml,所需 0.5 mol/L EDTA(pH8.0) 100 ml,加入 ddH2O 將其定容至 1000 ml,保存條件為避光,使用時需按 1∶50 濃度進行稀釋。
2.2 實驗方法
2.2.1 LRRFIP1 基因 RNAi 慢病毒載體的構(gòu)建:
2.2.1.1 設計并合成 LRRFIP1 基因靶向的雙鏈 DNA:根據(jù) GenBank 報道的小鼠LRRFIP1 基因序列,通過采用 Ambion 公司的設計軟件與 RNA 干擾序列的設計原則相結(jié)合,設計出 3 對針對 LRRFIP1 基因 shRNA 的寡核苷酸序列,分別構(gòu)建質(zhì)粒,轉(zhuǎn)染 293T 細胞;
2.2.1.1.1 LRRFIP1 shRNA 表達質(zhì)粒的構(gòu)建 Hpa I 和 Xho I 酶切 pGCL-GFP 載體以使其線性化; 酶切產(chǎn)物的回收,使用小量膠回收試劑盒,將 pGCL-GFP 載體酶切產(chǎn)物回收純化,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水平電泳后,割下約 200mg 左右的包含目的條帶的低熔點瓊脂糖塊,置于 1.5ml離心管中。
(2)加入 600 微升 S1 液,置于 55℃水浴中 10 分鐘,每 2 分鐘顛倒混勻一次,完全溶化瓊脂糖塊。
(3)將完全溶化后的凝膠溶液移至入吸附柱內(nèi),12000rpm 離心,離心時間為 1 分鐘,將收集管里面的液體倒掉,再將吸附柱放入同一個收集管中。
(4)將 500?l W1 液(已加無水乙醇)加入吸附柱中,12000rpm 離心,離心時間為 15秒,然后將收集管中的液體倒掉,將吸附柱置入同一個收集管中。
(5)在吸附柱中加入 500?l W1 液(已加無水乙醇),靜置 1 分鐘后,12000rpm,離心15s。將收集管里面的液體倒掉,再將吸附柱放入同一個收集管中。
(6)12000rpm,離心時間為 1 分鐘。
(7)將吸附柱放入一個干凈的 1.5ml 的離心管中,將 30?l 的 T1 液加入吸附膜中央,靜置 1 分鐘后,12000rpm 離心,離心時間 1 分鐘,洗脫液-20℃條件下進行貯存。
目的片段與載體的連接,經(jīng)退火形成的雙鏈 DNA,在與雙酶切后的 pGCL-GFP載體相互連接結(jié)合,連接反應體系:其中包括酶切回收的載體脫氧核糖核酸(100 ng/μL)1μL,退火的雙鏈脫氧核糖核酸(100 ng/μL)1μL, 10×T4 噬菌體脫氧核糖核酸連接酶緩沖液 1μL,T4 噬菌體脫氧核糖核酸連接酶 1μL, ddH2O 6μL,于 4℃條件下 12 小時連接反應制備克隆連接液,準備轉(zhuǎn)化; 37℃條件下振搖 16 小時轉(zhuǎn)化到 DH5α。
第三章 小鼠骨髓細胞慢病毒感染及深靜脈血栓動物模型的建立.........27
3.1 試驗材料 ................27
3.2 試驗方法 ............27
3.3 試驗結(jié)果 ..............29
3.4 小 結(jié) ..................34
3.5 討 論 ................34
第四章 LRRFIP1 基因干擾對小鼠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作用...................37
4.1 實驗材料 ............37
4.2 實驗方法 ...................37
4.3 實驗結(jié)果 ..................42
4.4 小 結(jié) ................45
4.5 討 論 ....................45
全文總結(jié).................50
第四章 LRRFIP1 基因干擾對小鼠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作用
4.1 實驗材料
4.1.1 實驗動物
1 周齡的小鼠 134 只(由第三軍醫(yī)大學動物中心提供)。
4.1.2 實驗器材 ? 高速冷凍離心機
細胞培養(yǎng)箱(艾普瑞)
超凈工作臺(蘇州三興凈化)
普通顯微鏡(尼康)
37℃水浴鍋 ? 熒光倒置顯微鏡(尼康)。
4.1.3 主要試劑
PBS 溶液(粉末,溶液配制好后需要在高壓滅菌鍋內(nèi)滅菌)
DMEM/F12 培養(yǎng)基(購至 GIBCO)
胎牛血清(購至 Hyclone)
