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國境外追逃追贓國際合作法律問題
本文關鍵詞:論我國境外追逃追贓國際合作法律問題
更多相關文章: 國際合作 境外追逃 境外追贓 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
【摘要】:貪官外逃和贓款轉移海外是中國進入新的發(fā)展時期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中國經濟周刊》2011年發(fā)表文章表明:從2000年至2011年底十年期間,檢察機關共抓獲在逃的職務犯罪嫌疑人共計18487名,而僅最高人民檢察院公開的其中5年期間繳獲贓款贓物金額共計541.9億人民幣。官員外逃與資產轉移又緊密結合,轉移非法資產是違法違紀行為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出逃前已成為“裸官”。外逃官員與移居海外的配偶和子女相互應和,其將通過職務犯罪和經濟犯罪的大量資產轉移國外,一旦國內勢頭不對便抽身外逃。貪官外逃和贓款轉移海外是目前必須解決的一個涉及社會經濟穩(wěn)定的重大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犯罪和腐敗問題的國際化趨勢,跨國犯罪、跨區(qū)犯罪、境外出逃等涉外性犯罪也日趨嚴重,成為一個困擾許久的頑疾。如何打擊逃竄到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犯罪分子,追回其非法獲取或轉移的犯罪所得,關系到我國法律的尊嚴和國家利益能否得到有效地保護,也關系到世界范圍內能否實現(xiàn)經濟秩序的平穩(wěn)和不受威脅。因此,為更好地打擊犯罪,實現(xiàn)安定和諧,只有同其他國家相互協(xié)助,共同應對,才能維護我國經濟社會的和平發(fā)展。本論文以目前國內國外追逃追贓的實踐為基礎,結合實際國際合作的現(xiàn)狀,境外追逃追贓國際合作問題研究尚有如下不足:一是中國近年來外逃人數(shù)和非法轉移資金沒有全景式的研究,缺乏可靠的數(shù)據(jù)支撐;二是與其他國家簽署雙邊協(xié)議和引渡條約進程緩慢,遇到較大的阻力;三是缺乏對跨國腐敗犯罪典型案例的過程描述和深度剖析,對其他相似案件缺乏可借鑒經驗。本文主要由導論、我國境外追逃追贓國際合作概述、實現(xiàn)追回境外腐敗官員和犯罪分子的國際合作、實現(xiàn)追回非法資產的國際合作、實現(xiàn)境外追逃追贓應做的工作等幾部分組成,主要是分析境外追逃和境外追贓兩個方面的內容。論文建立在中國的現(xiàn)狀、《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的相關規(guī)定以及其他國家可供借鑒的經驗和對策等方面,以期回答中國在相關問題上是如何實現(xiàn)的、制訂了哪些法律制度、還有哪些困難和不足,以及國際公約是如何規(guī)定的,其他國家可供參考的做法等,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國際合作 境外追逃 境外追贓 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社會科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997.9
【目錄】:
- 摘要2-3
- Abstract3-7
- 引言7-10
- (一) 選題背景和意義7-8
- (二) 現(xiàn)有文獻綜述8-9
- (三) 本論文的特色與創(chuàng)新之處9-10
- 一、我國境外追逃追贓國際合作概述10-16
- (一) 我國司法國際合作的基本原則和重點領域10-12
- 1、基本原則、重點領域分析10-11
- 2、我國目前司法國際合作的基本情況11-12
- (二) 我國境外追逃追贓國際合作的發(fā)展進程12-14
- 1、國際合作機制的概念12-13
- 2、我國境外追逃追贓國際合作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13-14
- (三) 境外追逃追贓國際合作的重要意義和挑戰(zhàn)14-16
- 1、國際合作是我國開展境外追逃追贓的必由之路14-15
- 2、國際合作中的司法挑戰(zhàn)15-16
- 二、實現(xiàn)追回境外腐敗官員和犯罪分子的國際合作16-25
- (一) 追回境外腐敗官員和犯罪分子情況概述16-18
- 1、外逃的主要方向16
- 2、外逃的幾種方式16-17
- 3、追回外逃人員的主要措施17-18
- (二) 檢察機關在境外追逃中的作用18-19
- 1、簽發(fā)逮捕決定書18
- 2、準備證據(jù)材料18-19
- 3、境外追逃的辦案聯(lián)系19
- (三) 從幾個具體案例分析我國境外追逃的國際合作19-21
- 1、高山勸返案件19-20
- 2、余振東遣返案件20-21
- (四) 人員追逃的國際合作機制21-25
- 1、刑事司法協(xié)助的發(fā)展趨勢21-22
- 2、中外刑事司法協(xié)助中存在的問題22-23
- 3、美國引渡及遣返外國逃犯制度23-25
- 三、實現(xiàn)追回非法資產的國際合作25-34
- (一) 非法資產追回的刑事程序25-27
- 1、刑事途徑的類型25-26
- 2、承認與執(zhí)行沒收判決26
- 3、資產分享26-27
- (二) 非法資產追回的民事程序27-28
- 1、資產民事程序追回概述27
- 2、民事程序追回的程序和環(huán)節(jié)27-28
- 3、我國民事程序追回機制的不足之處28
- (三) 李華波案——運用沒收程序追回贓款第一案28-30
- 1、李華波案的基本情況28-29
- 2、刑事訴訟中的缺席審判程序的完善29
- 3、李華波案的重大意義29-30
- (四) 非法資產追回的國際法律合作30-34
- 1、非法資產追回國際法律合作制度30-31
- 2、針對“裸官”的非法資產追回分析31-32
- 3、通過沒收事宜的國際合作追回資產的機制32-33
- 4、腐敗資產追回的價值分析和面臨的法律阻礙33-34
- 四、實現(xiàn)境外追逃追贓應做的工作34-37
- (一) 加強對其他國家遣返制度的研究34
- (二) 樹立良好的國家法治形象34-35
- (三) 建立有效的民事程序追回機制35-37
- 參考文獻37-39
- 后記39-4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中國崛起’及其對社會科學研究國際合作的啟示”研討會召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2 閆坤;衛(wèi)婷婷;;論國際合作力的特性[J];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11年02期
