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預期違約制度存在的缺陷與對策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the expected breach of contract, introduces the relevant contents of the expected breach of contract in the common law system, analyzes on the system of the expected breach of contract in our country, holds that the provisions of the system are too simple and the arrangement of the system is unreasonable,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learning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and 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the expected breach of contract in our country.
【作者單位】: 安徽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3.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郝虎;預期違約制度研究[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S1期
2 白琳;;論我國預期違約制度具體形態(tài)的完善[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3 聶飛舟;論新合同法中的預期違約制度[J];學術交流;2000年01期
4 史鳳強;預期違約制度的法律價值與經(jīng)濟分析[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5 王淑華;預期違約制度及其完善[J];濰坊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2期
6 張為,李小兵;預期違約制度的法律探討[J];中國律師;2000年12期
7 甘熠敏,孫微山;我國預期違約制度下的解約權問題[J];山東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02期
8 潘慧明;論預期違約制度[J];理論探索;2001年04期
9 郭燕枝;論預期違約制度的適用[J];人民司法;2001年02期
10 吳勇;論預期違約制度[J];廣西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秦小娟;;簡析我國《合同法》上之預期違約制度[A];第二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1年
2 李海峰;;對《合同法》中預期違約制度的若干思考[A];當代法學論壇(2006年第3輯)[C];2006年
3 吳清旺;;論我國不安抗辯權與預期違約制度[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蔣 瓊 高蘭英;完善我國預期違約制度之探討[N];人民法院報;2002年
2 吳宗華;淺談合同法上的預期違約制度[N];江蘇經(jīng)濟報;2009年
3 劉彤燕;淺談我國合同法中預期違約制度的若干問題[N];金融時報;2005年
4 馬 騫;講究效益是預期違約制度之精髓[N];人民法院報;2004年
5 曹立志;淺議預期違約制度[N];江蘇法制報;2014年
6 高欣;通過案例看預期違約制度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N];國際商報;2008年
7 高欣;預期違約制度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N];寧波日報;2009年
8 晏宗武;淺談《合同法》的先期違約制度[N];安徽經(jīng)濟報;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佳琦;試論預期違約制度[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2 趙長云;英美法相關規(guī)定對我國預期違約制度完善的借鑒作用[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3 陳麗君;論我國稅收之債的預期違約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12年
4 李葉欣;論預期違約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5 裴媛;《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中的預期違約制度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6 李默;預期違約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7 劉培培;預期違約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8年
8 劉建霞;比較法視野下的我國預期違約制度[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周洪福;預期違約制度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10 陳遼天;試論預期違約制度[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本文編號:25137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etongqiyue/2513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