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與重構:忘恩負義制度研究
本文關鍵詞:溯源與重構:忘恩負義制度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忘恩負義 贈與 不配 喪失繼承權 《繼承法》修改
【摘要】:在我國目前所進行的《繼承法》修訂過程中,學者把繼承權喪失作為十個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其實,繼承權喪失就是忘恩負義制度適用的結果。在優(yōu)士丁尼法中,忘恩負義制度的作用場域是橫跨人身、財產關系的所有無償的權利變動情形,如解放奴隸、贈與、繼承。忘恩負義成為據以撤銷無償的權利變動的原因,它是這種權利變動的利益閥門。在現代民法中,繼承關系和贈與關系中的忘恩負義被分別規(guī)定在繼承法與合同法中,前者已被"不配"所指代,而后者則留其實而喪其名。盡管忘恩負義制度體現在具體規(guī)范上已是殘缺不全,但它仍然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它與慷慨德性相結合,統領著整個無償的權利變動領域。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法學院;
【關鍵詞】: 忘恩負義 贈與 不配 喪失繼承權 《繼承法》修改
【分類號】:D913
【正文快照】: 拉丁術語ingratum是單數主格形式的中性名詞,其詞干是grat(感謝、感激),加上前綴in,便具有“不感謝、不感激”的意思,從而被翻譯成“忘恩負義”。〔1〕由此演變開來,屬于拉丁語系的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分別以“ingratitude”、“ingratitudine”、“ingratitud”來指稱之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楊立新;;對修正《繼承法》十個問題的意見[J];法律適用;2012年08期
2 孫文愷;;亞里士多德正義分類的理論與現實基礎[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3 徐國棟;;皇庫·納庫·檢舉——羅馬帝國皇庫的收入研究[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4 劉水靜;;論亞里士多德正義論中的現代性因素——以亞里士多德論正義美德的限度為中心[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5 陳幫鋒;;民事責任能力:本原與異化[J];中外法學;2012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衛(wèi);;羅馬遺產信托及其法學思考與啟示[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2 王光銳;張書俊;;對于清政府簽訂租期99年租借條約的兩點思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3 徐國棟;;權利能力制度的理想與現實——人法的英特納雄耐爾之路[J];北方法學;2007年02期
4 宋志國;陳泰和;;兩大法系對知識產權制度的影響及其啟示[J];比較法研究;2006年04期
5 波洛克;張小平;;比較法學的歷史[J];比較法研究;2011年05期
6 汪洋;;羅馬共和國李其尼·塞斯蒂亞法研究——公元前4-3世紀羅馬公地利用模式諸類型[J];比較法研究;2012年03期
7 李文勝;馬金廣;;羅馬共和晚期刑事訴訟模式探微——以西塞羅為克魯恩求斯辯護為中心[J];濱州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8 鐘建華;;羅馬法所有權觀念與一物一權[J];重慶與世界;2010年11期
9 潘孝軍;;“URBANIZATION”之確切含義及中文譯詞選擇[J];城市觀察;2011年06期
10 李中華;;請求權基礎的本質研究——一種基于德國學說史的考察[J];研究生法學;201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李飛;;授予同盟者居民市民權的法律博弈——巴爾布斯案件評析[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混合的法律文化[C];2007年
2 楊代雄;;對優(yōu)士丁尼關于家父權的若干敕令的解讀——兼論古羅馬后期家庭觀的歷史轉型[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混合的法律文化[C];2007年
3 盧鵬;;擬制與法律的“異因生殖”——以英美法擬制為例[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英美法系及其對中國的影響[C];2008年
4 楊代雄;;法學階梯式民法體系的邏輯構造與歷史演進[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大陸法系及其對中國的影響[C];2009年
5 王曉朝;;我疑故我在——論奧古斯丁神哲學的形上起點[A];基督教思想評論第四輯[C];2006年
6 馬海峰;;私法公法化——以羅馬法privata delictum為中心的考察[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公法與私法的互動[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鄔先江;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2 蘇彥新;近代西歐大陸私法的歷史基礎[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陳曉敏;大陸法系所有權模式的歷史變遷[D];吉林大學;2011年
4 鐘淑健;民事抗辯權及其基本規(guī)則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劉言浩;不當得利法的形成與展開[D];復旦大學;2011年
6 于林洋;廣告薦證的法律規(guī)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7 謝慧;法源視野中的合同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秦國夫;中國蜜環(huán)菌的遺傳學與系統學研究[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02年
9 趙廉慧;財產權的概念[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10 王寶蒞;斷了線的等價交換?!——合同的倫理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佳俊;重復保險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王亮;中國(大陸)居住權相關問題的再思考[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曹宇;論交強險訴訟中保險人的抗辯[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4 潘軼;業(yè)主抗辯權[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5 王暢;夫妻財產制類型成因分析及其對我國當前立法的啟示[D];吉林大學;2011年
