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法中的“建設(shè)性模糊”研究
[Abstract]: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only feasible way to reach an international treaty or agreement is to form vague texts on complex or new topics. There are more participants in the negotiation of multilateral treatie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mbiguity and loopholes in the treaty text in order for the parties to reach consensus as soon as possible. " Constructive ambiguity is a highly politically intelligent technique for promoting consensus on complex and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 could concea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arties regarding the text of the treaty and leave room for the flexible development of a rule through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Although "constructive ambiguity" has various advantages in solving international problems, clarifying its conten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the settlement of related disputes. In international dispute settlement, judicial activism of judges is often criticized, but "constructive ambiguity" inevitably leads judges to a certain degree of judicial activism. When judicial activism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to settle disputes, judges need to clarify and limit the scope of judicial activism. China should make flexible use of "constructive ambiguity" to solve international problems and disputes, and pay attention to guard against and resolve its possible negative effects.
【作者單位】: 華東政法大學科學研究院;
【分類號】:D996.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衛(wèi)彬;;中日釣魚島之爭中的條約動態(tài)解釋悖論[J];當代法學;2015年04期
2 徐崇利;;“體系外國家”心態(tài)與中國國際法理論的貧困[J];政法論壇;2006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從燕;;國際法律體系中的“公私法分立”[J];北大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2 何志鵬;孫璐;;世界正義的發(fā)展與主權(quán)利益的選擇——國際人權(quán)司法化與中國立場[J];當代法學;2011年03期
3 何志鵬;崔悅;雋薪;;從迷茫到覺醒:國際關(guān)系變遷視角下的中國與國際法[J];國際關(guān)系與國際法學刊;2011年00期
4 劉志云;;國際關(guān)系與國際法的學科結(jié)合——中國現(xiàn)狀、存在問題及解決思路[J];國際政治研究;2011年03期
5 何志鵬;王元;;國際法方法論:法學理論與國際關(guān)系理論的地位[J];國際關(guān)系與國際法學刊;2012年00期
6 張永堅;;對《鹿特丹規(guī)則》的態(tài)度選擇[J];國際經(jīng)濟法學刊;2011年04期
7 何志鵬;;國際法的中國理論:前提與構(gòu)想[J];廈門大學法律評論;2013年00期
8 何志鵬;;論中國國際法心態(tài)的構(gòu)成因素[J];法學評論;2014年01期
9 何志鵬;;國際法的中國理論:前提與構(gòu)想[J];廈門大學法律評論;2013年01期
10 袁仁輝;;市場開放視角下的中國對外貿(mào)易法律制度——成就、問題、挑戰(zhàn)與完善[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劉志云;;中國國際法學的繁榮之路:一種引入國際關(guān)系理論分析的路徑[A];“2020年的國際法”暨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論壇會議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衡;國際法之治:從國際法治到全球治理[D];武漢大學;2011年
2 黎海波;國際法的人本化與中國的領(lǐng)事保護[D];暨南大學;2009年
3 張弛;國際法遵守理論與實踐的新發(fā)展[D];武漢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萬盈盈;WTO爭端解決程序中的證明責任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14年
2 王路路;最惠國條款在國際投資法領(lǐng)域的新發(fā)展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4年
3 李潔;善意原則及其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中的適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3年
4 猶成俠;WTO透明度原則在爭端解決中的適用和發(fā)展[D];重慶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瑩;;解決中日東海爭端的司法路徑探析[J];當代法學;2011年03期
2 曾令良;;從“中美出版物市場準入案”上訴機構(gòu)裁決看條約解釋的新趨勢[J];法學;2010年08期
3 金永明;;中國擁有釣魚島主權(quán)的國際法分析[J];當代法學;2013年05期
4 張衛(wèi)彬;;國際法上的“附屬島嶼”與釣魚島問題[J];法學家;2014年05期
5 時曉虹;耿剛德;李懷;;“路徑依賴”理論新解[J];經(jīng)濟學家;2014年06期
6 張衛(wèi)彬;;國際法院解釋領(lǐng)土條約的路徑、方法及其拓展[J];法學研究;2015年02期
7 劉中民;;中日海洋權(quán)益爭端的態(tài)勢及其對策思考[J];太平洋學報;2006年03期
8 劉丹;;領(lǐng)土爭端解決判例中的“關(guān)鍵日期”因素及對釣魚島爭端的啟示[J];太平洋學報;2013年07期
9 李國強;;釣魚島主權(quán)若干問題辨析[J];太平洋學報;2013年07期
10 李浩培;論條約法上的時際法[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06期
,本文編號:21788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2178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