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違約論的理論和實踐價值——讀波斯納的《法律的經(jīng)濟分析》
本文選題:波斯納 切入點:《法律的經(jīng)濟分析》 出處:《江漢論壇》2004年06期
【摘要】:波斯納是經(jīng)濟分析法學派的代表人物,其《法律的經(jīng)濟分析》一書則是經(jīng)濟分析法學派的代表之作。波斯納在《法律的經(jīng)濟分析》中利用經(jīng)濟學的方法對違約及其救濟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效率違約的理論,認為凡是對一方當事人來說,其違約的效益高于履行的效益,則應鼓勵其違約。盡管至今為止,效率違約的理論未被大陸法國家(包括我國)的立法甚至理論予以認可,但這并不能否認波斯納的效率違約論的理論和實踐價值。效率違約理論是合同法歷史發(fā)展的合理結(jié)果,突破了大陸法傳統(tǒng)合同法理論的束縛,將效率從經(jīng)濟學領(lǐng)域引入到合同法領(lǐng)域,彌補了單純法律分析方法的不足。
[Abstract]:Posner i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school of economic analysis, His book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i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School of Economic Analysis. In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Posner analyzes default and its relief by means of economics, and puts forward the famous theory of efficiency breach of contract. It is considered that for one party, the benefit of breach of contrac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performance, and its breach of contract should be encouraged. Although so far, the theory of efficiency breach of contract has not been recognized by the legislation or even theory of France on the mainland (including our country). But this does not deny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of Posner's theory of efficient breach of contract, which is a reasonable result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ontract law and breaks the shackles of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contract law of continental law. Introducing efficiency from economics to contract law makes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pure legal analysis method.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政法學院
【分類號】:D90-05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婉琳;;效率違約論[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2 張宏峰;淺析合同履行中的效率違約現(xiàn)象——兼論《合同法》之強制實際履行的責任[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3 葉林;;論不可抗力制度[J];北方法學;2007年05期
4 劉廣;衛(wèi)瑋;;我國合同立法引入效率違約制度可行性探析[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5 胡蓉;;期望損害賠償與實際履行的比較——法和經(jīng)濟學的視角[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8年05期
6 肖麗;;第三人侵害債權(quán)制度價值探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7 祝來新,陳敏;違約金的理解與適用[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8 蘇平;論預期違約制度與不安抗辯權(quán)[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9 劉迎霜;;第三人侵害債權(quán)制度研究[J];研究生法學;2003年01期
10 胡蓉;;關(guān)于效率違約理論的理解[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08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柯和貴;;可得利益損失類型認定標準[A];中國合同法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暉;商標權(quán)利范圍的比較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趙廉慧;財產(chǎn)權(quán)的概念[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3 郝磊;合同解除權(quán)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4 張林春;應收款轉(zhuǎn)讓若干法律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5 蔣志明;兩岸民事違約責任之比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6 葉乃鋒;國際航空侵權(quán)責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7 葉i吰,
本文編號:16734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etongqiyue/1673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