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國際法論文 >

論國際組織中的比例平等原則

發(fā)布時間:2019-06-27 10:14
【摘要】:除了原始社會以外,在任何組織體中都不存在絕對平均分配社會資源的情況。這種社會政治現(xiàn)實在法律中的體現(xiàn),就是比例平等原則。同樣的,比例平等原則也適用于國際組織。國際組織中的比例平等原則包含了兩個要素和一個標準。其中,第一個要素是成員國的法律地位平等,第二個要素是按成員國對國際組織的貢獻和責任來分配一些權(quán)利與義務。一個標準則是指公平正義原則,它要求分配的結(jié)果有利于實現(xiàn)國際組織的目的與宗旨。由此可見,在國際組織中分配表決權(quán)等權(quán)利,不應當再去考慮平均分配的問題,而應當符合比例平等原則。
[Abstract]:In addition to the primitive society, there is no absolute distribu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in any organization. The reflection of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reality in the law is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Similarly,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is also applicable t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contains two elements and one criterion. The first element is the equality of the legal status of member States, and the second element is to allocate a number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tribu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member States t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One criterion is the principle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which requires that the result of the distribution be conducive to the achievement of the object and purpose of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It can be seen that, in the event of the right to vote in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the equal distribution of the right to vote should not be taken into account, and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should be met.
【作者單位】: 國防科技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社科系;
【分類號】:D993.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楊澤偉;國家主權(quán)平等原則的法律效果[J];法商研究;2002年05期

2 劉志云;;全球化背景下羅爾斯正義理論在國際社會的適用[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年01期

3 易顯河;;國家主權(quán)平等與“領袖型國家”的正當性[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4 王海明;平等新論[J];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志鵬;;“自然的權(quán)利”與權(quán)利理論的發(fā)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2 曹險峰;;羅馬法中的人格與人格權(quán)[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7年02期

3 華志強;論西塞羅對古希臘法律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4 魏珠友;;走出關于公平問題的認識誤區(qū)[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5 李中原;;中世紀羅馬法的變遷與共同法的形成[J];北大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6 賴駿楠;;建構(gòu)中華法系——學說、民族主義與話語實踐(1900—1949)[J];北大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7 唐永春;;卡多佐司法哲學解讀[J];北方法學;2007年01期

8 程乃勝;;法制現(xiàn)代化的理想圖景[J];北方法學;2009年01期

9 王妍;;商事登記在民商審判實踐中的證據(jù)效力問題研究[J];北方法學;2010年06期

10 楊建;;法律原則的規(guī)范性研究[J];北方法學;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國龍;;由語言追問法律的意義[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2 陳柳欽;;全球化視野下國家主權(quán)理論的演變與發(fā)展[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權(quán)赫秀;;“自顧不遑,斷難干預”——清政府對日本吞并大韓帝國的認識與反應[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二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12年

4 張桂紅;陳兵;;GATT/WTO下貿(mào)易與環(huán)境問題的定位與展望——結(jié)合《多哈宣言》研究[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三)[C];2004年

5 傅林涌;;試論WTO區(qū)域貿(mào)易例外規(guī)則在中歐補償談判中的法律地位[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三)[C];2004年

6 管燕;;論DSU報復條款——兼論與美國301條款的關系[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三)[C];2004年

7 傅林涌;;試論WTO區(qū)域貿(mào)易例外規(guī)則在中歐補償談判中的法律地位[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四)[C];2005年

8 管燕;;論DSU報復條款——兼論與美國301條款的關系[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四)[C];2005年

9 許健;;論全球環(huán)境治理中的國家主權(quán)[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三冊)[C];2011年

10 溫樹斌;;關于國際法“法律性”的辯證思考——理論和實踐的視角[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繼好;程序正義理論在西方的歷史演進[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吳瓊;北極海域的國際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李俊義;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國際法律地位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李冠群;論國際私法系統(tǒng)視野下的最密切聯(lián)系原則[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5 蘇彥新;近代西歐大陸私法的歷史基礎[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隋偉;東亞金融合作法律制度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陳曉敏;大陸法系所有權(quán)模式的歷史變遷[D];吉林大學;2011年

8 樊安;英美法理學中的整體性問題[D];吉林大學;2011年

9 周國興;尋求現(xiàn)實的確定性[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孫妍;當代中國物權(quán)法基本問題的反思[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程紅丹;國際環(huán)境法中的差別待遇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魏靜;風險預防原則在WTO中的適用問題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李勛;中國法治變革下的價值觀沖突[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賀磊;自由心證的法理與制度初探[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惲艷茹;論東盟不干涉內(nèi)政原則的發(fā)展[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蔣俊鴻;中國—東盟自由貿(mào)易區(qū)爭端解決機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韓逸疇;論北極地區(qū)之國際法治理[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夏彩菊;國際公務員的基本素質(zhì)與基本能力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金松;非政府組織在國際環(huán)境法演進中的影響及其趨勢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姚鶴徽;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著作權(quán)保護的未來模式[D];湘潭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皓;;安理會否決權(quán)與主權(quán)平等原則的關系新論——兼論主權(quán)平等原則對否決權(quán)改革的指導[J];求索;2009年04期

