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上格式之戰(zhàn)的學(xué)說變遷與規(guī)范適用
[Abstract]:The war of format comes from the practice of commercial transaction, and it belongs to a special problem in the field of commercial contract. In comparative law, from the "last shot theory" prevailing in the 20th century, to the current "knock down theory", the theory construction and rule design of the format war have matur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lack of special rules for the war on format, China's contract Law solves the special issue of dual factors of both contract formation and contract content determination based on the general rules of contract form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ules is still in the "last shot theory" and lags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doctrine. Article 30 of the contract Law was omitted when the legislation was followed by Article 19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while Article 39 of the contract Law was the same as that of Article 39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Article 40 is still not clear 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input control and the effectiveness control, and it is difficult to coordinate with the rules around the contract loophole, which leads to the double challenge of the standard application and the standard interpretation in the war of the format in the contract law of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dification of the civil code, it is advisable to introduce appropriat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or renewal from the angle of legislation, special rules for contract formation or special rules for form clauses, supplemented by clear supplementary rules of interpretation, on the particular topic of the war on format. Or help to get rid of the format of the war on the application of norm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dilemma.
【作者單位】: 中國青年政治學(xué)院法學(xué)院;
【基金】: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兩岸四地合同法區(qū)域整合之困境及對策研究”(14YJC820025)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D923.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軍;格式條款研究[J];西南民族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0年05期
2 張經(jīng);加強格式條款監(jiān)督 工商再設(shè)消保屏障 格式條款監(jiān)督條例實施意義析[J];工商行政管理;2000年19期
3 王利民;對合同格式條款的三種監(jiān)管模式[J];工商行政管理;2000年19期
4 張經(jīng);境外法律有關(guān)格式條款的表述[J];工商行政管理;2000年19期
5 胡惠英;略論格式條款的幾個問題[J];河北法學(xué);2000年03期
6 ;上海市合同格式條款監(jiān)督條例[J];新法規(guī)月刊;2000年09期
7 黃積虹;論格式條款的利用與限制[J];學(xué)術(shù)探索;2000年06期
8 傅健;略論格式條款提供方的法定義務(wù)[J];法學(xué)評論;2001年04期
9 段逸超;格式條款例析[J];律師世界;2001年07期
10 葉曉欣;淺談格式條款的規(guī)制[J];山西高等學(xué)校社會科學(xué)學(xué)報;2001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樓國華;;淺議格式條款[A];中國合同法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2 陳霞;郝勝林;;關(guān)于格式條款效力的思考[A];中國民商法實務(wù)論壇論文集[C];2004年
3 黃瑜;;格式條款的缺陷與法律規(guī)制[A];當(dāng)代法學(xué)論壇(2007年第3輯)[C];2007年
4 李明桓;;仲裁案件時格式條款的運用[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賈玉平;張毅;;快遞服務(wù)運單格式條款研究[A];2011’中國快遞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趙萍;邵萬權(quán);;淺析房屋銷售,租賃合同糾紛中所涉格式條款的舉證責(zé)任分配[A];中國民商法實務(wù)論壇論文集[C];2002年
7 吳清旺;;商品房預(yù)售合同格式條款之民法規(guī)制[A];第四屆中國律師論壇百篇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高翔;對格式條款的理解[N];江蘇經(jīng)濟報;2005年
2 王春暉 山西移動公司首席法律顧問 博士;電信格式條款的法律規(guī)制[N];人民郵電;2003年
3 本版編輯邋李思 李燕;格式條款被判無效 批發(fā)市場返還租金[N];中國企業(yè)報;2007年
4 王們;完善“格式條款”定義之我見[N];江蘇法制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 葉尤剛;欺人合同行不通了[N];中國工商報;2000年
6 記者 賈君;不得在格式條款中加重消費者責(zé)任[N];中國消費者報;2010年
7 記者 趙利芳 通訊員 于青偉 王治儒;規(guī)范房產(chǎn)合同格式條款 16份工商建議送地產(chǎn)商[N];甘肅法制報;2009年
8 記者 孫延峰;充分發(fā)揮合同監(jiān)管職能作用 遏制不公平格式條款現(xiàn)象[N];中國工商報;2012年
9 記者 劉佳;格式條款玩“文字陷阱”?罰![N];四川日報;2012年
10 ;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合同格式條款條例[N];深圳特區(qū)報;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彭丹丹;對格式條款的審視[D];貴州大學(xué);2007年
2 王麗美;格式條款利弊分析及其綜合規(guī)制[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08年
3 鄭智強;格式條款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09年
4 付茹;論格式條款的立法調(diào)整[D];山東大學(xué);2009年
5 厲文清;格式條款三論[D];煙臺大學(xué);2009年
6 馬兵務(wù);格式條款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10年
7 李益;網(wǎng)店經(jīng)營中的格式條款問題[D];蘭州大學(xué);2010年
8 王剛;論格式條款的規(guī)制[D];河北大學(xué);2010年
9 孟蝶;格式條款解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xué);2010年
10 梁卡特;論格式條款及其效力[D];復(fù)旦大學(xué);2010年
,本文編號:21593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etongqiyue/2159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