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事仲裁市場競爭機制下國內(nèi)法院對國際商事仲裁的支持
[Abstract]:Domestic scholars' research on judicial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is basically confined to the perspective of jurisprudence, focusing on how to maintain the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of arbitration with judicial review. In this paper, the judicial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is studied from the angle of enhanc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domestic arbitration,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 and the concept of compet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market which has recently emerged in the world. The author makes a new research on the judicial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from the angle of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domestic arbitration. First of all, the necessary de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Market" is made, and the basic mechanism of compet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Market is analyzed.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actice of judicial review of arbitration in a count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rbitr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market. Secondl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judicial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under the competitive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market in a comparative way, and proves that judicial support for arbitr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many countries to enhance thei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arbitration.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the practice of judicial review of arbitration in China on the enhanc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arbitration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four suggestions for the people's court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actice of judicial review of arbitrati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support for arbitration. It includes guiding the practice of arbitration judicial review with the idea of active judicature; publicly declaring the judicial policy in support of arbitration; continuing to enrich the judicial practice in support of arbitration under the current legislative framework; and promoting the legislative reform of the judicial review system of arbitration in China.
【作者單位】: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執(zhí)三庭;
【分類號】:D997.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萬鄂湘;于喜富;;我國仲裁司法監(jiān)督制度的最新發(fā)展——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仲裁法的司法解釋[J];法學評論;2007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江;;也談仲裁機構的民間性[J];北京仲裁;2007年02期
2 詹安樂;葉國平;;以仲裁權的性質(zhì)為視角論我國仲裁機構的改革方向[J];北京仲裁;2011年02期
3 喬欣;;論仲裁獨立性原則下的司法支持與監(jiān)督[J];中國司法;2009年06期
4 杜濤;;CISG之仲裁適用問題[J];東方法學;2009年03期
5 盛曉蘭;;百貨公司產(chǎn)品營銷方法研究——以太倉新世界百貨為例[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0年08期
6 羅建芳;;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問題分析與程序構建[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0年10期
7 叢雪蓮;羅楚湘;;仲裁訴訟化若干問題探討[J];法學評論;2007年06期
8 張勇;黃曉華;;論枉法仲裁罪與受賄罪的競合[J];法學評論;2008年05期
9 李健;;外國仲裁機構在中國內(nèi)地仲裁不可行[J];法學;2008年12期
10 梁智剛;徐進靜;;論仲裁申請的撤回及其相關問題[J];法制與社會;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龍潔;;我國市場經(jīng)濟下的商事仲裁市場探究[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1輯)[C];2010年
2 陸良艷;;淺析我國仲裁裁決司法監(jiān)督制度[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1輯)[C];2010年
3 劉德軍;;試論臨時仲裁制度在我國的建立[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1輯)[C];2010年
4 鐘澄;;論在我國《仲裁法》中設置“異議權放棄條款”[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5 卜璐;;淺議仲裁的經(jīng)濟性[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6 袁發(fā)強;劉弦;;論首席仲裁員的產(chǎn)生——兼談我國對臨時仲裁的借鑒[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翔;當代國際商事仲裁實體法適用之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袁忠民;我國仲裁機構演變的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3 陳建;論仲裁員在市場經(jīng)濟中的定位[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7年
4 石現(xiàn)明;國際商事仲裁當事人權利救濟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5 姜霞;仲裁司法審查程序要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6 張旗坤;論商品貿(mào)易協(xié)會仲裁制度及對我國的啟示[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7年