2 謝金林;;論和諧社會語境中的政策平等[J];學術界;2007年03期

3 吳嘉蓉;論國家主權(quán)與主權(quán)平等原則[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01年04期

4 王海明;;公平正義與以人為本[J];中國德育;2008年09期

5 鐘欣;“人權(quán)高于主權(quán)”說評述[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03期

6 李琥;論“主權(quán)平等”原則的現(xiàn)實意義[J];國際政治研究;1995年03期

7 龐正;論權(quán)利沖突[J];江海學刊;1999年06期

8 齊延平,夏海鋼;弱勢群體的制度成因分析[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9 莊廣彥;;國際法視野下的人權(quán)與主權(quán)[J];襄樊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10 亓宗寶;史建民;;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quán)與角色表現(xiàn)——以四宗訴訟案件為例[J];中國農(nóng)村觀察;200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曾皓;;論國際組織中的比例平等原則[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2 周毅;;對“行政三分制”的再思考[A];“構(gòu)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林海;;基于會計準則的政府監(jiān)管力度探析[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暨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芻議煙草商業(yè)系統(tǒng)現(xiàn)代法人治理結(jié)構(gòu)的構(gòu)建[A];中國煙草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張曦;;社會穩(wěn)定語境下弱勢群體犯罪的控制[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6 ;提問與討論[A];社會性別與發(fā)展在中國:回顧與展望[C];2002年

7 陳為華;;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對國有企業(yè)員工離職的影響探析[A];煤炭經(jīng)濟管理新論(第10輯)——第十一屆中國煤炭經(jīng)濟管理論壇暨2010年中國煤炭學會經(jīng)濟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張曉森;;獨立董事制度是完善公司治理結(jié)構(gòu)的法律措施[A];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經(jīng)濟業(yè)務委員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9 鄧俊榮;謝仍明;;“三農(nóng)”問題及其出路[A];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04年學術年會“資本論與科學發(fā)展觀”論文集[C];2004年

10 包勝利;;主體民族主義與“國族創(chuàng)建”之間的悖論——論哈薩克斯坦族際政治的困境[A];中國世界民族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英杰;公共資源的權(quán)利分配與效率評估[N];上海證券報;2005年

2 文若鷹;ERP項目與權(quán)利分配[N];中國國門時報;2005年

3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王海明;公平是否意味著平等分配[N];解放日報;2007年

4 秦合舫;對于宗慶后,最壞的結(jié)果就是最好的結(jié)果[N];財經(jīng)時報;2007年

5 上海市教育考試院 李立峰;怎樣公平分配高等教育入學機會[N];中國教育報;2008年

6 張智、羅輯;以中心帶全面 抓全面促中心[N];戰(zhàn)士報;2009年

7 張娜;劉福垣:改革價格控制并非改革價格本身[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6年

8 中共長沙市委黨校教授 李躍;社會公平——決定制度效率的關鍵[N];社會科學報;2006年

9 茍人民;高等教育平等權(quán)初探[N];光明日報;2006年

10 申明;東軟:以成熟支撐不成熟[N];科技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萬紹和;從古代正義到現(xiàn)代正義[D];浙江大學;2004年

2 杜凡;轉(zhuǎn)型社會的公正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3 李明倩;《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2年

4 高華;我國BT模式投資建設合同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良;論我國碳排放權(quán)交易制度的建構(gòu)[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2 趙建建;唐五代使相的權(quán)力流變[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3 王義國;論公司法人治理結(jié)構(gòu)的核心[D];山東大學;2005年

4 趙穎;論中世紀英國大學與市民的沖突[D];吉林大學;2007年

5 趙晶;環(huán)境法律制度變遷中的佤族刀耕火種習慣[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6 許彥華;我國公司法人治理結(jié)構(gòu)的制度完善[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4年

7 劉雅丹;對我國投資基金組織結(jié)構(gòu)設計及其功能的法律探討[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8 謝寶利;從公正的視角審視農(nóng)民工社會保障權(quán)的缺失[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9 吳瑜亮;中國上市公司股權(quán)結(jié)構(gòu)與績效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10 石繼東;重慶市地產(chǎn)集團治理結(jié)構(gòu)與組織機構(gòu)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

本文編號:250671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250671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219f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