6 姜衛(wèi)東;論破產撤銷權制度[D];吉林大學;2011年
7 袁小麗;刑法立法解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8 許坤霖;醉酒駕駛的刑法維度[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9 賈桂英;論債權人撤銷權的性質[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10 王艷紅;一事不再理原則中“一事”之界定標準[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毅;;處于多重語境中的民事責任能力[J];北方法學;2007年01期
2 徐國棟;;從身份到理性——現代民法中的行為能力制度沿革考[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3 鄭永寬;;論民事責任能力的價值屬性[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4 丁文;自然人民事責任能力制度之反思與重構[J];法商研究;2005年01期
5 李慶海;論民事行為能力與民事責任能力[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6 李紅玲;繼承人范圍兩題[J];法學;2002年04期
7 陳家新;;民事責任能力研究——換一種思路認識民事責任能力[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8 馮兆蕙,馮文生;民事責任能力研究[J];河北法學;2001年06期
9 匡愛民,魏盛禮;自然人民事責任能力理論的重新檢討——兼論被監(jiān)護人致人損害民事責任歸屬的立法選擇[J];河北法學;2004年12期
10 劉保玉,秦偉;論自然人的民事責任能力[J];法學研究;2001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唐宏川;關于贈與合同的幾個問題[J];求實;2002年S1期
2 高曉春;贈與合同若干問題探析[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3 阮海蕾;張淑燕;;給孤兒的捐贈沒有兌現,能否要求支付[J];家庭教育(幼兒家長);2006年05期
4 楊麗斌;對贈與合同幾個問題的再認識[J];甘肅社會科學;2000年05期
5 阿茹罕;贈與合同中的撤銷權與抗辯權[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3年08期
6 劉壽明;;簽訂贈與合同應注意的常見法律問題[J];臺聲;2007年10期
7 蔡清良;贈與合同若干問題探析[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8 張少瀛,闞云靜;贈與合同中贈與人的締約過失責任[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8期
9 彭鵬仿;;贈與人義務探析[J];黃石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10 何俊輝;論贈與合同的撤銷與履行拒絕[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李宗勝;;是非曲直法庭辯分明[A];中國合同法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2 付翠英;;論破產撤銷行為的認定[A];中國商法年刊(2007):和諧社會構建中的商法建設[C];2007年
3 吳青;李小平;;論債權質押[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4 譙紹萍;劉茜;;《英漢大詞典》法學術語譯名“硬傷”漫話[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何紹一;;北京房屋登記發(fā)證疑難問題的研究[A];課題研究報告與論文選編(1995年-2000年)[C];2000年
6 樓建波;;中國公司法第五條第一款的文義解釋[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全球化趨勢中跨國發(fā)展戰(zhàn)略與企業(yè)社會責任”法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宣恩林;贈與合同相關法律問題探討[N];江蘇經濟報;2006年
2 謝兼明 鐘文春;救災捐贈的諾言應當兌現[N];經濟參考報;2008年
3 ;已承諾的贈送可以撤銷嗎[N];山南報(漢);2006年
4 謝兼明邋鐘文春;法律規(guī)定:救災捐贈合同不能撤銷[N];檢察日報;2008年
5 程永杰 方鳳玲;公益性捐款承諾不能隨意撤銷[N];人民法院報;2006年
6 張凌瑞;好友贈與錢財 反悔索還起紛爭[N];法治快報;2006年
7 上海市金山區(qū)人民法院 王慶廷;捐贈助人也有規(guī)矩方圓[N];人民法院報;2008年
8 龔律師;贈與房屋未過戶能否撤銷[N];法治快報;2006年
9 本報法律組;已作公證的贈與合同,贈與人能否撤銷[N];檢察日報;2001年
10 ;我能否撤銷贈與合同[N];解放日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申琦;手機信息傳播法律與管理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2 蘭美海;無償性對贈與合同規(guī)則的影響[D];西南財經大學;2012年
3 滕肇楠;塞繆爾·威利斯頓理論體系的構建[D];吉林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悅;贈與人任意撤銷權初探[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2 李輝;贈與合同撤銷權制度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3 劉芳;贈與合同撤銷權之案例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4 何晶;論贈與人撤銷權[D];湘潭大學;2011年
5 徐晶;論贈與人的任意撤銷權[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6 張妍;贈與合同中的撤銷權研究[D];南昌大學;2013年
7 冀國棟;論贈與合同的效力拘束[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8 史華東;贈與人的權利與責任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9 顏慧霞;論窮困抗辯權[D];暨南大學;2009年
10 劉蘭英;論贈與合同的任意撤銷權[D];武漢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0520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etongqiyue/1052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