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勞務派遣制度“回歸本色”
本文關鍵詞:讓勞務派遣制度“回歸本色”
更多相關文章: 勞務派遣 征求意見稿 社會保障 臨時工 同工同酬 用人成本 人力資源 制度 勞動合同法 回歸
【摘要】:正如何讓"臨時工"享有同工同酬的權利?如何讓試圖減少"用人成本"的單位嚴格遵守新規(guī)?相關專家呼吁——近日,隨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勞務派遣若干規(guī)定(征求意見稿)》,廣受關注的"臨時工"問題再次進入輿論聚光燈下。勞務派遣是世界多國通行的用工方式之一,我國的勞務派遣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自2008年《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勞務派遣制度以來,我國勞務派遣工數量經歷了"井噴式增長"。據新華網報道,勞務派遣工在2011年底,已達約3700萬人,占到全國職工總數的13.1%。在一
【關鍵詞】: 勞務派遣 征求意見稿 社會保障 臨時工 同工同酬 用人成本 人力資源 制度 勞動合同法 回歸
【分類號】:D922.5
【正文快照】: 如何讓“臨時工”享有同工同酬的權利?如何讓試圖減少“用人成本”的單位嚴格遵守新規(guī)?相關專家呼吁—— 近日,隨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勞務派遣若干規(guī)定(征求意見稿)》,廣受關注的“臨時工”問題再次進入輿論聚光燈下。勞務派遣是世界多國通行的用工方式之一,我國的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齊萌;;論勞務派遣[J];消費導刊;2008年07期
2 ;《勞動合同法理解與應用》之勞務派遣用工制度(二)[J];職業(yè);2008年04期
3 楊勝利;;勞務派遣制度的規(guī)范缺失及發(fā)展前瞻[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4 ;用人單位濫用勞務派遣難逃用工責任[J];吉林農業(yè);2010年03期
5 褚建明;;勞務派遣用工方式新探[J];中國電力企業(yè)管理;2007年21期
6 鄭尚元;;不當勞務派遣及其管制[J];法學家;2008年02期
7 趙國偉;;勞務派遣之風險防范[J];人力資源管理;2009年04期
8 牛慧;江山;李坤剛;;勞務派遣協(xié)議的條款內容及其設置[J];中國勞動;2010年01期
9 ;如何避免勞務派遣用工泛濫成災?[J];工友;2011年05期
10 高海榮;;淺析勞務派遣法律規(guī)制問題及完善措施[J];現代企業(yè)教育;2011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于博;;完善和規(guī)范我市勞務派遣用工的對策建議[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趙廣英;;勞務派遣用工利弊分析[A];西部勞動法律論壇暨全國律協(xié)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3 方維忠;;勞務派遣法律規(guī)制的不足及立法建議[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3輯)[C];2009年
4 何德寶;;勞務派遣退回制度初探[A];西部勞動法律論壇暨全國律協(xié)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5 橫井和彥;竇少杰;孟建兵;;七、從“勞務派遣”說開去——中日勞務派遣及其相關制度的比較研究[A];2010中國國有經濟發(fā)展論壇暨“中國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國有經濟戰(zhàn)略調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劉沛佩;;淺析勞務派遣的《勞動合同法》規(guī)制[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7 胡敏潔;;授益性行政行為中的“申請”——以社會保障行政為例證[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8 郎沖;;企業(yè)用人即時辭退員工的法律風險防范及(勞務)派遣風險防范[A];第九屆中國煤炭經濟管理論壇暨2008年中國煤炭學會經濟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郭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勞動合同立法必須完成的歷史使命[A];2006中國管理學家論壇暨第八屆中國管理創(chuàng)新大會論文集[C];2006年
10 程延園;;我國經濟發(fā)展中的勞動合同法律問題[A];和諧社會自主創(chuàng)新與文化交融——2006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上卷)[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琳 李金迪 曉巖;首例涉外勞務派遣者被訴案開審[N];中國企業(yè)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李小彤;勞務派遣遭遇“三重門”[N];中國勞動保障報;2010年
3 班書尚 王緒波 徐國林;勞務派遣為何同工不同酬?[N];連云港日報;2010年
4 記者 江致禮;勞務派遣組織將有準入標準[N];首都建設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李小彤;勞務派遣[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張路;“700余名職工,550名是勞務工”[N];工人日報;2011年
7 特約撰稿 周斌;百思買遣散“勞務派遣員工” 雅戈爾收回“最牛放假通知”[N];人才市場報;2011年
8 記者 李京華;勞務派遣:同工不同酬,埋下隱患[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9 金海燕;勞務派遣不能成為勞動保護盲區(qū)[N];農民日報;2011年
10 徐妤 廣東省廣州市人社局;安排勞務派遣工超時加班應該如何處罰[N];中國勞動保障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冰心;勞務派遣法律規(guī)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2 沈同仙;勞動力派遣中的政府規(guī)制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3 黃昆;勞動法主體體系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4 刁慧娜;高校教師勞動合同法律適用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賀玲;論解雇保護中的法益平衡[D];西南財經大學;2012年
6 胡玉浪;勞動報酬權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7 李雄;論平等就業(yè)權[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8 郝晶;勞動者民主參與權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9 王曉輝;環(huán)境污染健康損害填補法律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10 周子凡;勞動權的法律保障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尹晨臣;現階段我國勞務派遣中的勞資關系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2 高麗華;“三性”原則視角下我國勞務派遣立法發(fā)展方向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張亞琦;論勞務派遣用工中若干實踐問題及制度完善[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4 曲智;完善勞務派遣法律規(guī)制的若干思考[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5 王碩;勞務派遣中雇主的責任及法律風險防范[D];吉林大學;2011年
6 高tq;國有企業(yè)勞務派遣管理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7 康皓;我國勞務派遣用工難點問題研究及其政策建議[D];內蒙古大學;2011年
8 王艷軍;我國勞務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與完善[D];湘潭大學;2010年
9 韓曄;我國勞務派遣規(guī)制的主要理論爭議及路徑選擇[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10 朱楠楠;我國勞務派遣中被派遣勞動者權益保護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9558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etongqiyue/955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