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yè)單位編外人員管理機制研究——以高校后勤為例
本文選題:編外人員 + 高校后勤 ; 參考:《人民論壇》2011年32期
【摘要】:高校編外用工主要集中于后勤部門,數(shù)量龐大、流動性強、結構復雜、學歷偏低,存在用工不規(guī)范、不符合《勞動合同法》、激勵機制不健全等管理問題,可通過深化后勤社會化改革、增強高校管理人員意識、拓展人才引進途徑、健全績效考核體系和培訓體系、加大服務外包等途徑,提高編外人員管理績效。
[Abstract]:The large number, strong mobility, complex structure, low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irregular employment, non-conformity with the Labor contract Law, imperfect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so on,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rear service departm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the large number, the strong mobility, the complex structure, the low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so on. Th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of non-staff personnel can be improved by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logistics socializa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expanding the ways of introducing talents, perfecting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and training system, and increasing the service outsourcing.
【作者單位】: 河北科技大學;
【基金】: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課題研究項目“事業(yè)單位編外人員管理機制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RS-2011-4008
【分類號】:G647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尤春卉;高校后勤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J];經(jīng)濟師;2005年01期
2 孫國權;關于高校后勤人力資源開發(fā)的思考[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3 崔麗萍;對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思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1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道熙;試論深化高校后勤改革[J];中國冶金教育;1995年02期
2 郭志林;試論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高校后勤改革[J];松遼學刊(人文社會科學版);1995年03期
3 楊鑫銓,廖和湘;高校后勤社會化的內(nèi)涵、模式及其途徑的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1999年02期
4 張淼豐;對高校后勤社會化的理論思考[J];理論導刊;2001年06期
5 王皆煒;對高校后勤社會化中政府職能的思考[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6 吳茜林;關于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中德治的思考[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7 于乃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應注意的問題[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03年04期
8 ;高校后勤工作成績顯著[J];安徽教育;2004年01期
9 陳旭東;論新時期高校后勤管理干部綜合素質[J];南通紡織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10 李文梅;;高校后勤財務管理與責任會計[J];商業(yè)會計;2005年2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玉芝;;對當前高校后勤管理職責的思考[A];管理與服務——北京高校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研究論文集[C];2003年
2 周烈;;關于高校后勤改革的思考[A];校長論壇——北京高校校長論后勤社會化改革論文集[C];2003年
3 劉克勤;;試論高校后勤社會化的發(fā)展[A];校長論壇——北京高校校長論后勤社會化改革論文集[C];2003年
4 楊以勤;;論高校后勤企業(yè)文化建設[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5 劉泳;;淺析高校后勤改革與發(fā)展[A];管理與服務——北京高校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研究論文集[C];2003年
6 潘少江;;關于在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中轉變觀念的思考[A];校長論壇——北京高校校長論后勤社會化改革論文集[C];2003年
7 陳軍;;試析如何加強高校后勤黨員意識的培養(yǎng)[A];實踐與探索——北京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論文集[C];2002年
8 ;后記[A];實踐與探索——北京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論文集[C];2002年
9 郝志如;張啟兵;;高校后勤能本管理的思考[A];管理與服務——北京高校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研究論文集[C];2003年
10 李海濤;張文利;;引進個人資本,,促進高校后勤產(chǎn)權多元化[A];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北京高校后勤飲食工作研究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一焱 實習生 蒲欣;學生罷餐孰之過[N];聯(lián)合日報;2010年
2 趙林濤;高校后勤不宜過分商業(yè)化[N];中國教育報;2002年
3 曹升元 陳國政 徐yN琳;探究影響高校后勤改革發(fā)展的因素[N];中國財經(jīng)報;2007年
4 記者 李讓恒 通訊員 王平;湖南高校后勤攬起助學擔子[N];中國教育報;2005年
5 張文藝;構建有特色的高校后勤企業(yè)文化[N];貴州日報;2004年
6 記者劉東岳 通訊員李強;高校后勤協(xié)會學生公寓專業(yè)委員會召開年會[N];天津教育報;2009年
7 ;部分發(fā)達國家高校后勤概覽[N];文匯報;2000年
8 曹升元 陳國政 徐垎琳;五大因素影響高校后勤改革[N];中國改革報;2007年
9 山東警察學院 張純東;高校后勤科學管理淺談[N];中國貿(mào)易報;2007年
10 陳明;進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思考[N];大眾科技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江文清;高校國有資產(chǎn)經(jīng)營管理論[D];四川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永群;安徽省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魏靜;高校后勤人力資源利用的問題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3 彭志武;高校后勤服務市場化研究[D];汕頭大學;2002年
4 周培松;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經(jīng)濟學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5 李小娟;中國高校后勤基礎設施BOT投融資模式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胡鐵巍;高校后勤實行企業(yè)化管理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4年
7 董長勝;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探討[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何曙光;高校后勤社會化及其資產(chǎn)管理模式的探討[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9 趙剛;高校后勤社會化的產(chǎn)權制度安排和運行模式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4年
10 林建坤;論高校后勤領域權力制約與反腐機制建設[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0301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etongqiyue/2030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