雙抗(青霉素、鏈霉素)
胰酶(北京賽馳生物,使用時濃度為 0.25%,含 0.02%EDTA,制備時即取 250mg胰酶和 20mgEDTA 溶于 100mLPBS 溶液,并在無菌操作臺上用一次性過濾器過濾)
BIZOL 保存液(碧云天)
紅細胞裂解液(碧云天)
慢病毒 GPH-Lrrfip-sh1(滴度 1×109TU/ml,100 μl)
慢病毒陰性對照(滴度 2×109 TU/ml,250 μl)
4.2 實驗方法
.2.1 小鼠骨髓細胞原代分離與培養(yǎng)
4.2.1.1 將 1 周齡的新生小鼠 8 只裝在 250mL 燒杯中帶入細胞培養(yǎng)室內(nèi),先用酒精棉球擦洗乳鼠,用大鑷子夾其頸部致死,然后把整個動物浸入盛有 75%乙醇的燒杯中數(shù)秒鐘消毒,取出用大頭針固定在泡沫板上。先用碘酒擦洗胸腹部,再用酒精擦洗,用滅菌消毒后的鑷子和剪刀分離出小鼠股骨和脛骨,剔除骨頭表面肌肉,PBS 溶液沖洗兩遍。8 只乳鼠均按以上操作。
4.2.1.2 用無菌消毒的剪刀從中折斷骨頭,用 1ml 無菌注射器吸取 PBS 溶液沖洗骨髓細胞多次,再用針頭吹打,最后用吸管吸入離心管內(nèi),1000r/min 離心 5min,棄上清。
全文總結(jié)
1. 成功構(gòu)建的 LRRFIP1 shRNA 在體外能夠抑制 LRRFIP1 mRNA 和蛋白表達;
2. LRRFIP1 shRNA 慢病毒在體內(nèi)能抑制 LRRFIP1 蛋白表達;
3. LRRFIP1 基因干擾能抑制小鼠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4. LRRFIP1 shRNA 抑制深靜脈血栓形成與其降低血漿 p-選擇素和 d-二聚體水平有關(guān)。
參考文獻:
- [1] 林崇明,劉卓,王建雄,董輝詳,黃長明. 骨科大手術(shù)后深靜脈血栓的防治現(xiàn)狀及進展[J]. 臨床軍醫(yī)雜志. 2011(06)
- [2] 練瓊芳. 低分子肝素鈣對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觀察[J]. 醫(yī)學信息(上旬刊). 2011(06)
- [3] 朱刃,魏社軍,吳思旺,龔海英,陳賢中. 骨科大手術(shù)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早期診斷[J].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10(06)
- [4] 楊松運,何興川,李健. 血漿P-選擇素水平對髖關(guān)節(jié)置換術(shù)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價值[J]. 山東醫(yī)藥. 2010(19)
- [5] 張惠明,張力,趙育強,周曉麗,莫海婷. 益氣活血法治療大鼠深靜脈血栓的實驗研究[J]. 中醫(yī)藥信息. 2009(05)
- [6] 邱冠軍,王春. 骨科手術(shù)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治療進展[J]. 醫(yī)學綜述. 2009(05)
- [7] 陳以寬,朱仕欽,羅文軍,孫建明,沈慶明. 手術(shù)與非手術(shù)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療效對比分析[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08(02)
- [8] 楊林,祁光裕,李艷姿,祿韶英. C-反應蛋白與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炎癥反應的研究[J]. 中國現(xiàn)代普通外科進展. 2007(05)
- [9] 張春強,黃河,趙學凌,何飛,殷亮,趙智,唐錫章,周兆文,李世和. 兩種創(chuàng)傷性深靜脈血栓大鼠模型中炎癥相關(guān)基因的表達研究[J]. 生物醫(yī)學工程研究. 2007(01)
- [10] 高輝,許延路,徐從高. 凝血酶激活的纖溶抑制物與深靜脈血栓形成[J]. 血栓與止血學. 2006(06)
本文編號:92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9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