7 趙寧;國際商事仲裁裁決撤銷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8 齊湘泉;外國仲裁裁決承認及執(zhí)行若干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9 倪靜;知識產(chǎn)權糾紛訴訟外解決機制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10 范銘超;仲裁員責任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宇賢;市場經(jīng)濟下商事仲裁的運作過程及其經(jīng)驗淺析[D];西北大學;2011年
2 馬文昌;論人民法院在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ADR)中的作用[D];吉林大學;2011年
3 鐘鳴;論臨時仲裁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4 唐姣;重新仲裁制度的重塑[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5 陳楚陽;仲裁員民事責任之探析[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6 王欣;中國競技體育法律糾紛及其對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7 林琳;撤銷國際商事仲裁裁決制度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8 馮巧兒;多層次糾紛解決條款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9 劉艷桃;民商事仲裁司法監(jiān)督制度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10 李婉嘉;論仲裁規(guī)則在國際商事仲裁實踐中的適用與發(fā)展[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文豪;;淺議國際商事仲裁第三人制度[J];經(jīng)濟視角(中旬);2011年05期
2 吳敏文;國際商事仲裁與1980多式聯(lián)運公約[J];水運管理;2000年05期
3 馬德才;影響我國國際商事仲裁的法律因素探析[J];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4 喬生;論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在國際商事仲裁領域的地位與發(fā)展趨勢[J];山東社會科學;2003年05期
5 劉靜嫻;國際商事仲裁中的意思自治原則[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6 趙玉;國際商事仲裁中的費用擔保問題[J];經(jīng)濟論壇;2004年22期
7 陳小平;;欠發(fā)達地區(qū)國際商事仲裁研究[J];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8 李文沛;;中國國際商事仲裁臨時保全制度立法的缺陷及完善[J];法制與社會;2008年35期
9 貴興寶;論聯(lián)合國《國際商事仲裁示范法》的經(jīng)濟價值[J];新鄉(xiāng)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10 李潔;初探國際商事仲裁的成本優(yōu)勢[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崔起凡;;論國際商事仲裁中的獨立專家證人——以《國際仲裁取證規(guī)則》為中心[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崔起凡;;國際商事仲裁域外取證的司法協(xié)助:現(xiàn)狀與趨勢[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管秀紅;吳呈禎;;論國際商事仲裁的司法審查[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張玉林;何凡;孫慧娟;;國際商事仲裁的庭前準備程序[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朱偉東;Mohamed Abdel Raouf;;開羅地區(qū)國際商事仲裁中心主持下的仲裁及其他ADR程序[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張瀟劍;;跨國網(wǎng)上仲裁若干法律問題研究[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龔柏華;劉秀姣;;國際投融資糾紛仲裁裁決海外執(zhí)行中的主權豁免問題——兼評香港上訴法院涉及中國國有企業(yè)仲裁裁決執(zhí)行案[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芳芳;中國成為主要國際商事仲裁中心[N];中國貿(mào)易報;2006年
2 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副教授 宋連斌;國際商事仲裁立法有待加速[N];人民法院報;2004年
3 賈 P;國際商事仲裁的歷史發(fā)展[N];人民法院報;2004年
4 張巍;國際商事仲裁管轄權[N];人民法院報;2002年
5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首席大法官 肖 揚;在國際商事仲裁委員會第十七屆大會開幕式上的致詞[N];人民法院報;2004年
6 呂曉東;國際商事仲裁法律適用的特殊性[N];人民法院報;2004年
7 顧華寧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學國際經(jīng)濟法2000級研究生;國際商事仲裁發(fā)展對仲裁庭的新挑戰(zhàn)[N];中國貿(mào)易報;2001年
8 李 娜;國際商事仲裁裁決異議理由辨析[N];人民法院報;2004年
9 李芳芳;中國成為主要國際商事仲裁中心[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10 朝夕;中國國際商事仲裁步入輝煌[N];國際商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起凡;國際商事仲裁中的證據(jù)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2 陳翔;當代國際商事仲裁實體法適用之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申黎;國際商事仲裁的司法介入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2年
4 郭曉文;國際商事仲裁協(xié)議制度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5年
5 寇麗;現(xiàn)代國際商事仲裁法律適用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6 石現(xiàn)明;國際商事仲裁當事人權利救濟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7 楊樺;國際商事仲裁裁決效力論[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8 趙寧;國際商事仲裁裁決撤銷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9 劉曉紅;國際商事仲裁協(xié)議的法理與實證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10 石慧;以條約為基礎的投資者與國家間仲裁機制的評判[D];華東政法學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薇;試論國際商事仲裁的法律適用[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2 王麗;法院在國際商事仲裁中作用的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1年
3 周江;國際商事仲裁司法監(jiān)督模式的理論反思[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4 謝寧;國際商事仲裁的理論基礎[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5 鄧建芳;國際商事仲裁“非地方化”趨勢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6 魯潮;論國際商事仲裁的司法監(jiān)督[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7 包光明;論我國國際商事仲裁司法監(jiān)督制度的完善[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8 陳凌;國際商事仲裁實體法律適用[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9 李莉;論國際商事仲裁的司法監(jiān)督[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10 鄒艾玲;論國際商事仲裁中的臨時措施[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1437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2143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