3 仲橡;;積極參與氣候領域國際合作[J];中國經濟信息;2002年08期
4 張長龍;;論反腐敗洗錢的國際合作[J];商業(yè)時代;2006年08期
5 王毅;;國家間權力妥協(xié)與國際合作[J];社會主義研究;2007年04期
6 劉傳春;;合作而共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謀求國際合作緣由的演進[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7 韓彩珍;;國際合作中的引導勢力探究——從制度分析的角度[J];經濟研究導刊;2011年02期
8 袁勝育;鄭飛;;略論國際合作中的非正式控制機制[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9 楊立;;“2015年后的國際合作”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國際展望;2013年02期
10 伊斯瑪義·迪布什;;中國是開展國際合作最理想的伙伴[J];友聲;2009年Z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姜照輝;;國際合作理論分析中國歐盟合作[A];國際關系研究:合作理論及爭鳴——2008年博士論壇[C];2008年
2 胡波;;預期收益類型差異與國際合作[A];國際關系研究:合作理論及爭鳴——2008年博士論壇[C];2008年
3 汪海燕;;國際環(huán)境保護行政合作機制研究[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Juergen Uwe Ruehe;;從交換學生到“上萊茵河高校聯(lián)合會”和“弗萊堡高等研究所”——弗萊堡大學的國際合作與大學發(fā)展之路(英文)[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國際合作與發(fā)展”教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5 林民旺;;國內觀眾成本與國際合作[A];國際關系研究:合作理論及爭鳴——2008年博士論壇[C];2008年
6 冉光榮;;促進對藏區(qū)反貧困的新認識——中國藏區(qū)反貧困與國際合作研究之一[A];西藏及其他藏區(qū)經濟發(fā)展與社會變遷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符福淵 周德武;千年議長大會閉幕[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2 記者 林侃;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將首現(xiàn)投洽會[N];福建日報;2012年
3 記者 付凌;加強國際合作 實現(xiàn)互利雙贏[N];酒泉日報;2014年
4 盧新寧;中國環(huán)境保護國際合作獎頒獎[N];人民日報;2003年
5 四川省環(huán)境保護廳副廳長 鐘勤建;國際合作之路如何越走越寬廣?[N];中國環(huán)境報;2012年
6 周強軍 實習生 程思靜 本報記者 莊道秋;江蘇省商會搭建廣泛國際合作平臺[N];中華工商時報;2012年
7 英國牛津大學馬丁學院院長 曾任世界銀行副行長 伊恩·戈爾丁;融合與發(fā)展呼喚更多國際合作[N];人民日報;2013年
8 鄧學平;國際合作是反腐的必然選擇[N];檢察日報;2014年
9 潘光;職教國際合作要因需制宜[N];中國教育報;2007年
10 陳瑞昌;江蘇規(guī)范國際合作實驗班收費[N];中國教育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馬驪;中國海關國際合作模式與實踐研究[D];遼寧大學;2014年
2 苗京平;刑事司法國際合作原理[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3 夏建平;認同與國際合作[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江長新;次國家政府參與國際合作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劉榮山;國際合作高等教育的產業(yè)化發(fā)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成浩;支持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qū)財政政策研究[D];延邊大學;2015年
2 朱彥;跨境追逃追贓法律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3 高靜;以色列科技研發(fā)與成果轉化國際合作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5年
4 戴曲婧;中國參與防治荒漠化國際合作的研究[D];青島大學;2015年
5 孟穎會;俄羅斯在北極地區(qū)的國際合作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5年
6 叢菲;青島市與日本地方政府國際合作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
7 雷宇;湄公河跨界水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國際合作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6年
8 苗發(fā)勝;圖們江區(qū)域國際合作琿春率先發(fā)展的對策建議[D];吉林大學;2016年
9 賈國慶;FH公司國際合作建設項目風險管理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10 孫姣;論我國境外追逃追贓國際合作法律問題[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6年
,本文編號:8056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805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