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國際法論文 >

論國際貨物買賣中的法律費用賠償

發(fā)布時間:2018-07-02 08:52

  本文選題:國際貨物買賣 + 法律費用 ; 參考:《天府新論》2011年01期


【摘要】:在國際貨物買賣爭議中,法律費用的數(shù)額可能很大,法律費用賠償因此成為一個重要問題。法律費用主要包括程序費用和當事人的法律服務費。大多數(shù)國家允許法律費用的賠償,并賦予法院和仲裁庭以一定的自由裁量權(quán),法院和仲裁庭則會綜合考慮當事人訴訟或仲裁請求的勝訴程度、當事人是否采取了拖延戰(zhàn)術(shù)、當事人是否有不適當?shù)淖鳛榛驁猿植槐匾牧、案情的復雜程度等要素,來確定法律費用的承擔和賠償。作為國際貨物買賣領(lǐng)域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條約,CISG對法律費用賠償問題并未做明確規(guī)定,但不能因此就將法律費用賠償作為程序問題依據(jù)各國內(nèi)法解決,而是應該依循CISG的完全賠償原則支持法律費用的賠償,并按照受損害方勝訴的程度來判決法律費用的最終賠償額度。
[Abstract]:In the dispute of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the amount of legal expenses may be very large, so the compensation of legal expenses becomes an important issue. The legal fee mainly includes the procedure expense and the litigant's legal service charge. Most States allow compensation for legal costs and give courts and arbitral tribunals some discretion, while courts and arbitral tribunals take into account the degree of success of a party's action or arbitration claim, and whether the parties have adopted a delaying tactic, Whether the parties have acted improperly or insisted on unnecessary position, the complexity of the case and other factors to determine the legal costs of the burden and compensation.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international treaty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CISG does not explicitly provide for the compensation of legal expenses, but it cannot therefore be settled as a procedural issue on the basis of various domestic laws. Instead, the compensation of legal costs should be supported by the principle of full compensation of CISG, and the final amount of compensation for legal expenses should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victory of the aggrieved party.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WTO學院;
【基金】:教育部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09YJC820086)《國際貨物買賣損害賠償制度實證研究》 “武漢大學‘70后’學者學術(shù)發(fā)展計劃”支持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96;D997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薇;國際貿(mào)易中的預期違約制度探究[J];商業(yè)研究;2005年12期

2 易軍;違約責任與風險負擔[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3 孫美蘭;《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免責規(guī)定之研究[J];法學;2004年12期

4 征國忠;根本違約的認定及救濟[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5年09期

5 沈維佳;;《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預期違約與《合同法》相關(guān)條款的比較[J];黑龍江對外經(jīng)貿(mào);2006年11期

6 鮑仕梅;合同法定解除條件之比較[J];技術(shù)與市場;2005年09期

7 秦康美;論實際履行違約責任的完善[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8 朱廣東;情事變更原則國際法淵源辨析——兼論《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79條的性質(zhì)[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9 蘇穎霞;貨物品質(zhì)異議期限與訴訟時效的法律辨析——兼評《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第39、44條[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10 朱嘉浚;國際商事合同法之貿(mào)易慣例條款比較研究[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田曉云;論國際商事慣例及其適用[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7年

2 劉瑛;《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解釋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龐再月;預期違約制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2 李斌;我國保障措施立法與實踐研究[D];湘潭大學;2003年

3 姜勁蕾;論國際貿(mào)易慣例在國際貿(mào)易合同中的適用[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4 張應杰;論附隨義務[D];華東政法學院;2003年

5 李剛;國際統(tǒng)一合同法公約中的“挑選法院”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孫秋月;國際貨物貿(mào)易中海運貨物“控制權(quán)”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7 劉杰敏;論違約損害賠償?shù)姆秶坝嬎鉡D];武漢大學;2004年

8 張兆濤;國際貨物買賣中貨物的風險轉(zhuǎn)移[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5年

9 柴進;《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若干法律問題統(tǒng)一解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10 楊景章;論UNCITRAL運輸法草案中的控制權(quán)[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超;;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糾紛中損害賠償方式應注意的問題[J];華章;2011年22期

2 張麗;;試論平行進口的相關(guān)理論及其對緩解公共健康危機所起的作用[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廉恩臣;;論國際貨物買賣中的風險轉(zhuǎn)移[A];中國律師2000年大會論文精選(下卷)[C];2000年

2 張峰;;CISG中賣方的“貨物與合同相符”義務[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八)[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巖松;國際貨物買賣中的貨款支付爭議分析[N];國際商報;2009年

2 外交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副教授 許軍珂;《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及其在我國的實踐[N];人民法院報;2005年

3 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 左海聰;談統(tǒng)一實體法在國際商事案件中的優(yōu)先適用[N];人民法院報;2007年

4 于穎;略論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法律適用[N];法制日報;2001年

5 北京萬國學校;2007國際經(jīng)濟法大綱變化解讀[N];人民法院報;2007年

6 陳哲;如何控制市場、知識產(chǎn)權(quán)和對國際慣例不了解的風險[N];國際商報;2007年

7 外交部領(lǐng)事司 許育紅;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一般條款[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8 暨南大學經(jīng)濟學院 吳宗祥;買方的付款義務何時中止、恢復和終結(jié)[N];國際商報;2003年

9 新昱;承運人無單放貨 賣方權(quán)益如何保障[N];公共商務信息導報;2006年

10 趙袁;小心繞開合同陷阱[N];國際經(jīng)貿(mào)消息;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郭載宇;國際貨物買賣中所有權(quán)功能的弱化[D];武漢大學;2012年

2 劉瑛;《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解釋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焦守寧;國際貨物買賣中所有權(quán)轉(zhuǎn)移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2 王博;國際貨物買賣中所有權(quán)轉(zhuǎn)移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3 楊慧;論國際貨物買賣中的風險轉(zhuǎn)移制度[D];外交學院;2010年

4 邵麗芳;論國際貨物買賣風險轉(zhuǎn)移與我國相關(guān)立法應對措施[D];南昌大學;2011年

5 張兆濤;國際貨物買賣中貨物的風險轉(zhuǎn)移[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5年

6 周波;論國際貨物買賣中的風險轉(zhuǎn)移[D];外交學院;2005年

7 楊長海;國際貨物買賣合同訂立中基本法律問題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8 曲敬玲;國際貨物買賣中的風險轉(zhuǎn)移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2年

9 高玨;國際貨物買賣中風險轉(zhuǎn)移問題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04年

10 王彥;國際貨物買賣中的風險轉(zhuǎn)移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

本文編號:208958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208958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6f97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