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產(chǎn)品自身損失的救濟路徑
[Abstract]:The loss of defective product itself includes the loss of value (repair, replacement cost) and collateral loss (loss of profit, etc.), which belongs to the scope of liability for defect guarantee in contract law and is regarded as pure economic loss in tort law. The loss of defective products should be compensated by contract law, which can not be included in the scope of compensation for product liability, nor can it be included in the scope of compensation in general tort liability law,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dual relief system of liability for breach of contract and liability for tort. Although the contract law rather than the tort law is beneficial to the maintenance of the system, the relativity of the contract and the statute of limitations will form obstacles to the relief of the loss of the defective product itself. There are two ways to overcome the general tort liability law and contract law in this comparative law. China should adopt the path of contract law and draw lessons from the practice of "uniform Commercial Code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extend the scope of express guarantee by producers to indirect buyers. Enables the buyer to file a lawsuit against a producer with whom he has no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for the loss of the defective product itself.
【作者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
【基金】:筆者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產(chǎn)品責任理論與判例研究”(批準號:12FFX028)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廣新;;論純粹經(jīng)濟上損失的規(guī)范模式——我國侵權行為法對純粹經(jīng)濟上損失的規(guī)范樣式[J];當代法學;2006年05期
2 郭潔;;美國產(chǎn)品責任中的純粹經(jīng)濟損失規(guī)則探析——兼論我國相關法律制度的構建[J];法學雜志;2012年03期
3 格哈特·瓦格納;高圣平;熊丙萬;;當代侵權法比較研究[J];法學家;2010年02期
4 王利明;;論產(chǎn)品責任中的損害概念[J];法學;2011年02期
5 高圣平;;論產(chǎn)品責任損害賠償范圍——以《侵權責任法》、《產(chǎn)品質量法》相關規(guī)定為分析對象[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6 邵文龍;;汽車自燃案件中產(chǎn)品侵權責任的認定[J];人民司法;2011年18期
7 張民安;可轉移的瑕疵擔保責任——法國民法的新學說[J];中外法學;1997年02期
8 葛云松;;純粹經(jīng)濟損失的賠償與一般侵權行為條款[J];中外法學;2009年05期
9 張平華;;英美產(chǎn)品責任法上的純粹經(jīng)濟損失規(guī)則[J];中外法學;2009年05期
10 崔建遠;;物的瑕疵擔保責任的定性與定位[J];中國法學;2006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葉金強;;論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的賠償[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2期
2 顏良偉;陳慰星;;侵權責任成立要件新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3 韋國猛;;違反安全保障義務侵權責任淺析——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為中心[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4 翁連金;無過錯責任原則確立原因透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5 余利亞;葉海平;劉云;;生命權私法救濟淺談[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6 郭瑋;;論侵權責任歸責原則體系——以我國的立法為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7 蔡志猛;;簡論出賣人物之瑕疵擔保責任的性質[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8 屈茂輝;;論民法上的注意義務[J];北方法學;2007年01期
9 葉名怡;;過錯及因果關系推定與證明責任倒置——從事實到價值的思考[J];北方法學;2007年04期
10 田韶華;;論懲罰性死亡賠償金制度之構建——兼談死者近親屬缺位情形下的死亡賠償[J];北方法學;2007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廖建求;姜孝賢;;法經(jīng)濟學語境下的環(huán)境侵權歸責原則重構[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2 廖建求;;論純粹經(jīng)濟損失的法律責任[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楊立新;王軼;王竹;王天凡;趙可;;中國民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林國榮;;侵犯著作權的構成要件——侵犯著作權的法律問題研究之一[A];福建師大福清分校2003年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5 陳紅梅;;論環(huán)境侵權中純粹經(jīng)濟損失的賠償與控制[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三冊)[C];2011年
6 姚兵兵;;銷售商在專利侵權中賠償責任的確定——過錯侵權理論的運用[A];專利法研究(2003)[C];2003年
7 劉五生;朱永康;諸曉鳴;管麗娟;徐東;;行政執(zhí)法中的謹慎義務研究——以英美侵權法謹慎義務理論為視角[A];2007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7年
8 許建兵;薛忠勛;;論“民事法益”的司法救濟及其限度——基于法益、權利的二元關系維度[A];探索社會主義司法規(guī)律與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國法院第23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上)[C];2011年
9 李超;;物之毀損的恢復原狀與金錢賠償——多種侵權責任方式下的解釋論[A];探索社會主義司法規(guī)律與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國法院第23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C];2011年
10 邢雪梅;;侵權責任法中的懲罰性賠償問題探討[A];探索社會主義司法規(guī)律與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國法院第23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沈強;TRIPS協(xié)議與商業(yè)秘密民事救濟制度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鄔先江;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3 田園;侵權行為客觀歸責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周瓊;論中國精神損害賠償?shù)氖聦嵓跋嚓P基礎[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丁利明;國際產(chǎn)品責任法律適用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6 王錦;環(huán)境法律責任與制裁手段選擇[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7 段榮芳;體育運動傷害侵權責任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齊曉霞;藥害事故防范與救濟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9 黃鑫;信用評級的本質屬性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10 于林洋;廣告薦證的法律規(guī)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若蓓;論道路交通事故歸責原則[D];河北大學;2009年
2 楊臻;物之瑕疵擔保責任獨立性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張源;專利間接侵權理論在我國適用空間的探討[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余暮;醫(yī)療糾紛中的侵權責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馬錦毅;論雇主責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石鐘旭;侵權法框架內(nèi)第三人侵害債權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趙莉穎;論學校對未成年學生人身傷害之民事責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史文婷;論共同危險行為[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程鵬;對加害給付制度的思考[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許力濤;勞務派遣中的雇主責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利明;美國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J];比較法研究;2003年05期
2 薛軍;;揭開“一般人格權”的面紗——兼論比較法研究中的“體系意識”[J];比較法研究;2008年05期
3 趙素萍;趙飛;;論明知的推定[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4 梁慧星;對憲法修正案的若干私法解讀[J];當代法學;2004年05期
5 朱廣新;;論純粹經(jīng)濟上損失的規(guī)范模式——我國侵權行為法對純粹經(jīng)濟上損失的規(guī)范樣式[J];當代法學;2006年05期
6 陳興良;奸淫幼女構成犯罪應以明知為前提——為一個司法解釋辯護[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7 釗作俊;洗錢犯罪研究[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7年05期
8 張先科;應金鑫;;論刑法中的“明知”[J];法律適用;2009年06期
9 張新寶;張小義;;論純粹經(jīng)濟損失的幾個基本問題[J];法學雜志;2007年04期
10 王利明;;論侵權責任法中一般條款和類型化的關系[J];法學雜志;2009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崔世君;;美國侵權法中的純粹經(jīng)濟損失解讀[J];北方法學;2010年05期
2 田野;焦艷玲;;純粹經(jīng)濟損失探析[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3 張邦輝;;精神損害賠償在產(chǎn)品責任法中的適應性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4 高圣平;;論產(chǎn)品責任損害賠償范圍——以《侵權責任法》、《產(chǎn)品質量法》相關規(guī)定為分析對象[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5 郭英華;王佳瑋;;缺陷產(chǎn)品召回制度的民法解析[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6 郭琛;;對我國產(chǎn)品責任損害賠償制度的理論探討——從純經(jīng)濟損失排除規(guī)則說起[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7 林海榕;;加害給付救濟制度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10期
8 張楠;;論美國產(chǎn)品責任法對中國產(chǎn)品責任的借鑒[J];技術與市場;2009年05期
9 鄭溢鑫;程浩朋;;論產(chǎn)品責任中的純粹經(jīng)濟損失[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10 秦小紅;;我國產(chǎn)品責任法的現(xiàn)狀分析[J];江西藍天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廖建求;;論純粹經(jīng)濟損失的法律責任[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2 張志國;;試論合同法的實施對于國際貨運代理業(yè)的影響[A];中國律師2002海商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張麥昌;;建設工程價款優(yōu)先受償權及其實現(xiàn)——兼談《合同法》第286條的理解與適用[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5年
4 顧長浩;馬貝藝;孫賢程;;建設工程承包款的優(yōu)先受償權——對《合同法》第286條立法原義的思考[A];2000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0年
5 吳清旺;;論我國不安抗辯權與預期違約制度[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6 侯國躍;;關于合同概念與《合同法》適用對象的思考[A];第三屆中國律師論壇論文集(實務卷)[C];2003年
7 段東梅;;我國未來民法典體系的建構[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5年
8 葉林;;誠信的商法地位[A];中國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9 林秀麗;陳寶智;張靜;;產(chǎn)品安全問題探討[A];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xié)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徐平;;論產(chǎn)品“缺陷”的證明[A];全國律協(xié)經(jīng)濟專業(yè)委員會2010論壇(成都)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黑龍江大學法學院 張鐵薇;“風險社會”與侵權法的新理念[N];光明日報;2007年
2 程春華 段體操;“中德侵權法”國際研討會綜述[N];人民法院報;2006年
3 太原市勞教所 甄國海;淺析合同法中“三金”對實際工作的指導意義[N];山西科技報;2008年
4 民法學研究會會長 王利明;制定侵權法是檢驗民法典體系科學性的標尺[N];檢察日報;2008年
5 ;了解合同法規(guī)加強自我防范[N];中國紡織報;2001年
6 李保全;合同法中對格式合同的規(guī)定[N];人民法院報;2002年
7 本報記者 孫文鷹;守望合同法[N];人民法院報;2002年
8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 韓世遠;合同法的發(fā)展與訴訟法的制約[N];人民法院報;2004年
9 吉林大學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學院 祖月;合同與合同法[N];公共商務信息導報;2006年
10 殷少平 王艷蘋;合同法的幾個問題[N];中國財經(jīng)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雪飛;純粹經(jīng)濟損失之賠償與控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2 金正振;純粹經(jīng)濟損失的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3 張彤;歐洲私法趨同背景下的歐洲民法法典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4 仲偉珩;專家第三人責任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5 李巖;民事法益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6 張世鵬;虛假廣告民事責任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7 劉靜波;侵權法一般條款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8 胡雪梅;“過錯”的死亡[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9 董靈;論合同法上的誠信機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4年
10 尹志強;論民事權利在私法中的救濟[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娟;產(chǎn)品責任語境下的純經(jīng)濟損失:理論和實踐[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2 張寅;產(chǎn)品自身損害侵權責任的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3 鄒小靜;論損害[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馬彥忠;論產(chǎn)品責任中的純粹經(jīng)濟損失[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5 馬晶;從近年進口產(chǎn)品責任問題談我國涉外產(chǎn)品責任法的完善[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6 榮躍;美國嚴格產(chǎn)品責任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7 夏松;論產(chǎn)品責任中的懲罰性損害賠償[D];重慶大學;2007年
8 唐志偉;產(chǎn)品自傷中的純粹經(jīng)濟損失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9 董文祥;建立我國缺陷產(chǎn)品懲罰性損害賠償制度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10 傅譽賢;論違約中的非財產(chǎn)損害[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4746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etongqiyue/2474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